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張明舉因績效評職稱而跳樓,你怎麼看?值嗎?

潛規則為王


11月8日週四下午4點左右,武漢鋼城十一中學數學老師張明舉,從該校教學樓4樓跳樓身亡,據說與教師績效工資和職稱評定有關。如果是因為這個原因,我覺得很不值得,對此深感痛惜。

關於張老師的不幸去世與教師績效工資和職稱評定有關與否,還要看公安司法機關最後給出的結論。但不管怎麼說教師工作壓力過大,肯定是主要原因。教師的壓力一方面來自較為繁重的教學工作。另一方面,最牽扯教師精力的就是績效工資和職稱的評定。

9月13日河南洛陽十七中學也是一位教數學的王老師跳樓身亡。從王老師家屬提供的材料看,的確與績效工資和職稱評定有關。


現行的績效工資制度和職稱評定,的確成了懸在教師們頭上的兩把利劍,成為了好多教師沉重的精神負擔。

績效工資制度與教師職稱的評定,初衷是獎勤罰懶、鼓勵先進,提升中小學教師的工資待遇,充分調動發揮教師們的工作積極性。但是由於在落實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摻雜過多的人為因素,和教師初高級職稱的投放比例,致使一些兢兢業業努力工作的教師長時間不能得以晉升,形成積怨。

面對當前績效和職稱問題較為殘酷激烈競爭的現實,絕大多數教師,在努力爭取的同時,很注意合理的情緒的宣洩與壓力的釋放。由於想不開,導致某些心理疾病,走極端的確不值!
歡迎您加入討論留言,謝謝網友點贊轉發關注!


赤橙黃綠青藍紫518


剛剛過去的11月8日,武漢鋼城十一中學數學老師張明舉,從該校教學樓4樓跳樓身亡,據說與教師績效工資和職稱評定有關。

15年11月3日上午9時左右,林州九中一名在職20年的語文女教師楊改玲因對職稱評定結果有異議,到安陽市人事局職稱科進行諮詢。與工作人員發生糾紛後服毒,經安陽市第三人民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18年年9月8日上午11點26分,洛陽十七中教師王宏召跳樓身亡。自殺原因從遺書可以看出,竟然是因為工資、職稱、待遇、檢查、培訓等,以及對於學校制度不公、拖欠教師工資的質疑。

職稱之殤,待遇之殤,晉升之殤,已成為每個教師的心結!選擇這種方式結束生命有太多的不捨得,也有太多的不值得!

自已沒了,痛的是自己的親人!對學生來說只是又換了一個老師;對學校來說只是少了一個職工;對社會來說你只是每年去逝的千萬分之一……

珍惜自己,對親人來講你活著比什麼都重要!自己去了,空有一身知識再不能育人對國是為不忠;父母尚在不能侍奉是為不孝;孩孑尚小再不能撫養是為不仁;同事朋友之誼再不能報之是為不義……

逝者已逝,願天堂再無職稱之擾!安息!


一沙一世界52136658


這名老師03年至今,結過3次婚,離過3次婚,長期炒所謂的期貨石油、黃金,2018年一月報警稱被騙了16萬美元,當年春節後賣房還債,現在還欠銀行信用卡大額透支,選擇在學校、工作時間發那樣的絕筆信,採取那樣的方式是何用意?

作為一名教師,一名共產黨員,選擇在學校結束生命,有考慮到一千多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嗎?

請大家弄清事實再評論,不要被不專業的所謂“記者”忽悠、欺騙!

今天家屬在學校大吵大鬧,家屬甚至指使79歲的老父親見人就咬。


老張cium


武漢市青山區又名紅鋼城,原本是大型國營企業武漢鋼鐵公司的地盤,武鋼原本佔地面積很大,有高爐鍊鐵廠,有平爐轉爐鍊鋼廠,分一鍊鋼二鍊鋼,有軋鋼廠,有煉焦廠等。必然又有大片武鋼職工宿舍生活區,區內有電影院、商場、招待所、旅社等社會行業。又比鄰國營大型企業武漢重型機床廠,同樣也有其職工宿舍生活區。此青山區乃武漢的重工業區。區內中、小學校原本屬企業辦學,是武鋼武重的子弟學校,不屬本地教育局管轄,當然其教師工資和辦學經費也與教育局無關,屬企業預決算賬內。

