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農民是富了還是更窮了,你怎麼看?

永下消失的電波


農民是窮了還是富了,如果按照農民自身與自身對比的思路,2000年中國農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是2229元,而在2017年中國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是13432元,但從這個數字上來看,中國的農民確實是富裕了。

但是再考慮到城市居民的收入變化情況,2000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為6208元,是同年農村居民的2.78倍左右,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36396元,是同年農村居民的2.71倍左右,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並未縮減。而且再考慮到城市與農村之間道路、通訊、醫療、教育等基礎設施方面的差距,農村居民的生活條件雖然變好了,但是相比較城市居民,變好的幅度還是太小。

總結來說,我國農民確實變富裕了,但是與城鎮居民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村常住人口仍有5.77億人,農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所在,因此需要調動社會各項資源,更加高效地發展農村,縮小城鄉差距,真正實現鄉村振興戰略。


韓一軍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對夫妻,生了四個孩子,這一家六口人就擠在一間不到十平方房子裡,此人整日愁眉苦臉,嗨聲嘆氣。於是他就找一個聰明人訴苦:這日子沒法過了,住這麼小的房子,整天吵得人坐臥不安,煩死了,煩死了。能幫我出個主意,咋說我都聽你的。

聰明人說,你家裡出了六口人一間房,還有什麼東西沒?這人說,還有一隻雞,一條狗,又養一頭牛。聰明人說,這不是很好嗎?如果你把雞,狗,牛都住一間屋子裡,你就不再煩惱了。

那人果然聽聰明人的話,把雞狗牛人都住在一塊,這一下房間裡就更擠了,那人更煩惱了。兩天後他又去找聰明人訴苦。聰明人說,先把雞趕出房間就好了。那人聽話就把雞趕出房裡。過兩天那人又去找聰明人訴苦,聰明人告訴他再把狗牽出房間。那人有照辦了,過兩天又找聰明人訴苦,聰明人說你把牛牽出房間,你就永遠沒有煩惱了。那人把牛牽出房間後,發現房間一下子大了起來,不禁是歡呼雀躍,啊,上帝呀!我現在的房間太大了,太舒服了。不知道這個人是窮了還是富了?是不是心態有問題?你怎麼看呢?


火起來才是硬道理


作為一個農民,我來告訴你真實的答案。

農民到底是變窮了還是變富了?這麼說吧,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收入確實在不斷的增長。當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物價也在不停的上漲。

2000年左右,大米一塊錢一斤,現在大米2塊5。農民賣大米,收入水平增加了1.5倍。而那時候城市裡的職工收入是幾百一千塊錢左右一個月,現在他們的收入是四五千,甚至更高。我是一個農民,我也不是很拿得準。

而隨著糧食的價格增長,農資,化肥,農藥,種子,人工也水漲船高。再加上生活成本的價格上揚,你認為農民到底是窮還是富了。

如果說農民窮了,但確實比以前更有錢了,你要說農民富了,說實話,物質水平,生活水平,還真心不敢和從前比。





某年午後


這個問題還是讓農民來回答,農民的回答才更接近真實。

我是農村人,早幾年經常回家,每當聽農民談起這個問題時,幾乎都說: 現在農民的生活雖然比過去好多了,也就是好在比毛主席那個年代少養了幾個人而已。毛主席那個年代,誰家沒有五個、六個孩子,多點的七個、八個`、九個的。如果現在你家還養這麼多孩子,你還能說你富裕嗎?

實話實說,那個時代的農民真的很苦、也很累,農民負擔很重,交完公糧交餘糧,還要交任務豬(上面按計劃指派下達的任務),我記得我們家是每兩年交一頭吧。和現在比較起來,農民真的挺難,也挺窮的。

那時候,農民養大一隻雞要六個月,養大一頭豬要十到十二個月。現在呢?用飼料喂,養大一隻雞三、四個月,快的三、四十天,養大一頭豬三、四個月,養殖週期差不多縮短了三分之二。我常這樣想: 如果毛澤東時代也用飼料來養,生活水平是不是也能提高很多呢?

看看現在農村的樓房、馬路;看看農民吃的`、穿的、用的,相對來說富裕些了,也自由多了,我想,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吧!


三農新視界


現在的農民在我看來是既富了又窮了,為什麼這樣說呢?

我這裡說的富有兩層意思。

一層意思是,改革開放之後,農民都自由了,有一部分農村的能人,他們要頭腦有技術(或叫手藝),有的或進城做生意,有的或憑技術做手藝、開廠子,最後都賺了大錢,有的在城市裡買房定居,有的在農村裡做高樓大院。

富的另一層意思就是,在農村人們時間安排上非常自由,想種田、想做生意、想做臨工,再或者休息幾天門前屋後種點菜什麼的,都是自己可以說了算。絕大多數農村的空氣和水土,再怎麼也比城市裡要乾淨,汙染少。

但是,在農村又確實有很多人比以前更窮了。這種情況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物價上漲太快,多數農民除了種田,掙錢的門路少收入本來就很低,再加上每年的通貨膨脹一稀釋,窮就是必然的了。

二是孩子上學讀書的成本高。自從農村小學撤銷以後,孩子們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坐校車到鎮上去讀書,這樣既增加了家庭的金錢開支,還需要家裡有專人一早一晚接送,比起有村小學的時候來,家庭負擔無形中增加了幾倍。

