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新疆老照片:剛被64歲左宗棠收復,圖8官員妻妾令人尊敬


1875年5月,清廷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為了激勵士氣,64歲的左宗棠命人將自己的棺材抬著,走在西征大軍的最前方,“衰年報國,心力交瘁,亦復何暇顧及!”。左宗棠不負眾望,最終成功收復了新疆。圖:民族英雄左宗棠,目光如炬,不怒自威

這是一組反映左宗棠收復新疆不久後的照片,拍攝者為一位出生在蘇格蘭的澳大利亞人喬治·厄內斯特·莫理循。資料顯示,莫理循從1910年出嘉峪關進入新疆,先後來到哈密、烏魯木齊、石河子,一路西行到達伊犁,期間拍攝了大量新疆民生百態的照片。圖:沿途隨處可見的關帝廟

烏魯木齊老滿城西門。老滿城位於烏魯木齊西北部,原名鞏寧城,由乾隆命名,寓意“鞏固安寧”。同時,由於這裡曾駐紮了清朝滿營的官兵,因此又名老滿城。

烏魯木齊的老城牆。烏魯木齊是因為清朝在新疆駐軍而發展起來的一座城市,乾隆在位期間擴建築城,改稱迪化。1884年迪化成為了新疆省省會,並從此成為全疆的政治中心。

這些就是當年參與收復新疆的清軍們,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他們都是民族英雄。史書記載,左宗棠西征前進行了一年半的戰前準備,積極治軍、淘汰弱兵、減少冗員,使西征軍的戰鬥力大幅度提高。同時籌措軍糧,向洋人借高利貸籌措軍費。並且從南方調來軍械專家和熟練工人,在蘭州製造局製造大量槍炮,對抗阿古柏軍的洋槍洋炮。


新疆地區官員下基層視察,這是在帳篷裡休息的場景。

1876年8月,收復新疆之戰打響,左宗棠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擊”的戰略指導下,清軍直取烏魯木齊的北方門戶古牧地。圖:一名清軍軍官在演示如何提高射擊的命中率。

圖:官員妻妾們在練習射擊,不論是否是娛樂,但也值得尊敬。可以說,正是左宗棠力排眾議收復新疆,引起了新疆民眾強烈的自信心,結果全民皆兵。

圖:駐紮在烏魯木齊的清軍軍官們,這是他們在練習射擊的場景。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北京去世,享年73歲,諡號“文襄”,意為襄贊國家之舉。圖:新疆收復後,民眾又能恢復到安寧的生活當中,這是人們乘船渡過阿克蘇河的場景。(更多正能量資訊,敬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正視”,歡迎留言點評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