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築≠智能建築!它是會思考的“生命體”

提及智能建築和智慧建築,不少人分不清這兩者的概念,認為智能建築即是智慧建築。實際上,智慧建築≠智能建築,按照建築的智慧化程度來劃分,建築業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

傳統建築階段、智能建築階段和智慧建築階段。建固牛專家表示,智能建築是智慧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智慧建築較之智能建築,是一個會思考的“生命體”。

智慧建築≠智能建築!它是會思考的“生命體”

智能建築已成產業體系

一直以來,國際領域將智能建築的定義為通過將建築物的結構、系統、服務和管理四項基本要求以及它們的內在關係進行優化,來提供一種投資合理,具有高效、舒適和便利環境的建築物。目前,我國智能建築的發展近30年,實現了初具規模、較為完整的智能建築產業體系。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智能建築市場總體規模大約為4,000 億元/年,其發展潛力極大,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產業。

相較於智能建築,智慧建築強調的是建築環境!智慧建築是指通過將建築物的結構、系統、服務和管理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最優化組合,從而為用戶提供一個高效、舒適、便利的人性化建築環境。

智慧建築≠智能建築!它是會思考的“生命體”

將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生物識別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現代建築藝術有機結合,通過對建築內設備、環境和使用者信息的採集、監測、管理和控制,實現建築環境的組合優化,從而為使用者提供滿足建築物設計功能需求和現代信息技術應用需求,並且具有安全、經濟、高效、舒適、便利和靈活特點的現代化建築或建築群。

智慧建築:數據分析生命體

2017年,阿里巴巴集團置業部、阿里研究院聯合發佈《智慧建築白皮書》,該白皮書對智慧建築進行了新的詮釋,使其區別於當下的智能建築。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智慧建築將成為一個具有感知和永遠在線的“生命體”、一個擁有大腦的自進化智慧平臺、一個人機物深度融合的開放生態系統,可以集成一切為人類服務的創新技術和產品。

智慧建築≠智能建築!它是會思考的“生命體”

白皮書指出,智能建築更多的是具備儲存信息的能力,而不能進行獨立的數據分析和學習;而智慧建築更像是一個會思考的“生命體”,能夠分析和學習大量的數據,並進行自我成長。另外,智能建築系統關注的更多是技術層面的內容,而智慧建築則關注於用戶體驗、環境友好、綠色節能等方面。

智慧工地是智慧建築的實踐

2017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推進建築產業現代化”、“推廣智能和裝配式建築”、“加強技術研發應用”,用科技手段促進建築產業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智慧工地是一種嶄新的工程全生命週期管理理念,是智慧建築的實踐應用。它立足於“互聯網+建築施工”的服務模式,採用雲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技術,整合相關核心資源,以可控化、數據化以及可視化的智能系統對項目管理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的實時監管,並根據實際作出智能響應。這不僅對安全文明施工意義重大,同時也有助於推動建造方式

變革、提升建築業科技創新能力、促進建築產業提質增效、推進建築產業轉型升級。智慧工地是“互聯網+”理念在建設工程領域的具體體現,是實現“智慧城市”的基石,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智慧建築≠智能建築!它是會思考的“生命體”

實行勞務實名制管理。通過實名制管理,有利於企業在考勤過程中錄入臉譜、指紋打卡等信息,幫助用工企業發放勞資薪酬,減少更多爭端。也有利於對勞務隊伍實行管控,有依據地防範和遏制違法分包、惡意拖欠勞務工工資等不良行為的發生,一改管理混亂的舊環境。

智慧建築≠智能建築!它是會思考的“生命體”

其中,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最廣。採用人臉識別考勤門禁系統,可以加強建築工地人員管理,為建築工地人員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實名制人臉識別考勤將會杜絕代打卡、指紋膜、代班等不良問題,考勤數據界定了工人的工作項目範圍,項目參與記錄有據可依,既保障了工人工傷理賠的權益,又避免了工傷糾紛的難題,極大地提高了建築工地管理的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