三是看病就醫難。看不起病,生不起病,除了沒有錢之外,農村的就醫條件沒法和城市比。很多稍微大一點的病都要轉到城市去,鄉村包括縣級醫院的醫療水平確實有限。有的是醫生不行,有的是設備不行,這是現實。

四是供孩子讀大學的多數人是變得更窮了。以前農村的孩子,哪怕是考上一個中專國家都免費,畢業後還包分配工作,讀書就是致富的出路,現在就完全不一樣了,有孩子讀大學的十個九個都把家裡讀窮了。


山人的生活感悟


毛主席時代農民物質生活貧乏,但在毛主席思想指引下精神飽滿,鬥志昂揚,各種運動熱火朝天。

現在的農民,部分物質生活豐富,但慾望也更大了,吃飽喝足穿暖已無法滿足,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因此活得也更累。

比物質生活現在的農民餐餐吃肉天天像過年,生活水平肯定比以前富裕多了。

比精神,現在的農民壓力比以前大,因為要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所以活得更累。以前的農民能吃飽喝足就非常非常滿足了。


那人燈火


不要說別的,要看兩極分化程度。兩極分化越嚴重,工農大眾就越窮,窮人也會越來越多!窮富不能用不同時代比!是要用當代時期的平均生活水平線定。高於水平線的是富人,低於水平線的是窮人。近幾年,糧價大跌,一畝地的年收入,還不如打一星期工的工資。由此可見,農民越來越窮!


大漠孤煙夕陽晚風


這還用說,中國沒有加入wto之前雖然沒多少錢,但是都過得充實,現在因為錢的原因,人都變質了,錢也變味兒了,當官的,從政的都,醫院,學校……等等都是向錢看!原來沒有實行九年義務教育事,初中一學期就一百多兩百塊,老師都很有責任學到很多東西,醫院也很負責,醫的也比較到位,至少能治好病,現在醫院一個小感冒全是一盒盒藥給你開,讓你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有很多時候吃完還治不了,醫院知道你的小感冒喝開水就能好,但是你希望儘快好所以選擇醫院,可結果呢!學校也是,為了錢什麼都幹,結果錢掙的越多越沒責任心,連基本的學生的作業都讓父母在家檢查完才能交給老師,老師現在只是上下臺就行了!普通人掙錢現在都比較累,打工很多人都是10小時以上…………再有錢人眼裡能理解這些嗎?連很多糧食怎麼出來的,有幾個階段都不知道!我不敢評論北大清華,但我覺得現在已成商業化,沒有了教育氛圍!不喜勿噴,這只是一個窮農民的個人觀點……


0o生v活o0


我是個六零後,一直生活在農村。要說農村農民的富與窮應該從幾個方面去衡量。現在的農民從物質生活水平上是提高了不知多少倍,吃飯穿衣到休閒娛樂都是我們甚至前幾代人不敢想象的。好大部分人都縣市買了樓房,開起了小汽車,雞鴨魚肉也不算好吃的了。但是人們的精神壓力也太大,從孩子的教育到結婚生子,父輩包括孩子都肩負的擔子太重。幸福指數感覺不如從前了。過去家裡孩子多,不管好孬吃飽了就行,也沒計較地瓜葉不好吃,土井裡的水不好喝。大人白天生產隊掙公分,晚上一家四五口圍著炕頭聊天,幾間土房居住著幾輩人,生活苦點精神上還是滿足的。起碼不用考慮孩子的擇校、考學畢業後的就業,以及結婚的車房。現在的孩子看著都讓人心酸,沒有我小時候的活潑開朗了。學校裡一呆一個星期,回家也撈不著閒,不是做作業,就是玩手機,你大街上星期天都看不見孩子玩,平時只看見七十來歲以上的老人聚一塊玩撲克麻將。稍微年輕的五十多歲的下田種地,再年輕點的工廠上班,怎麼看著人人都在忙,都在忙著掙錢,忙著那看著提高了不知多少倍的幸福生活。


天邊那雲333


我的同學在一個小山村,改革初期生活不錯:每年喂二十多個坐冬羊,兩頭豬,一犋牛,二十多隻雞。全家十一口人,父親,母親,七個孩子,(計劃生育他沒計劃,交了好罰款),老婆。入冬後,小雪殺羊五隻左右,大雪殺豬一隻,殺雞十來只。其餘的賣掉。儲藏在雪窖裡,所謂的雪窖就是在院子鋪上花桔(莜麥桔杆),花桔上撒上雪,把凍好的整羊放成圓堆形,上面,前後左右再撒上雪,再用花桔蓋上,在花桔上抹上一層厚厚的泥,第二天被凍誠一個泥鍋,(過去沒有暖冬,很冷的),扶起鍋便可取肉,吃多少取多少。雞、豬肉一樣儲存。這種方法可保鮮,不失水分。(那時候路不拾異,夜不閉戶),孩子老婆熱炕頭,羊肉,豬肉,山藥(土豆),莜麵,還有蕎麵,豆麵,土豆澱粉,(自家礳的),再用糧食換點豆腐,葫油。土脈消了吃不了的肉鹽制。一年之際在於春,開始了一年勞作,男人野外,女人在家,雞下蛋,蛋浮雞,週而復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孩子們大了,上學要錢,就業要錢,娶媳婦要錢,住房要錢……。現在六十多歲了,繼續種地,但沒肉可吃了,啥不得吃了,欠下的饑荒的還啊。糧價不長永遠是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