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銀行的利潤排名第一這是為什麼?

狼式博導精博論無界態


銀行利潤第一,這個問題早想過了。原因是銀行業的高度集中,而且類似於全產業鏈的集中。資金的流動環節,中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大約1/5,也就是20%,全人類20%的人口的資金的流動,由中國的這些銀行來做,利潤自然非常高,而且,銀行的監管非常嚴格,所以銀行的利潤真實可靠。

其實中國任何一個行業,全產業鏈的利潤都是非常高的,只是我們不一定可以從報表上看到,一般的產業,並沒有受到銀行那麼嚴格的監管,一般行業也不會認真準確公佈整個產業鏈的利潤,一個產業包含大大小小的公司非常多,沒有人去做統計,銀行不同,只有有限數量的銀行,每一家都要做報表報備。如果所有行業也跟銀行一樣,真實準確記錄利潤,所有行業參與的公司甚至小作坊規模都記錄真實利潤並報備,最後加總全產業鏈的利潤,也會非常驚人。

比如家電,光是看格力美的這幾家公司的淨利潤,與銀行利潤對比,不合理,把空調冰箱各種家電的每一個零部件供應商以及經銷商以及零售店的淨利潤加起來,總利潤同樣會非常高。這樣全產業鏈淨利潤加總才與銀行業有可比性。

所以說,銀行利潤高於其它行業利潤只是一個表象,因為銀行是相當於全產業鏈的生意,銀行網點集成了供貨商和銷售商功能。其它任何行業都不是這樣。不具有可比性。

有些公司追求產業鏈完整,才能賺取更大的利潤,格力從很早開始就不斷完善產業鏈。


西格瑪的化學


從目前公佈的2018年前三季度數據,目前國內最賺錢的公司,就是號稱“宇宙第一行”的超級大銀行——工商銀行,工商銀行一直是A股市場最賺錢的公司,工行2018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770.55億元,淨利潤2396.27億元,按前三季度273天計算,工行日均淨賺約8.78億元。

而日淨賺一億元以上的銀行,還包括建設銀行、招商銀行、農業銀行、民生銀行、中國銀行以及中信銀行,分別為:

1、建設銀行2018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601.44億元,淨利潤673.91億元,日均淨賺約2.47億元;

2、招商銀行2018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882.21億元,淨利潤673.80億元,日均淨賺約2.47億元;

3、農業銀行2018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511.46億元,淨利潤558.28億元,日均淨賺約2.045億元;

4、民生銀行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54億元,淨利潤358.86億元,日均淨賺約1.96億元;

5、中國銀行2018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246.94億元,淨利潤471.73億元,日均淨賺約1.73億元;

6、中信銀行2018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213.84億元,淨利潤367.99億元,日均淨賺約1.35億元。

而我們耳熟能詳的BAT:阿里巴巴2018財年營收2503億,淨利潤614億,日均淨賺約1.68億元,騰訊控股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36.75億元,淨利潤218.07億元,日均淨賺約1.19億元,這幾家大公司,跟我們的銀行來比,還是有差距的。

中國的銀行為何能如此賺錢?其實全世界的銀行都賺錢,只不過中國的銀行更賺錢而已。中國的全國性綜合型銀行基本都是央企,因為國家要高度控制金融市場,因而大型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信託、券商,甚至大部分保險業大型企業都是國有控股,同時形成全國性寡頭壟斷,甚至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臺,背後都有國家資本的影子,並且要求與銀聯進行對接。也就是說中國的金融市場並沒有完全開放,競爭不夠充分。

以此同時,國內金融市場發展也不夠完善,債權、股權融資市場不夠公開透明,企事業或個人(住房貸款等)融資渠道有限,因而尋求銀行授信貸款是企事業單位的首選。因為相對其他民間借貸或者信託借貸等,銀行的貸款利息是比較低(因為銀行吸收存款的利息更低)。

