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筑≠智能建筑!它是会思考的“生命体”

提及智能建筑和智慧建筑,不少人分不清这两者的概念,认为智能建筑即是智慧建筑。实际上,智慧建筑≠智能建筑,按照建筑的智慧化程度来划分,建筑业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传统建筑阶段、智能建筑阶段和智慧建筑阶段。建固牛专家表示,智能建筑是智慧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智慧建筑较之智能建筑,是一个会思考的“生命体”。

智慧建筑≠智能建筑!它是会思考的“生命体”

智能建筑已成产业体系

一直以来,国际领域将智能建筑的定义为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四项基本要求以及它们的内在关系进行优化,来提供一种投资合理,具有高效、舒适和便利环境的建筑物。目前,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近30年,实现了初具规模、较为完整的智能建筑产业体系。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智能建筑市场总体规模大约为4,000 亿元/年,其发展潜力极大,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

相较于智能建筑,智慧建筑强调的是建筑环境!智慧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

智慧建筑≠智能建筑!它是会思考的“生命体”

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生物识别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建筑内设备、环境和使用者信息的采集、监测、管理和控制,实现建筑环境的组合优化,从而为使用者提供满足建筑物设计功能需求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需求,并且具有安全、经济、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现代化建筑或建筑群。

智慧建筑:数据分析生命体

2017年,阿里巴巴集团置业部、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智慧建筑白皮书》,该白皮书对智慧建筑进行了新的诠释,使其区别于当下的智能建筑。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智慧建筑将成为一个具有感知和永远在线的“生命体”、一个拥有大脑的自进化智慧平台、一个人机物深度融合的开放生态系统,可以集成一切为人类服务的创新技术和产品。

智慧建筑≠智能建筑!它是会思考的“生命体”

白皮书指出,智能建筑更多的是具备储存信息的能力,而不能进行独立的数据分析和学习;而智慧建筑更像是一个会思考的“生命体”,能够分析和学习大量的数据,并进行自我成长。另外,智能建筑系统关注的更多是技术层面的内容,而智慧建筑则关注于用户体验、环境友好、绿色节能等方面。

智慧工地是智慧建筑的实践

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加强技术研发应用”,用科技手段促进建筑产业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智慧工地是一种崭新的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是智慧建筑的实践应用。它立足于“互联网+建筑施工”的服务模式,采用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整合相关核心资源,以可控化、数据化以及可视化的智能系统对项目管理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实时监管,并根据实际作出智能响应。这不仅对安全文明施工意义重大,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建造方式

变革、提升建筑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建筑产业提质增效、推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智慧工地是“互联网+”理念在建设工程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基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智慧建筑≠智能建筑!它是会思考的“生命体”

实行劳务实名制管理。通过实名制管理,有利于企业在考勤过程中录入脸谱、指纹打卡等信息,帮助用工企业发放劳资薪酬,减少更多争端。也有利于对劳务队伍实行管控,有依据地防范和遏制违法分包、恶意拖欠劳务工工资等不良行为的发生,一改管理混乱的旧环境。

智慧建筑≠智能建筑!它是会思考的“生命体”

其中,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最广。采用人脸识别考勤门禁系统,可以加强建筑工地人员管理,为建筑工地人员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实名制人脸识别考勤将会杜绝代打卡、指纹膜、代班等不良问题,考勤数据界定了工人的工作项目范围,项目参与记录有据可依,既保障了工人工伤理赔的权益,又避免了工伤纠纷的难题,极大地提高了建筑工地管理的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