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差點放棄的地方,今發現石油超兩百億噸,面積相當六個湖南


1849年,林則徐乘舟經湖南辰州,泛沅江,向長沙行來。目的是要會見相聞已久,卻始終未曾謀面的左宗棠。一位是大清重臣,民族英雄;一位是未來中國歷史舞臺的風雲人物。左宗棠頌林則徐這位65歲的前輩名臣為“天人”,林則徐對左宗棠這位37歲的布衣後生“詫為絕世奇才”。

兩人是在夜裡相見的,37歲的左宗棠行色匆匆、心情激動。林則徐一見到左宗棠,渾濁的眼睛變得清明起來,他知道能託付大事的人來了。林則徐把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資料和地圖都交給了左宗棠,並說道,“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終無成就之日。數年來留心人才,欲將此重任託付!”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左宗棠在心裡暗暗立誓,絕不負重託!共同的理想抱負和曠世情懷,使他們像闊別多年的老友相逢,徹夜交談。史稱“湘江夜話縱論大勢”。

1864年,中亞的安集延國大軍入侵新疆,先是攻下了南疆八城,之後又佔領了烏魯木齊等地。一直虎視眈眈的俄國看到機會來臨,也趁火打劫,出兵攻佔了伊犁九城地區。新疆危矣!這個面積高達166萬平方千米超過4個日本的新疆,很可能在我國版圖上消失!與此同時,日本也開始派軍隊進攻臺灣,這讓大清朝面臨著腹背受敵的情況。


與此同時,日本又開始侵擾我國臺灣,這就意味著西北邊疆和東南海疆同時告急,結果一場關於“海防”和“塞防”大辯論在清廷的朝堂裡開展起來。既然是辯論,肯定少不了辯論雙方: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海防派堅決主張放棄新疆和以左宗棠為代表的塞防派堅決主張收復新疆。李鴻章為認為:“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煙稀少。乾隆年間平定新疆,傾全國之力,徒然收數千裡曠地,增加千百萬開支,實在得不償失。

依臣看,新疆不復,與肢體之元氣無傷,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為好。”因為左宗棠的一再堅持,慈禧太后便派其出兵新疆,最終完成了收復新疆的偉業。李鴻章說新疆是“不毛之地”,真的是如此嗎?顯然不是。新疆的石油資源總儲量208億噸,礦產更是多達138種,可謂是中國的一塊寶地。 左宗棠如果看到現在的新疆,想必可以理直氣壯的反駁李鴻章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