因此在多層因素下,在缺乏有效競爭的寡頭市場,中國央企銀行業必定是一本萬利。


楓紅麥熟


我們都知道,目前在中國最全的行業就是銀行,比如四大行,每天都光是利潤,就接近30個億。



從四大行2018年半年財務指標來看,上半年,工農中建四大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1604.42億元、1157.89億元、1090.88億元、1470.27億元,日賺29.10億元。四大行淨利潤增速均超4%,農行最高達6.6%,建行緊隨其後為6.28%。

銀行業利潤超高,是我國一大特色。

其實銀行也不論是在哪個國家,利潤都是比較高的,不只是中國銀行業是這樣,只不過像中國這樣,銀行利潤長期霸佔利潤第一位的在世界上還是相對比較少見。

在2017年世界上最賺錢的企業當中,前五名有四個是來自中國,而這四個銀行分別是工農中建。



但在世界上其他國家,銀行業並不是利潤最高的企業:

比如我們知道美國最賺錢的公司是蘋果公司,而不是摩根大通或者富國銀行。

比如日本最賺錢的是豐田,而不是三菱UFJ金融。

比如韓國最賺錢的是三星電子,而不是韓國銀行。

那為什麼中國的銀行的利潤這麼高,總是可以排第一呢?



這裡面的原因就相對比較複雜,總的來說,我個人覺得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一個、中國經濟規模龐大。

中國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2017年GDP超過82萬元人民幣,目前擁有各類企業及個體戶將近8000萬家。

這麼龐大的經濟實體,肯定會對金融業有很大的需求,所以建立在中國龐大經濟基礎之上的銀行業利潤高,就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不過美國的經濟規模比中國更大,但為什麼美國利潤最高是蘋果而不是銀行這就有點讓人疑惑了。

第二個、中國龐大的人口規模。

中國龐大的人口規模,也是中國銀行業利潤超高的特殊原因,14億人口當中,很多人都對金融業有需求。

比如房貸,車貸,消費貸,經營貸,還有信用卡等等,這些業務任何一項單獨拿出來,都要比很多國家的金融規模要大。

比如房貸,目前中國的房貸餘額大概是在35萬億左右,這些房貸就算按平均年利率5%計算,一年的貸款利息就有1.75萬億人民幣,而這個房貸市場大部分都被國有五大行給瓜分了。

第三個、就是銀行業的競爭不充分。

中國銀行業的暴利很大部分也是原源自於市場競爭不充分,很多大銀行壟斷市場上資源,目前銀行業根本不能滿足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很多企業想要融資,都沒法從銀行獲得貸款。

所以銀行可以做到優中選優,而且對貸款利率的定價權更高,這樣一方面是貸款壞賬率相對比較低,另一方面是利息差比較大,所以就造成了利潤比較高。

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國銀行銀行業金融機構只有4571家,而美國目前銀行業金融機構已經超過13000家。

也就是說我國的經濟規模相當於美國的60%,但銀行數量只相當於美國的35%,所以我們看到美國企業的融資成本是比較低的,而中國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卻一直居高不下。


貸款教授


銀行業利潤排名第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對於我國經濟來說,這不是一件好事。


中國金融業所創造的GDP佔全部GDP的比重達到8%左右,上市公司中,銀行盈利佔了一半的比例,41家銀行利潤遠超3200家上市公司總和,銀行、房地產、券商、保險合起來拿走了全部上市公司淨利潤的70.3%。

3200多家公司淨利潤總和不到1萬億元,平均一家上市公司盈利不過3億元人民幣,但我們的四大國有銀行的淨利潤總和就超過了0.9萬億元,平均一家超過2200億元,一家國有大行就能秒殺700家上市公司。


如果具體分析,銀行業利潤排名第一有如下原因:


1、世界上最高的存貸款利息差。

央行活期存款基準利率0.3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1.5%,利率較低的房貸基準利率則是4.9%,有超過三個百分點存貸款利息差。

實際上,由於房貸普遍採用等額本息的還款方式,前期以償還利息為主,銀行轉手就可以把已經償還的本金和利息放貸出去,真實年收益率遠超6%,存貸款利息差能超過四個百分點,這在其他經濟體是不可能實現的。


