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霖登记器官捐赠获赞,在中国还有一群人挨着谩骂,为生命奔走

张智霖登记器官捐赠获赞,在中国还有一群人挨着谩骂,为生命奔走


据香港媒体报道,张智霖近日出席器官捐赠宣传活动时表示,他本人已登记器官捐赠,希望以爱传爱,延续生命,帮助到更多人。

他的决定得到了妻子和母亲的大力支持,很多网友都为张智霖的善意之举点赞,还有粉丝自愿申请请官捐赠书,爱心助力。


张智霖登记器官捐赠获赞,在中国还有一群人挨着谩骂,为生命奔走


我国器官捐赠事业在不断发展中,从2014年到2017年,我国器官捐献的人数增长了30%。

而这背后,是全国2000名人体器官协调员磨破嘴皮创造出来的奇迹。

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主要任务是要普及器官捐献的概念,争取更多的人同意器官捐献,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在美剧《周一清晨》中,它们把协调员比作“徘徊在死者身边的秃鹫”,一出现就代表着死亡,极其不招人待见。


张智霖登记器官捐赠获赞,在中国还有一群人挨着谩骂,为生命奔走


协调员关注的器官捐献者往往是突发性死亡的病人,比如车祸、坠楼等外伤,或者颅内损伤造成脑死亡的病人。

在我们认知中,一个人只有心脏停了,呼吸没有了才能算死亡。但脑死亡病人不一样,因为医疗器械的辅助,病人还有心跳,血压,不像要去世的人。

其实,病人脑全脑功能已终止且不可逆转,无法自主呼吸。没有医疗器械支撑,心跳很快就会消失,无论采取何种医疗手段都无法挽救患者生命。


张智霖登记器官捐赠获赞,在中国还有一群人挨着谩骂,为生命奔走


协调员就要在这个时间出来,跟家属沟通器官捐赠的相关事宜。

在家属还沉浸于飞来横祸的悲伤中无法释怀时,在他们的亲人进入脑死亡,还有心跳时,协调员要告知家属,您的亲人已经死亡,而且还要向家属提出器官捐献的建议。

你会不会觉得协调员的出现很讨人厌,很残忍。家属即将失去亲人已经很痛苦了,这时候还要谈愿不愿意从你的亲人身上取下器官,捐赠出去。

可是为了保障器官能成功移植,他们不得不这样做,因为等不起。器官移植要求速度越快越好,一旦器官缺血,就不能移植。


张智霖登记器官捐赠获赞,在中国还有一群人挨着谩骂,为生命奔走


而脑死亡病人捐献的器官成活率最高,协调员必须要提前与家属沟通,取得授权,完成相关准备。

作为一位人体器官协调员,他们几乎是全年无休,手机24小时开机待命,随叫随到。

而且经常要面临家属的不理解,悲伤,怒火,甚至是谩骂,说他们没有良心,说他们冷血。

可是,他们的工作也让很多饱受病痛的人,看见了生的希望。我国器官捐赠事业虽然在逐步发展,但是供需缺口依旧庞大。


张智霖登记器官捐赠获赞,在中国还有一群人挨着谩骂,为生命奔走


2017年,中国有5000余例器官捐献,捐出的器官完成了1.5万例手术。然而,仍然在等待手术的患者有30万人,供需缺口是1:20。

对有些病人来说,等不到器官移植,就是在等死。而一个器官能拯救的不止是一位患者,也是一个家庭。

纪录片《人间世》里,24岁的脑血瘤患者焦俞因病情恶化死亡。在协调员的沟通之下,焦俞父母同意捐献儿子“所有可以用的器官“。


张智霖登记器官捐赠获赞,在中国还有一群人挨着谩骂,为生命奔走

▲焦俞父母签署器官捐献相关材料


最后,年轻的焦俞捐出了肝脏、肾脏、肺脏和角膜,救了6个人的生命,让2个人重见光明。

对比其他国家,中国器官捐献率较低,约在2.98%,排名世界第51位。可是随着器官捐献相关知识的普及,我国器官捐献者的人数,器官捐献数量逐年攀升,一切才刚刚开始。

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症在促进着器官捐赠的发展,他们日日游走在生死之间,见证着人世间的绝望,也创造着把死亡变成新生的奇迹!

据统计,平均一个潜在的器官捐献者可以挽救3.5个患者的生命。

也许器官捐献离我们太过于遥远,但是我们经常能见到献血,骨髓捐赠等医疗救助,越来越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相信器官捐赠有一天也能发展到如此。

希望看到这里的你,能对器官捐献多一点认识,也对人体器官协调员多一份尊敬。

(本文素材、图片来源于一条视频,纪录片《人间世》,视觉中国,福州晚报,部分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