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重慶舊影,最大的三峽移民區


巫山碼頭。☆巫山縣處三峽庫區腹心,素有“渝東北門戶”之稱。地跨長江巫峽兩岸,東鄰湖北巴東,南連湖北建始,西抵奉節,北依巫溪。巫山縣境,隋開皇三年,改巫山縣,屬建平郡。巫山在縣東,也稱巫峽,縣因以為名。1997年6月28日,巫山縣劃歸重慶直轄市。

萬州。☆萬州區處三峽庫區腹心,區位獨特,歷為渝東北、川東、鄂西、陝南、黔東、湘西的重要物資集散地。 萬州歷史悠久,東漢年間開始設立縣治。唐朝時期,萬州的名字開始使用。而到了民國時期,萬縣位居入川要道,與成都、重慶並稱為“成渝萬”。

雜誌連環畫書攤。☆雜誌,有固定刊名,以期、卷、號或年、月為序,定期或不定期連續出版的印刷讀物。連環畫又稱連環圖畫 、連環圖、小人書、小書、公仔書等。這一形式題材廣泛,內容多樣;中國連環畫具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力,是老少皆宜的一種通俗讀物。


板胡二胡演出。☆板胡是在胡琴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擦奏弦鳴樂器,歸屬於拉絃樂器。它的名稱是因為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的。二胡,即二絃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之一。二胡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竹編攤位。☆竹編富含著中華民族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結晶。19世紀末至20世紀30年代,南方竹編技法、圖案彙集起來已經有150餘種編織法。

20世紀50年代以後,竹編藝術開始名正言順的歸口到工藝美術行業。中國編制地區多集中在中國南方竹木資源豐富的地區,貴州省三穗縣,四川、重慶、雲南、廣西、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安徽均為竹編編制產地,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形成了不少的竹編之鄉。

蜂窩煤送貨車。☆蜂窩煤是一種蜂窩狀的大煤塊,在蜂窩煤爐中作為燃料燃燒,是東亞許多居民的主要家用燃料。蜂窩煤的名稱是北京人叫出來的。但發明人不在北京,是山東德州人王月山。他用煤粉做煤球煤餅時,有意在上面均勻地戳幾個通孔,不僅火燒得旺,而且節省燃煤,蜂窩煤就是這樣被髮明瞭。

彈棉花。☆彈棉花,又稱“彈棉”、“彈棉絮”、“彈花”,是中國傳統手工藝之一,歷史悠久,我國至遲在元代即有此業,時至今日仍有操此行業者;彈棉,實際上指的是彈棉胎,也有彈棉褥。棉花去籽以後,再用弦弓來彈,絮棉被、棉衣的棉,就加工到這一步。


重慶鴿友。☆中國信鴿是優良的信鴿種,大多外觀優美,飛行速度快,抗逆力強,歸巢欲強,中距和遠距競翔成績好。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各省各地都有適應當地自然條件的鴿種和系列,如吳淞系、玉門系等。【重慶記憶,1986年。攝影:凱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