2、製造業微利

製造業權益資本投資回報率(ROE)不過5%左右,老闆有錢還不如直接存到銀行拿利息,算下來更省心,利息也沒少多少,這就是民間投資增速下滑的根本原因。何況稅負沉重,人力成本上漲,社保繳費還會增多,惡性競爭普遍,環保要求提高,融資難融資貴,好不容易求人送錢貸到款,一年的盈利不一定夠銀行的利息。


3、經濟避實向虛

實體經濟賺錢難,股市割韭菜很危險,社會資金自然就會尋求回報率更高的投資渠道,於是有了房地產的黃金十年。

不管是開發房地產還是投資房產,自有資金是少數,更多依靠銀行貸款。房價十年間普遍上漲三五倍,房地產開發商固然獲利豐厚,炒房者賺的盆滿缽溢,銀行業賺的同樣不少。

一套房貸款70%,20年下來利息差不多就要佔到總房款的60%左右,如果貸款30年的話利息甚至超過貸款。銀行以低風險獲得了高收益,房地產帶來的收益成為主力。


4、銀行業稅費比例低

相對於製造業16%的增值稅,金融業暴利下增值稅只有6%。

2015年A股公司收入稅負13.34%。利潤稅負達147.52%。而金融保險業,平均利潤稅負在所有行業中最低,為72.86%。


財智成功


銀行業的利潤的確比較高,在每年的利潤排名裡面,銀行洗的可以穩住第一的位置,工商銀行可以做到日賺8億多人民幣,其他的一些銀行的每天利潤也可以達到上億。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一,金融行業是百業之首,銀行業則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金融行業是百業之首,那麼在利潤上面,金融行業一直是很賺錢的,任何的公司都在圍繞著金融行業轉,所以自然可以不斷為銀行帶來巨大的利潤,而銀行業則是金融行業裡面最重要的行業之一,甚至說銀行是金融裡面最為核心的一環,銀行的地位則是賺錢最好的說明。

二,銀行處於優勢的地位

銀行主要靠著利差來賺錢,也就是銀行從儲戶吸收貸款然後放貸款給公司企業,這也是銀行利潤最大的一部分,而且銀行放貸款都時候往往都是挑選業績優良的公司或者企業,甚至有些企業喜歡說銀行“企業缺錢的時候銀行抽貸,企業不缺錢的時候銀行求著企業貸款”,從側面說明了銀行對於業績的把控比較嚴格,自然可以帶來更多的利潤了,對於銀行壞賬的控制非常嚴格。

三,經濟的迅速發展

國內的經濟不斷髮展,GDP也是不斷增加,成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發展了,每個行業都會得到巨大的利益和好處,而銀行也是經濟發展迅速的受利者,居民富了起來就需要到銀行存錢,而企業則是需要在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擴大生產規模,銀行就可以在經濟迅速發展之中躺著賺錢啊。


小車說理財


這個題目只有井底之蛙沒見過世面的小腳婆才會提出來。格力,美的都不可能代表中國的製造業!因為他們都是低端製造業,如果中國的製造業就這水平還談什麼航天航空?


本該是你哭


第一,銀行是兩頭掙錢,你存進銀行它掙錢,你借銀行錢它更掙錢。第二,受眾多,所有人都是銀行的客戶,基數太大。第三,銀行在所有行業的上游,這就是說它要拿走絕大部分的利潤。第四,銀行的抗風險能力特別強,遠遠超過一般企業。第五,銀行有政府背書。

等等吧!基本上沒有比銀行更掙錢的企業了(除了極少數的,比如保險和部分完全壟斷企業)。


Apple粉妞妞


每天只聽到要繼續深入改革開放,在中國為什麼,銀行,醫院,石化,電力,等就不開放呢。


何應華1


應該第一。非常好。很好


ABc123123456


銀行就是穿著羊皮(企業)的狼(換個形式為政府收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