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導演劉家成:從生活中尋找“大女主”

前幾天,導演劉家成在微博上貼出一張收視率截圖,他執導的電視劇《正陽門下小女人》收視破2。配文是:“乾乾淨淨的,就破了2了。”在收視率造假成為行業毒瘤的當下,這條微博所昭告天下的,有創作者的驕傲,也有從業者的骨氣。

专访|导演刘家成:从生活中寻找“大女主”

《正陽門下小女人》導演劉家成在微博上曬出該劇收視率

對於《正陽門下小女人》的成功,記者其實不感到意外。去年同樣是劉家成執導的《情滿四合院》,相似的京味兒,相似的年代題材,在缺乏宣傳的情況下得到許多媒體和觀眾的“自來水”式推薦叫好。老北京胡同裡的那些芝麻綠豆大的事兒,在劉家成的鏡頭下,總能變得活色生香,蕩氣迴腸,勾起幾代觀眾對於時代變遷的共同記憶。

從《鐵齒銅牙紀曉嵐》,到《正陽門下》《情滿四合院》,劉家成一直擅長把大時代的大事兒做成小人物的小事兒,平實生活裡的喜怒哀樂,總能咂摸出舊故事和新滋味。連那些動盪年歲裡的苦難,在他這兒,也成了尋常日子裡的刺,不悲壯,卻扎心。而《正陽門下小女人》不但把這種特質發揮到極致,更把一個傳統女性獨立與奮鬥的一生講述得激動人心。許多網友盛讚,比起那些古裝IP的“瑪麗蘇”,《正陽門下小女人》才是真正的“大女主”。在《正陽門下小女人》中,蔣雯麗塑造的徐慧真聰明堅韌,但並非是擁有金手指的“開掛”女主,她有被生活裹挾著走的時候,有被動的時候,從“要活下去”到“要活得更好”,心路歷程是一步步走出來的。

劉家成認為“大女主”不代表萬能,“她是被特殊事件和時代發展給推到前臺來了,然後在一次次大風大浪面前站穩了。”在劉家成看來,“大女主”應該從我們的生活中去找。“當今社會環境,不允許女性不自強不自立,不然你可能很難生活下去。弱小的、完全依靠別人的女性,恰恰是個例。”

“那麼多獨立女性在我們面前擺著了,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塑造個不能自立的,天天依靠男人的女性?這種戲我不會做。”

除了“大女主”,《正陽門下小女人》中對女性情誼的塑造也挺有意思:兩個女人一生競爭,卻也互相激勵和扶持。沒有低智的“撕×”“搶男人”戲碼,把女性情誼中的格局和眼界表現得開闊了不少。這是劉家成一以貫之的創作觀點,劇中所謂的反派,最後都有個和解或救贖的結局。“挽救一個人,比懲罰一個人更重要。生活不是非黑即白,非敵即友。”

专访|导演刘家成:从生活中寻找“大女主”

《正陽門下小女人》海報

對於《正陽門下小女人》,也並非只有褒獎的聲音。由倪大紅、蔣雯麗等成熟演員出演,讓這個跨度幾十年的故事在表演上無可挑剔,但也讓人物的青年階段在外表上缺乏些說服力。用力過猛的磨皮讓倪大紅標誌性的眼袋都消失無蹤了,成了一大槽點。說到這兒,劉家成很是坦誠:“在這一點上,我完全贊同觀眾們的吐槽。”

专访|导演刘家成:从生活中寻找“大女主”专访|导演刘家成:从生活中寻找“大女主”

《正陽門下小女人》自開播以來,口碑一直不錯,但因對倪大紅、蔣雯麗等主要演員的過度“磨皮”,也遭到了一些觀眾的批評

其實後期磨皮做了好幾個版本,劉家成最滿意的磨皮效果是“像大家拍照片微微美顏一下,不損失演員表演細節的”。然而,在後期賣劇階段,他的意見並未被聽取。“說起磨皮能勾起我一大堆情緒。”劉家成認為,不要覺得觀眾只喜歡“漂亮臉蛋兒”,觀眾喜歡的是真實性,表達是真實的,它就能打破地域和年代。“現在很多特別時尚,很多流量明星的劇,一個個慘敗,例子就在那擺著。”

