02.27 軍報:新冠病毒讓我們學到了什麼

2019年底突然出現的新冠病毒和17年前出現的SARS病毒一樣,引發的疫情牽動著億萬民眾的心,吸引著全球幾十億人的目光。儘管給人類生命和健康帶來了重大危害,但科學界普遍認為,2019新冠病毒絕不會是最後一個對全球公共衛生具有如此威脅力的新發病毒。


病毒是地球上一個十分龐大且具有複雜多樣性的微生物家族,出現於生命起源的早期,它們是世界上結構最簡單、形態最微小的生命體。它們自己不能獨立生存,必須依靠細胞的活動才能完成生命週期和繁衍後代,一旦離開細胞,等待它們的只有死亡。


但是,病毒從來不缺“朋友圈”,它們無處不在,與所有種類的原核和真核生物為伴——無論陸地還是海洋,從小至顯微鏡下才能看見的細菌到最大的陸生和海洋動物,它們都能感染。其實,病毒本無所謂善惡,在自然界它們遵守生物法則,按規則行事,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通過不斷地複製自己生存下去。


每一種病毒都有自己的宿主範圍,往往只在特定種類的宿主身上繁殖和傳播,宿主間如果沒有頻繁的接觸和交流,病毒就難以從一個宿主跳到另一個宿主。但是一些哺乳動物身上的病毒的確能夠跨種傳播並引起新宿主發病和死亡,這就是當今一些人類新發傳染病暴發流行的生態原因。


不過,多數能跨種傳播的病毒,感染非特定宿主只是暫時的、一過性的,真正能夠成功跨越宿主種間屏障並能夠在新宿主身上繁殖和傳播下去的病毒很少。雖然SARS、MERS、禽流感、埃博拉、狂犬病等病毒,甚至包括今天的新冠病毒,引起了人類的嚴重發病和死亡,但這些病毒並不屬於人類,人只是它們的終末宿主,它們在人群的傳播必將隨著疫情控制、病人康復或死亡而終結。所以清除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是控制和消滅它們的最好辦法。


目前,從動物傳播到人類並在人類成功定植和永遠傳播下去的病毒只有艾滋病毒。當前疫情阻擊戰中竭力切斷傳播途徑以及隔離與救治感染人群,無疑是最正確合理的控制措施,相信採取這樣的措施,新冠肺炎疫情完全能夠被控制甚至被消滅。


展望未來,我們應該看到,由於人口膨脹,人類為了自身發展的需求,不斷砍伐森林、開墾土地、擴建城市、拓展旅遊,進入原本不屬於我們的生態圈,導致原本陌生的病毒不斷溢出,其結果是新發疫病不斷髮生,過去每3至5年才會出現一種新發人和動物疫病,現在1至2年就會出現。非洲豬瘟肆虐還沒結束又來了新冠病毒,而且H5N1、H5N6和H5N8等禽流感病毒也來添亂,攪得世界不得安寧。


SARS、禽流感和埃博拉,每一次新疫情,都教會我們如何建立和維護良好的公共衛生體系。但通過血的教訓而建立起來的公共衛生體系,仍不能有效應對下一次的未知疫情,仍不能有效地防範疫情於未然。可以說,病毒是教育我們學習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種老師,學好了我們就平安無事,學不好就會引來疫病之禍。今天所有的新發病毒,其實早就存在於自然界的某個角落,只是不為人知,由於我們不小心地闖入,無意間把瘟疫帶往了人間。


儘管全球在傳染病研究與防控方面取得了大的進展,對病毒的認識也有120來年的歷史,但人類對整個病毒界的認知仍然十分有限,目前已知的能感染人和動物的病毒只有數百種。近幾十年來,人類新發的病毒性疾病毫無例外都來自動物。國際權威雜誌曾發文預測,全球未知的動物病毒有百餘萬種,其中許多是對人類具有潛在感染性的人獸共患病毒。可以肯定,人類若不警醒,未來還會有許多新的病毒“跨界”入侵,引發新的未知疫情。


為應對這一生物威脅,我們必須加強生態研究與保護,積極開展生態環境中的病原學調查,強化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研究和制定相應的防控策略。只有從發生過的重大疫情中好好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我們才有可能在下一次新發疫情到來之際沉著應對、迅速阻擊。


善待動物、敬畏自然是我們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應遵守的底線!

(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