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人生不順的時候,記住這兩句話,福報自然來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就已經聊到過,人需要行善積累,善因才有善果。很多人做不到這一點就是因為付出的是能看到的,有的人會覺得心疼,所以很少有人願意付出。但是回報是很多人看不到的,無形之中的回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人沒有動力去行善。

王陽明老師曾經對於仁愛之心有兩句話特別的經典,值得我們去細細的品讀。

王陽明:人生不順的時候,記住這兩句話,福報自然來

聖人一生實事,俱播在樂中,所以有德者聞之,便知它盡善盡美,與盡美為盡善處。

善良是我們靈魂中所固有的一種感情。行善是一種美德,行善可以幫助自身境界的一個提高。當你幫助了身處困境中的人,自己的心靈也會得到安慰,是自己的修養提升。在此之外,心善還可以直接性的提升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內心,昇華自己的人格。而自己的人格魅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慢慢從自己所做的事情中修煉出來的。

王陽明:人生不順的時候,記住這兩句話,福報自然來

有一句話叫做,相由心生,你做過什麼樣的事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所影射出來的面相,給人的感覺,以及你整個人的氣質,對於你來說就是一種無形中產生的影響。

30年前有一批人藉著一股風氣富了起來,當這群人富了起來之後,有一種人富了之後穩如盤石,依然屹立在財富的頂端。而有一些人就像是曇花一現,晃了一段時間之後,瞬間就洇滅了。這是一種什麼原因呢?如果你仔細思考,不難發現他的個人品德以及他的個人素質,一定是有問題。

很多人都講究術和道,“術”能幫助你一個人通過小聰明成長起來,或許是得到一時的利益。但真正的“道”才是大智慧,才能讓你在商業中,生活中穩如磐石,屹立不倒。

王陽明:人生不順的時候,記住這兩句話,福報自然來

性之本體原是無善無惡的,發用上也原是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的,其流弊也原是一定善一定惡的。

王陽明就認為,人性本來就是無善無惡的,善惡其實只是自己內心所造成的影響。每個人都應該時時刻刻懷有一顆善良的心。做了很多善事,王陽明在十來歲的時候就想著去平叛剿匪。有一次,他知道某個地方匪患這麼多,他就跟他老爸王華說要跟同學組織一下,上報朝廷,然後去剿匪。

王陽明的老爸王華看了他一眼就說:你是不是傻,你這樣去的話就等於說去送死。

王陽明:人生不順的時候,記住這兩句話,福報自然來

雖然這件事情王陽明並沒有去成,但是王陽明有一個善心,有一句話叫做有善心未能行善,福也已到。一個人有善心的時候,就算你沒有把善心落到實處,你的福氣也已經到了。

王陽明所提倡的致良知,並不是純粹的存在於形式和表面之上,是真正的要落到實處,為什麼很多人要修行,就是因為正平常人內心私慾太重。還不及聖人之心聖名,所以才要修行。不是說真正的讓你當聖人,而是去掉不合理的私心和慾望。

王陽明:人生不順的時候,記住這兩句話,福報自然來

有一天,唐代詩人白居易問禪師:佛法的大意是什麼?禪師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白居易就說:三歲小孩也知道這樣說。禪師就說:雖然三歲小孩也知道,但是80歲的老翁未必能夠做到。

白居易心服口服,便行禮退下了。

王陽明:人生不順的時候,記住這兩句話,福報自然來

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就像善良這個事情,很多人都知道,都明白這個道理。包括我在這裡說,說了很多之後,大家也都聽了也都看了。但是又能做到的又有幾個人呢?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真的需要一種境界,需要一種大愛無疆,或許更需要的是一種內心的沉澱和修行吧。

如果有一天,自己的內心修行到大愛無疆,盡善盡美的地步。這個也就是我們人生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了,凡塵俗世雖然也很重要,但是別拿那些功名利祿去衡量一切,有的時候善心也是我們應該追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