“都說‘深入生活,紮根人民’,這不是口號。深入生活,我就在生活中;紮根人民,我就是人民。”劉家成說自己喜歡坐地鐵,喜歡逛菜市場,“你坐地鐵,你在菜市場,每個生活的瞬間,可能都會給你一些感受,這種感受很有可能就融入到作品當中去了。”

新作《芝麻胡同》,依然是一部“京味兒”作品,據劉家成說,以前做劇,多少還把那北京味收著點,這次是完全“放出來了”。劇本紮實,磨了四五年,演員請來了之前合作過的何冰,製作上更是超出以往規模。對這部戲,劉家成寄予厚望,“我覺得品質超過我以往的一些戲,比較自信地說,是我可能在製作上少有遺憾的戲。”

专访|导演刘家成:从生活中寻找“大女主”

劉家成導演,照片來自其同名微博

【對話】

按人物性格找角色

澎湃新聞:倪大紅和蔣雯麗這個組合挺新奇的,田海蓉也是挺久沒看到她出演電視劇了。所以想聽你談談選角?

劉家成:我選演員的方式是,我就按人物的性格找。我瞭解人物性格,基本上我看完劇本後,我會分出一個很明確的角色類型,演員符合不符合我這個類型?比如說把這個角色歸入青衣行的,比較知性的,那個角色花旦型的,比較調氣氛的。然後按著這個去找,最後符合的類型可能有15個、20個演員,然後我們再精確地看他們最近的狀態,看他的作品,最終看緣分。

有的導演喜歡用有私人關係演員,我從來沒有,我所有的劇,大家都知道,誰合適就用誰,包括原來合作得挺好的演員,我可能會首先想到他們,但如果你確實不如沒合作過的某個演員合適,我肯定選那個最合適的。

专访|导演刘家成:从生活中寻找“大女主”

田海蓉飾演陳雪茹

包括你說田海蓉,田海蓉確實這些年沒怎麼出來,但我們就定了她。一個是年齡段,她得跟蔣雯麗他們能搭上。而且在這個年齡段,你身上還要有那種氣質,要漂亮,但又不是年輕小女孩的漂亮,是一種成熟的美。我們慢慢縮小範圍,後面覺得田海蓉外形氣質合適,而且她還有經商的經歷。我們就聯繫了,她看了本子很喜歡,又有檔期,又特別配合。當時我們試妝時間提前,她已經訂好了去美國的機票,她二話不說退機票,直接飛到北京試妝。這種合作的態度,也是我們選擇的一個重點。如果說大家沒有一個很好的合作態度,從前期包括到後期的配音,一百多天將近半年的時間合作,怎麼相處?

澎湃新聞:這種故事時間跨度幾十年的,選角方面可能有幾種操作方式:一是選相對年輕的演員,到了老年的時候再化老年妝;一種是用更成熟的演員,年輕時期化青年妝;還有一種就是每個時間段換演員。但你一直以來的作品裡,都比較堅持,用更成熟的演員?

劉家成:這三種方案,我都考慮到過。換演員在電視劇裡,實際是特別忌諱的。尤其我們這個戲是一半一半,20歲到40歲的戲佔一半,40歲到60歲佔一半,1/2切開。我不能找一個演員,演一半了,觀眾完全都接受你了,突然換了一個人,兩者之間融不到一塊去,對吧?這是不可取的。電視劇中間沒有斷點,你打一字幕說五年後,觀眾實際上第二天就看到,儘量不要用兩個人來演一個角色,除非這個角色兩集就成熟了,就換人了,那可以。

专访|导演刘家成:从生活中寻找“大女主”

雖然49歲的蔣雯麗與53歲的倪大紅是從年輕時期演起,但兩人演技被一些觀眾稱為“自帶濾鏡”,“甜炸了”

