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戰爭之十二:從江浙到七彩雲南

硬骨頭六連跟隨一團摩托化梯隊,途經曲靖、陸良、師宗、邱北、硯山幾縣,行程400餘公里,按計劃安全順利到達指定集結地域——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所在地文山縣。

根據團裡的安排,六連駐地為文山州食品公司汽車運輸隊。

六連安頓好之後,我就回到了軍機關所在地——十四軍二五O師七四八團營區。該團辦公樓是一棟建成不久的4層樓房,軍政治部安排在第3層,靠近樓梯口的兩個房間分給了組織處——楊處長、陶副處長和王大鳴一間,胡漢平、徐志遠和我一間,既當辦公室又當宿舍,每人一張小鋼絲床,不是很穩固,有時還會搖晃發出響聲。

親歷戰爭之十二:從江浙到七彩雲南

六十軍組織處尹處長來前線實習時沒地方住,就擠在我們這一間。尹處長打呼嚕特別響,而且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還會曲裡拐彎地叫,要麼害得我們睡不著,要麼讓我們在睡夢中驚醒。開始我們都不好意思,心想晚上睡不著中午補個覺吧,沒料到自己還沒躺下,尹處長頭剛落枕,房間裡就響起了如雷貫耳的呼嚕聲……胡漢平受不了,找個理由搬走了;徐志遠也感到吃不消,也搬走了。我也想搬走,但怕尹處長難堪,畢竟人家是處長,又是友軍的,就只好苦苦地硬撐著。大概一週以後,我才習慣在尹處長的呼嚕聲中睡去

俗話說得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為了讓參戰人員全面瞭解熟悉作戰對手和雲南邊疆,7月31日,一軍前指召開“情況介紹會”,由作訓處處長顧守成介紹友軍——十一軍、十四軍“兩山”(老山、者陰山)作戰經過及經驗教訓;偵察處處長高升堂介紹老山戰區地形、氣候和敵情;宣傳處副處長祁東輝介紹老山戰區社情、民族特點和風俗習慣;後勤部衛生所軍醫介紹雲南當地的常見病症。

親歷戰爭之十二:從江浙到七彩雲南

我們的對手越南,自稱“第三軍事強國”,先是同法國、南越和美國軍隊交戰,後來又侵略柬埔寨、威懾泰國,再後來在我雲南、廣西邊境不斷犯事,打了幾十年的仗,可以說是名符其實的“戰爭油子”。對山嶽叢林作戰較有經驗。同時,他們還擁有蘇制的現代化的武器裝備,特別是1975年美國越戰失敗後,蘇聯一直為越南提供經濟援助和武器裝備。

老山是中越邊境12號界樁至14號界樁之間的最高點。佔據老山,向北可通視我國境內縱深25公里的廣大地區;向南可俯瞰越南老寨、清水河以南至河江省會27公里地區;向東可封鎖我國麻栗坡縣至越南河江省的主要通道、口岸;向西可監視12號界樁以西至扣林山邊境諸要點,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從古至今,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同時,對長期駐守在江浙的一軍輪戰部隊而言,雲南還很陌生。老山戰區的地形是山高坡陡,河多路少,草深林密,霧大潮溼,懸崖峭壁。概括起來說,主要有五大、三多、兩少。

親歷戰爭之十二:從江浙到七彩雲南

五大——山大,大多數山海拔在1000米左右,老山主峰海拔1422.2米;林大,海拔800米以上被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蓋,800米以下多為竹林、灌木和飛機草,竹林間距15至20公分,灌木、雜草高達2米以上,人進其中,抬頭不見天,俯首不見地,不經砍伐,無法通行,“砍樹穿林”的前進速度每小時100—200米;高差大,老山主峰同其他大山相比並不算高,但主峰山腳下的船頭地區海拔僅僅為160米,峰、谷垂直比高為1262.2米,特別是主峰的正北面有60米高的懸崖峭壁無法攀登,當地瑤族同胞中流傳著一句諺語“猴子難上老山頂,山羊難攀老山岩”;霧大,老山地區雨量充沛,霧大潮溼,氣候多變,雲霧時聚時散,最大時能見度只有3—5米,往往中午才能散去,有時甚至終日不散,老山主峰常年籠罩在雲霧繚繞之中;溼度大,平均達到60%以上,老山地區屬於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溫度在15—20℃,每年5—10月為雨季,早晚涼、中午熱,溫差較大,山上和山下溫差為10至20度,經常是“山下穿短褲,山上穿棉襖”。

