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老師網課後留大量未學過作業,會對孩子有影響嗎?

父母孩子大小事


會,可能會造成孩子厭學。

小學階段的課程設置是最基礎的學科知識,低年級階段注重的是行為養成教育,也就是通過規範孩子的日常行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知識內容相對簡單,處在思維模式的基礎階段。

老師對於作業的佈置,遵循教育的基本原則,在確保孩子認真專注的狀態下,15分鐘到20分鐘左右就會完成。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大概可以判斷老師留作業過量。



如果孩子告訴家長,老師留有大量的課後作業,家長先彆著急用批判的眼光來對待這件事。看看老師都佈置了哪些作業,判斷是否超量。拿不準的話亦可以向家長群裡的其他家長進行核實。

如果真有超量,及時向老師反饋這一情況。相信老師一定能針對家長的反映,及時作出調整。

至於老師佈置的作業是否給孩子講過,這點也請家長認真核實。

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作業是對課堂知識的鞏固,老師通過作業的檢查,瞭解課堂知識落實情況。如果佈置了未學過內容的作業,這即便不是老師的失職也是重大的失誤,我估計老師都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建議家長從以下三點出發,全面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一、陪伴孩子完成家庭作業陪伴的目的有三。

一是觀察孩子完成作業時的專注情況。網上有段視頻,有位家長在給孩子佈置完作業後悄悄拍了完成的過程。整整十多分鐘,孩子真正完成作業只有兩分鐘左右,其餘時間都在玩耍!

二是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是通過觀察掌握孩子的動態。



二、多與孩子交流,及時瞭解孩子的思想動態。

可以讓孩子複述一下今天課堂上都學到了哪些知識,複述的過程,就是知識的內化的程序。孩子只有自己掌握了,才能表述清晰。這個,可以作為孩子對知識掌握的一個評判標準。

可以通過詢問的方式讓孩子完整表達自己對學校、老師和同學的看法,家長多引導,讓孩子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三、與老師密切聯繫,與同學家長勤交流。

通過老師對孩子的評價,瞭解課堂上的表現,基本上是八九不離十,可以有針對性的幫助孩子改正缺點。也可以通過其他孩子家長的反饋,對自家孩子的情況進行了解,孩子們雖然年齡小,但仍有自己的分辨能力,恰恰因為天真、口無遮攔,反應的情況更加真實。

通過以上三點,家長就可以全面瞭解孩子在校各方面的表現,結合在家輔導時的情況,孩子的學習狀況一目瞭然。有的放矢的幫助孩子克服困難,迎頭趕上!


終將長大


問題所指的影響,肯定會有,而且是負面的。

留大量未學過作業的情況,不會普遍,但因為老師從進度與開學無期考慮,也有存在的可能。存在這種現象帶來的負面影響怎樣盡力消除呢?

網課是新生事物,復學後老師不必拘泥於作業的完成情況,建議指導學生互相交流,老師掌握即可。關鍵是做好網課與面對面上課的無縫對接,建議老師將網課內容編制精要的習題和測試題(要簡單淺顯)作為過渡,主要存在問題分散結合進今後教學中。

因為是一年級,老師應側重糾正學生宅家期間行為習慣的鬆散。例如讀(黙讀朗讀齊讀),寫(坐姿與手眼腦並用),行走(靠左),禮貌(見師長打招呼及助人求助不爭先不打鬧),紀律(課堂操場散課)等等。方式以表揚和相互學習為主。

學習興趣的培養。建議以讀寫背的正確和完成速度為主,組織適量競賽活動,引發好勝心和主動性。切忌以難度和量多加壓,容易挫傷小學生剛學的積極性,導致恐懼厭學情緒,對小學生後續的學習極為不利。

考試寧少不要多,試題要簡不能難。應將考試當作良好習慣與學習興趣的培養,而不是單純追求分數。閱卷建議可視書寫、卷面的優劣給予加減分,或視有創意(如寫得特別好,注意到標點行距等細節,答案正確且與眾不同)有獎勵分,反之則視情況作影響不大的罰分。

與家長密切溝通,多報喜少報憂。家長配合黙契或育兒有方者,可充分發揮家長會作用,邀請家長現身說法相互交流。

萬事開頭難,開個好頭更難。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年級的老師,在教育教學各方面的工作中,確立學生的良好習慣和學習興趣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年級的老師還兼任著家長式的關愛學生的任務,既要耳提面命,又不能提刀代筆,學生缺乏基礎,工作更無捷徑。過,不行;不及,也不行,要恰當把握,甚至具有藝術性,關係到每個學生學習開頭的成功與遺憾。一年級的老師很辛苦,願我們大家共同奮發努力。


鄉下人1個


可能看是為了讓學生拓展知識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