如果找年輕演員來演,可能前幾集是看著比較舒服。後面怎麼辦?徐慧真這個角色一出場不是個小姑娘,她出場就是媽媽,觀眾對你20多歲媽媽的要求,跟20多歲少女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我們就要考慮輕重,哪個重?我找一年輕演員,你把前面撐住,後邊戲真撐不住。老年狀態是演不出來的,把妝即便化得再好,他心理形體各方面撐不住,那這個戲就整個塌了。我找一些有經驗的老演員,他演年輕的時候,他也能找到那個氣質,我們也會幫他用各種方法去找。假如說我拍一個就是北京年輕人,沒有太大跨度的故事,我肯定找年輕演員,一定不會選中老年的演員,一定找符合年齡的。還有上面那句話:合適。

澎湃新聞:所以磨皮那事,看你之前採訪裡說其實做了好幾個版本,但最後播出沒用你覺得相對滿意的那版?

劉家成:柔光做了三版,然後我定了第二版,第二版就稍微潤色了一下,演員臉上的質感還有,表演的細節不會被淹沒。最後電視臺要求說,第三版都不夠,還要加。所以他們做出一個第四版,在匆忙當中為了滿足電視臺做的,後來拿給我看,我說你開玩笑,這技術都不過關,堅決不能用。資方來勸我,說人家就要這個,我也很無奈,到了這個階段,不是導演能控制的了。事隔幾個月之後,我得到播出消息時,已經不是這家電視臺了,變成北京、江蘇了,我問這兩家電視臺對柔光有要求嗎?他們說沒有,我就說你們聽我的,趕緊換回第二版。但這中間的環節,我不知道什麼原因,最終播出版還是第四版,所以我對此事,也挺生氣的。

觀眾吐槽這個,我覺得我跟觀眾的態度是一樣的。我看過度磨皮的時候,我都不忍心看,我就希望它趕緊過。所以這也是個教訓,經過這事以後,我跟很多製作方都講,就是灌輸他們,後期上要精益求精,多聽聽導演的意見。導演的意見是最專家的意見,不要相信那些所謂的專家,最專家就是我們,我們在一線,我們天天在做作品,天天也觸及到市場。你們相信那些誰誰的判斷,有很多人的判斷是不準確的。

专访|导演刘家成:从生活中寻找“大女主”

倪大紅老師的“磨皮”,是最為觀眾詬病的,被稱為“磨到沒有眼袋”級別

一個磨皮引出我一堆情緒來。我拍《情滿四合院》的時候,演員定的何冰,還是拍北京風格,當時我受到前所未有的阻力。周圍沒一個人站在我的立場上,沒一個人同意我的觀點。後來把我給說急了,我說你們別廢話了,我自己做製片人,砸了我也認了。最後是硬上,硬拍的,播出之後鋪天蓋地的全是讚揚聲。一次研討會上,何冰就在我邊上,有一人在發言,慷慨激昂說這個戲當時他們給予了多少多少關注,戲多麼多麼好。何冰問我這人是誰,我說:這個人就是當初對我們戲持反對意見最強烈的人。何冰說:我才知道這人演戲演得這麼好,比我都好。

所以我說,有時候我們主觀臆斷裡對觀眾的分析是錯的,而且輕視了觀眾。老覺得年輕觀眾喜歡什麼什麼,年輕觀眾不喜歡什麼什麼。昨天一家媒體採訪我,給我一數據:這個劇70%的觀眾是年輕人。所以說你們低估了年輕人,你們以為年輕人就看腦殘劇。不是,年輕人也喜歡看有情懷的,有思想的,有感受的。年輕人喜歡真實性,你的表達是真實的,它能打破地域和年代。很多特別時尚的,很多流量明星的劇,一個個慘敗,例子就在那擺著。

我們做劇的時候,沒有考慮說,我一定要給哪撥人看,我考慮的是真情實感,真實的生活,真誠的表達。大家都說“深入生活,紮根人民”,這不是口號。深入生活,我就在生活中;紮根人民,我就是人民。我平時就喜歡坐地鐵。你別覺得比一般人好像多掙了點錢了,有點小名氣了就如何如何了,你離不開大眾。在生活當中,你坐地鐵,你在菜市場,每個生活的瞬間,可能都會給你一些感受,這種感受很有可能就融入到作品當中去了。