1990年代,教育調整改革,全國範圍內,企業不再經營“社會“,所有企業的教育資源劃歸地區教育局管轄,其教師也從企業編制轉為事業編制,按國家行政級別歸檔區人事局。

平心而論,企業辦的學校,由於教師來源多從工人或管理人員中抽調,辦學質量確實低了不少。此前有位省級示範高中的校長聊天時,回憶說:“我讀國棉一廠子弟小學的時候,教數字的是名檔車女工”。

現在,青山區有二所省級示範高中,即武鋼三中和四十九中,按武漢地區排名,武鋼三中徘徊在第八名前後的位置上,屬於省級示範高中裡的第三陣營。第一陣營是華師一附中、外國語學校和武漢二中。第二陣營是武漢三中、省實驗中學等。四十九中的排名,就不需要說了。此外,青山區內其它的學校皆屬二類和三類學校。鋼城十一中是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初級中學。當然這一回見經傳了。

死人的事情是經常發生的,本不足為怪,自有人去處理善後。大肆渲染炒作,就有點奇怪了。吾等吃瓜群眾不明就裡,不知前因後果,孰是孰非。難不成憑猜測想象,就能說個正理出來?

罪過罪過!善哉善哉!阿彌陀佛!


華中小隱


60.70年代,都說老實人不吃虧,現在,實則吃虧才是老實人。當下,國家對教師採取職稱進檔績效工資,可進職的都是領導,都是不教學的那一部分人。這種體制絕對有問題,老師也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為了有口飯不得不去教書。裡裡外外都壞透了的學校。所有的事業單位都是管理崗與技術崗分離,獨有教師不是。不知道教育部長是什麼職稱,絕對工資比部長高,到底是技術專業好才去當校長的,還是校長才進的職稱?????為啥不能讓教學好的繼續教學,定高職稱發高新金?為啥不能能讓校長領管理工資,停止職稱工資????死了人啦,有人說死的不明智,難道全國老師都自殺才能改變體制?????????????


峰行11


記者的報道有失實的地方。據瞭解,張明舉曾先後三次離婚,曾於2018年1月16日報警稱炒紙黃金被騙16萬美金,據同事反映,欠下較多債務。因出售了自己的住房,後與兒子一同借住在其哥哥提供的住房裡。當日其在群裡發下絕筆信後就直接跳樓,並非報道里說的管理員刪掉留言後才跳樓


用戶8833208345307


不是萬念俱灰,誰會走上這條絕路!



兩湖居士957


首先,張老師的事件是一個悲劇,死者已已,至於他個人生活的不幸遭遇就不要再拿出來反覆的說了。其次是對《新京報》的報道,這篇報道的立場顯然是有問題的,選擇報道張老師跳樓之前他在學校的際遇,而通篇沒有對學校、同事、親屬對這件事的態度,報道的導向暗示的是張老師的選擇和在學校的不公待遇有莫大關係,因為報道里沒提張老師生活中還有哪些遭遇,所以公眾的思維就被《新京報》牽著走了,如果真是這樣,在學校裡因為職稱不公就要選擇跳樓,那試問會有多少老師從樓上一躍而下,可是,這樣的極端案例相當少;最後,很多人把張老師的悲劇歸咎於教師職稱制度,那試問:有沒有更好的機制來體現出教師業務技能水平的不一樣?職稱制讓大多數教師都能有個參照系,而引述張老師極端案例來影射職稱制的,我只能說發表這個觀點的人,居心叵測。


資訊時空新媒體ing


等警方的調查結果吧(儘管……)

我發這個回答只想說一個反常的事兒:從這件事情在問答裡出現的時候,就有幾個小號,也不知道他們是何居心(又或者是有何目的),發言內容出奇一致而且都是“黑”這位老師,並且最關鍵的是他們的發言記錄只有一條!







除了最後這個數字明顯是無腦評論之外其他幾個很明顯都是故意為之,而且還不止這幾個人!