三多:河流多——老山地區有3條大河、7條小河、一條暗河;民族多——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境內有8個縣,20多個民族,老山戰區所在的麻栗坡縣有12個區、兩個農場,有漢、苗、壯、瑤等7個民族;病蟲害多——老山地區毒蟲肆虐,疾病傳播快,自然減員多,其中對人員、牲畜威脅最大的是各種毒蛇、螞蟥、小黑蚊、小黃蜂,為此,有人編了一首打油詩,說:“雲南邊疆十八怪,三條長蟲一麻袋,三個蚊子一盤菜,黃蜂蜂窩當鍋蓋。”

兩少:道路少——1979年之前,老山地區有獵人小徑3條,後因越軍威脅,無人行走,小徑被茅草覆蓋,路跡難辨;人口少——文山州總人口為267.6萬人,麻栗坡全縣只有33940戶、235764人,另外還有來這兒做生意的內地人4000多。

親歷戰爭之十二:從江浙到七彩雲南

有句順口溜,很能反映戰區少數民族的風俗和居住地區別,叫“漢族住街頭,苗族住山頭,壯族住水頭,瑤族住菁頭。”

苗族多居住在山巔,海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村寨周圍林木茂密,煙雲繚繞,寨落比較分散,多則二三十戶,少則四五戶。苗族主食為玉米、蕎子等,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手工業,以戶為生產單位,男子負責田間、旱地耕作,還負責生活中所需器具的製作和編織,婦女負責田地種麻、割麻、紡織及家禽飼養。

親歷戰爭之十二:從江浙到七彩雲南

苗族婦女上著青色右開襟衣,下著裙,長及腳踝,以黑布綁腿。未婚女子挽髮髻,並偏向一邊;已婚女子偏發上插一隻木梳。在麻栗坡一帶,苗族婦女上著圓領開襟窄袖青布衣,袖肘以三道寬3寸的黑布鑲圍,白色內衣,領圍和胸襟有白衣露出;下著黑布長裙,頭纏約一尺高的高巾,黑白分明。

苗族忌諱侮辱性的稱呼,外人不能稱他們為“苗子”,他們喜歡別人叫“苗家”或“親家”。除夕夜晚,苗族人洗腳不能倒洗腳水,否則會認為來年洪水氾濫;初一吃飯不能泡湯,婦女不得串門,新媳婦吃飯不得與公公同桌。苗族的主要信仰是原始宗教,重視拜山神、樹神、豬神、雨神和火神等。

壯族多居住在河谷的平壩臨水地區,從事農業生產,男犁田、耙田,女插秧、運肥、除草、種麻、紡織、餵養家禽。壯族男子穿著自織青布對襟上衣,闊邊大褲,青藍帕纏頭。壯族同姓不同宗可以通婚,舅表、姨表可婚,姑表不可婚。壯族男女唱山歌擇偶,結婚後、生育前,女不落夫家。婚後第3天女子即回孃家,直到懷孕生子後迴歸男方家。

親歷戰爭之十二:從江浙到七彩雲南

壯族人死後實行木棺火葬,即以木棺土葬一到兩年之後,再掘棺焚燒,然後拾骨灰盛入罐內,以土埋葬。壯族的禁忌很多,如每逢3月“祭龍”或“祭雷神”,外人或是騎馬、戴斗笠者不得通過寨心;每年正月初一不準吹火、不得串門;平時不能坐在門檻中,也不能用腳踩踏灶臺和“三腳”(煮飯的支架);不能扛著鋤頭或戴著斗笠進家;不能攀爬或砍伐龍山上的樹木;遇有結婚之家,孕婦不得去看新娘;家有產婦時,在門上懸掛草帽一頂,暗示外人不得入內。

瑤族多居住在海拔1000—2000米之間,村寨周圍,竹木疊翠,風景秀麗。耕地多為旱地、葦坡地和箐地,主食玉米、蕎子等,有少量大米。

親歷戰爭之十二:從江浙到七彩雲南

瑤族的禁忌也不少,如“祭龍”期間不得動土;正月初一婦女不得串門;初三、五、六不得出門;屋內火塘中的“三腳”(煮飯的支架)不能踩踏;家有產婦坐月子,外人不能穿鞋進門;平時不能坐門檻。瑤族對生產中的每一個過程,如砍山、耕地、撒種、栽秧、收割、建倉、吃新米等,都要占卜吉日,祭祀各種神靈。

……

聽了一整天的情況介紹,腦子裡裝滿了各種信息,感覺很累,也很新鮮,特別興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