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灘的古老建築石庫門,遠東第一樓,隱藏於鬧市的水鄉古鎮

上期老張為大家分享了上海的悠久歷史和延續了一百多年的輝煌,在文化、建築等領域深深地影響著中國和世界,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為上海這座國際大都會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歷史遺蹟,伴隨它們的是無數名震上海灘的各界名流。記錄歷史發展軌跡的最佳載體無疑就是有幸保存下來的古老建築。

上海灘的古老建築石庫門,遠東第一樓,隱藏於鬧市的水鄉古鎮

說到大上海有歷史味兒的建築,最有名的應該就是位於黃浦江畔南京路上的和平飯店了,它以豪華典雅的裝飾,高貴大氣的建築造型,以及悠久的歷史被譽為“遠東第一樓”。和平飯店由兩棟樓組成,分別稱北樓和南樓,以前是不叫和平飯店的,南樓初建時名為“中央飯店”,建於清咸豐四年,即公元1854年。北樓則建於七十多年後的1926年,是在上海的猶太人所建,那時候名叫“華懋飯店”。

上海灘的古老建築石庫門,遠東第一樓,隱藏於鬧市的水鄉古鎮

和平飯店不僅見證了上海一百多年來的發展史,在這裡發生了很多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如1911年孫中山先生在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途徑上海,曾在和平飯店出席歡迎大會,就是在這裡提出了那句著名的口號。1909年中美英法等國在和平飯店南樓召開了萬國禁菸會。

上海灘的古老建築石庫門,遠東第一樓,隱藏於鬧市的水鄉古鎮

和平飯店在一百多年前開創了很多中國的記錄,1906年南樓重建時使用了上海乃至中國最早的衛生設備,並且安裝了兩部電梯,以及在屋頂修建了花園,這些都創造了建築領域的先河,可以說是非常領先了。而北樓的設計則是芝加哥學派的哥特式建築,外牆用花崗岩砌成,大門是旋轉式的,飯店大堂地面用進口的意大利乳白色大理石鋪砌,古銅鏤花吊燈,處處彰顯奢華於貴氣,最為經典的是高77米的綠色銅護套屋頂,時至今日仍是整座建築的點睛之筆。

上海灘的古老建築石庫門,遠東第一樓,隱藏於鬧市的水鄉古鎮

在上海開埠以後因為商貿往來以及躲避戰亂,大量歐洲人來到上海長期居住,他們帶來先進的思想和獨特的西方文化,從而誕生了上海灘獨有的一種民間建築——石庫門,石庫門是上海特色的代表性民居,融合了西方建築文化和中國傳統民居的特點,成為上海近代都市文明的象徵。

上海灘的古老建築石庫門,遠東第一樓,隱藏於鬧市的水鄉古鎮

石庫門在民間口語中習慣叫弄堂,它的起源也是因為戰爭,太平天國時期江浙地區的餓富商和貴族來到上海的租界躲避戰亂,外國的地產商人利用這一商機建造住宅,就誕生了最早的石庫門。他們模仿江南地區傳統古建築的樣式,磚雕、青瓦、壓頂門頭結合西方建築風格,利用各種形狀的花樣雕刻在門窗等位置,逐漸就成了上海特色的民居。

上海灘的古老建築石庫門,遠東第一樓,隱藏於鬧市的水鄉古鎮

而之所以叫石庫門就是因為這種建築的點睛之筆往往就在“門”,門楣是石庫門最為精緻和出彩的部分,也是石庫門的標誌,通常用石條將門圍束起來,開始叫“石箍門”,因為當地人的發音“箍”和“庫”一樣,後來就叫石庫門了。石庫門保持了中國建築最明顯的特點沿中軸線對稱佈局,左右建廂房,中間是廳堂,後面有天井,周圍由圍牆和廂房山牆組合起來,形成了一圈封閉的宅院,鬧中取靜,獨具匠心,成為中國建築的經典代表。

上海灘的古老建築石庫門,遠東第一樓,隱藏於鬧市的水鄉古鎮

上海歷史最悠久的古建築是一座名剎,靜安寺,是中國佛教寺院中的千年古寺,它的歷史最早可到三國時期,據傳始建於孫吳赤烏十年,公元247年,開始名叫滬瀆重玄寺,唐代時改為永泰禪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即1008年開始叫靜安寺,當時的寺院是建在蘇州河北岸,南宋時因為河道變寬將寺院遷到了今天的位置。靜安寺內珍藏著古代書畫名家八大山人的真跡和文徵明的《琵琶行》,都是國寶級的藝術品。

上海灘的古老建築石庫門,遠東第一樓,隱藏於鬧市的水鄉古鎮

朱家角鎮,是隱藏於上海的一座歷史文化名鎮,也是上海的四大古鎮之一,有一千多年曆史。源於宋元時期的朱家村,水運發達,交通便利,商業繁榮,到明朝時逐漸發展成為商業重鎮,就改名叫朱家角鎮了。古鎮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和很多古鎮一樣擁有小橋、流水、人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