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窯“老盞”做舊手法知多少?

聽聞建盞,一眼便愛上了它!

想入手一款真正的“宋盞”!

可難分真偽?今天和大家一起來聊聊老盞的做舊幾種手法,分享心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前經常接到盞友的各種諮詢,有發圖片,也有的盞友把價值連城的愛盞郵寄過來,希望能幫忙鑑別真假。

其實鑑別一隻“宋盞”真偽,除了“一雙慧眼”和深厚的“知識理論”功底外,大量的建盞燒製經驗、古盞標本的收集分析經驗是必不可少的!

為了能更多地幫助到愛盞的盞友,今天先和大家簡單聊聊常見的幾種做舊手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當然做舊手法還有很多,只是列舉其中常見的幾種)

建窯“老盞”做舊手法知多少?

一、“消光去音”法

其實“消光”的意思就是在釉面上去用強酸性物質去處理,會把新盞釉面的那種“賊光”去除掉;

而“去音”是把在高溫燒製中的新盞取出後直接丟進冷水,使其聲音不那麼脆。

這個是由於老盞在叩擊敲打時聲音顯得古樸沉悶,而新燒出的盞聲音清脆!

建窯“老盞”做舊手法知多少?

二、拉坯修胎手法

造型方面:

真品敦厚古樸且線條自然流暢,端於手中,隱約透露出古意盎然的氣息。

至於仿品,外觀方面顯得更加規整,整體感覺要比老盞略大一些,而且胎釉方面跟真品相比顯得要單薄,這種現代感的痕跡是抹不掉的。

建窯“老盞”做舊手法知多少?

建窯“老盞”做舊手法知多少?

胎質方面:

若是真品,在上手時有一定質感,胎質更加緊緻,修胎方面會較隨意,顯得粗糙卻更自然。

仿品的胎土由於加工過細,修胎也是太過整齊,胎壁更薄些,圈足的弧度更圓,底足也挖得稍微深了一丟丟。

建窯“老盞”做舊手法知多少?

三、接底法

接底法是出現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後,這個之前有提到過,就是把出土的胎底重新接到新坯上面,再去入窯燒造。

這類型的判斷需要從多角度綜合去分享,之前有提到過,我把鏈接放下面。


建窯“老盞”做舊手法知多少?

四、老胎新釉法

這一類型的相對好判斷一些,價格也不會很高。

意思是把窯址出土的生燒品或者是釉面不好的老盞,重新施釉或者不施釉,再入窯去燒造。

建窯“老盞”做舊手法知多少?

開頭的時候有說過,以上的幾種做舊手法是常見的,還有一些如老盞後面加落款,刻“供御”“進盞”及臆造款等等。

所以要學會辨別老盞還是需要理論跟實踐的結合,多多學習理論知識,多多對比新老建盞,二者缺一不可。


器物有情,溫暖無聲;玩盞興趣為先,不忘初心!

此文章為【夫物盞集】整理發佈,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私信或者點擊文章末端的廣告進去交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