我判斷劇本特別簡單,這件事擺在那,我就問生活當中有可能發生嗎?沒有可能,那對不起,改。這是演繹。這個人說的話在生活當中不可能出現,這詞就有問題;這件事生活當中不可能發生,這事就是虛假,那你就得給我改。所謂的現實主義創作,你先保證真實,然後再有章法地進行藝術提煉,節奏把控,這是藝術創作不可缺的。

专访|导演刘家成:从生活中寻找“大女主”

《正陽門下小女人》拍攝現場

遇到事情的時候,往往女人能夠扛住那些痛苦

澎湃新聞:咱們再回到這個故事本身,很多人都說這部劇是“真·大女主劇”。你覺得“大女主”這三個字兒應該怎麼理解?

劉家成:我平時接觸到的很多職場女性,都是非常自強自立。她們一定是在經濟上、生活上能夠獨立的人。我見到的大多數女人,我覺得她們往往在生活中,比男人要堅強。女人的堅強是堅韌,韌性比男人好。男人有時候一件事兩件事失敗,就放棄了,女人反而是“我想做的,我非做成不可”。女人都有兩面性,有小女人的一面,有大女人的一面。遇到事情的時候,往往女人能夠扛住那些痛苦。我說得具體點,女人生孩子那個痛苦,任何一個男人試試,早就扛不住了,說白了,每個月女性生理上的折磨,男人體會不到,男人往往怕疼怕苦。

所以那麼多獨立女性在我們面前擺著了,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塑造個不能自立的,天天依靠男人的女性?這種戲我不會做。生活中也有弱小的、完全依靠別人的女性,但那恰恰是個例。現在更多的女性是自強自立的,當今社會環境下,不允許女性不自強不自立,不然你可能很難生活下去,這是生活的真實。

专访|导演刘家成:从生活中寻找“大女主”专访|导演刘家成:从生活中寻找“大女主”
专访|导演刘家成:从生活中寻找“大女主”专访|导演刘家成:从生活中寻找“大女主”

“你若無心我便休”,蔣雯麗飾演的徐慧真,對於婚姻的灑脫態度,得到了許多年輕觀眾的認可

澎湃新聞:這個故事時間跨度特別長,經歷了一些特殊時代。但整個故事對於社會變遷的表現是很溫柔的,沒有去突出時代裡比較尖銳的問題,或者批判性的表達。當時是怎麼考慮這樣一種展現方式的?

劉家成:如果我們把筆墨更多地放在歷史背景上,可能人物就會斷線,人物就變得次要了。我們主要是寫生活、寫人物、寫情感,歷史背景會按人物的年齡段帶出來。但是因為就寫一家人,筆墨就沒有著眼於背景和群體。

另外可能是,政治事件的方方面面,它影響的群體不一樣,對每個地區也都不一樣,所以我們就沒想過多寫政治和歷史,而是寫人物但沒脫離開歷史而已。

澎湃新聞:行業內收視率造假的問題,被之前《娘道》那部戲提到檯面上來說了。在你的工作經歷中,對收視率造假這個事,有沒有一些比較切身的體會?

劉家成:確實好多年了,好多人都在說這個事,大家都在面對這個問題。但導演其實不太能碰到這一塊,能接觸到這個問題的是製片人。我擔任製片人就兩部劇,一部是《情滿四合院》,第二部是新劇《芝麻胡同》。反正在我做製片人的戲裡,堅決沒有這些事兒。就人家找我們,我也說你們就如實播,要真播得不好,我們也認了。《正陽門下小女人》播出,可能趕上了一個最好的節點,大家把這個說到檯面上了,而且嚴加控制了。我希望未來能夠堅持下去。那我們現在這劇播的,北京、江蘇一直第一名、第二名。我問所有的人,我們這個戲是不是乾乾淨淨的收視率?他們說是的,絕對乾乾淨淨的。最終我覺得,還是用品質說話。

专访|导演刘家成:从生活中寻找“大女主”

何冰與劉家成再度合作,新劇《芝麻胡同》即將與觀眾見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