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為武大郎翻案,武大郎的歷史原型,不可能是陽谷縣知縣武植

《水滸傳》中的武大郎大家都知道,本身其貌不揚,被人稱作“三寸丁谷樹皮”。家裡又貧困,每日賣炊餅為生。基本上窮、醜、矬三樣全佔了。這樣一個男人卻迎娶了“白富美”潘金蓮。但是潘金蓮本身不是自願嫁給武大郎,被西門慶一撩撥就變成了“綠富美”。她不僅與西門慶勾勾搭搭,還毒死了武大郎。武大郎真可謂是《水滸傳》中最慘、最窩囊的男人。


再次為武大郎翻案,武大郎的歷史原型,不可能是陽穀縣知縣武植


隨著網絡上自媒體的迅速發展,為各種歷史人物翻案的現象層出不窮。白和黑、對和錯的界限變得混淆不清,今天一個樣,明天又一個樣。武大郎也乘著這股“翻案之風”,搖身一變,變成“高大富帥”的陽穀縣知縣;而潘金蓮也從惡毒的淫婦變成名門淑媛。具體說法如下:


再次為武大郎翻案,武大郎的歷史原型,不可能是陽穀縣知縣武植


武大郎的歷史原型叫做武植,字田嶺,是明朝人。他文武雙全,學富五車,在中年的時候考中進士。在古代考中舉人已經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范進中舉》中范進就因為考中舉人得了癔症,如果考中進士的話基本上撈個一官半職不在話下。武植確實也是得了一個七品的官,出任陽穀縣的知縣。


再次為武大郎翻案,武大郎的歷史原型,不可能是陽穀縣知縣武植


武植為官清正,而且很有建樹,深受百姓的愛戴。他的妻子潘氏也是出自高門大戶,知書達禮。但是壞就壞在小人的身上。武植在沒發跡前受過好友黃堂的恩惠,黃堂之後房子被燒,求武植資助。武植表面上對這件事一字不提,暗中已經把房子修繕好了。黃堂絲毫不知道,反而對武植懷恨在心,就四處詆譭武植夫婦。

武植曾經處罰過一個叫做西門慶的流氓。西門慶為了報復,也對這個謠言推波助瀾。“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施耐庵也聽說了這件事,沒有考證就把它寫進《水滸傳》裡,造成惡果。至今還有施家後人替施耐庵道歉。


再次為武大郎翻案,武大郎的歷史原型,不可能是陽穀縣知縣武植


這個故事確實夠震撼、夠驚爆眼球,但是其中有很大的漏洞。在武植的墓誌銘中說武植中過進士,但是明朝二百七十六年的所有進士中,根本就沒有武植這個人的名字。這個範圍實在太大,小編也不可能去一一考證,但是可以將範圍縮到最小。


再次為武大郎翻案,武大郎的歷史原型,不可能是陽穀縣知縣武植


明朝開放科舉是在洪武四年,也就是1371年。施耐庵就去世於這一年前後,而《水滸傳》的成書時間應該還要更早。在明朝第一批的進士中都沒有找到武植的名字,之後的進士無論有沒有武植,施耐庵也不可能知道,更不可能寫進書裡。所以說武植為武大郎的歷史原型這個觀點根本站不住腳,施家後人也不必向武家和潘家道歉。

參考文獻:《水滸傳》、《武植墓墓誌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