我不想在正式原因公佈出來之前發表什麼具有猜測性觀點。我只是覺得,這件事和過去的任何一件事都不一樣!細極思恐!這些剛剛註冊,而且就是為了這一個問題而註冊的,並且發言內容都很一致,並且點贊量還都不少……

它們的目的是什麼?

這會不會成為以後問答的一個惡瘤?

比起“績效”、“職稱”,我更關心這個問題!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讓我談談我所經歷的我們這裡評職稱的發展過程。起初評職稱要全校投票,像選先進一樣,似乎感覺很公平,用民心來決定誰可以進高一級別職稱,我們並沒看到這後邊產生的動作,老師們讀業績,他們的業績很優秀,尤其是在藝術上有成績的老師,如果音體美有成績,參與評選的老師那就很好被評上,似乎很公正,那時候我還年輕,作為農村藝術老師破冰了學校的藝術教育,於是成全了那些班主任的職稱,以及後來他們的升遷,我們的業績也是他們的業績,而我們沒有機會或者職稱評選的資格,因為年輕,因為確實不懂這背後隱藏的事情。工作乾的好,還要有人緣,你的會拉選和賄選,你得有群眾基礎,也還需要工作年限到了夠評高一級別職稱的年限,於是那些有手段厲害的老師突出重圍,獲得述職資格,然後有機會讀那些很優秀的業績報告,並沒有人去追究那些業績是不是那些班主任、那些老師搞搞出來的,只要是他們班的就行,只要是他們班授課老師做的業績都是他們的業績。也不管私地下有沒有支持過那些老師的工作,反正都是他們做的業績。那些踏實工作老實的業績不高的老教師眼看著就要退休還拿不到職稱,我很敬重我的第一屆老校長,她沒有和老師們掙職稱,也沒有為自己的職稱做過任何手段,她夠優秀,但是沒有為自己利用職權給自己弄過一個優秀證書,全部把利益讓給普通教師,兩位校長全部以初級職稱退休,因為沒有優秀證書而與職稱落空,遺憾退休,經過很多年有老師說她退休前曾經提出延退,在幹幾年,可是上級沒有批准她的請求。退休不到兩三年,患病去世。即使如此在我心裡這應該是一代最無私的中國基層教育領導。以後不再有。隨著老校長的退休與去世新的領導班子吸取她的經驗教訓,我也到了能夠評高一級職稱的年齡,他們規定我該幹什麼,該參加哪一級別的比賽,算我的業績,不能瞎幹亂搞,限制外出教研,各種級別的教研學習活動。90年代末畫蘋果的年代開始,評高一級別職稱的規則變了,夠年限進高一級別職稱,於是那些快退休的業績平平的老教師終於可以評上職稱光榮退休了,一批批老教師進了高級職稱滿意退休,老校長早不在了人間。那時候在學習上找了一個出口,開始了長達十年的自修之路。還好在拿到高自考專科一年畢業證書就夠了當時評小學高級職稱的規定條件,那叫死條件,別人無資格頂替。於是用當時評中學高級的條件拿了個小學高級。有了小學高級職稱在達到五年才有資格評中學高級的資格,但是得到述職的資格需要學校評選,沒人緣沒有縣級優秀班主任,優秀師德,或者優秀勞動者等等這些榮譽稱號的就沒資本被推選,沒有述職的機會,就沒有參加高級職稱考試的資格,這時候的領導已經和那一代領導不一樣了,只要對自己有用東西自己留下,職稱競爭開始走向更多花樣的潛規則,與一線普通教師離的越來越遠,正校長考三年,沒考上,副校長考三年沒考上,這樣圈子裡的大小領導教師,幹部家屬輪番考試直到他們有考上。最終到現在又一個謊言,工齡高的教師先推舉,在大家退休前都給一次機會,終於熬到快退休的年齡了,我傻傻的把機會讓給年老而無業績的教師,以為下一個自己就是年齡最大,最有資格的了。結果那個老師沒有考上,業績平平被拿下,指標沒用上,於是出現兩指標,職稱評選標準也變了,不在照顧年老的教師,要業績還要鼓勵年輕教師,並且要有近期兩節公開課,我又傻傻的信了也明白了,職稱是為別人留的,絕對不是不是我們這些草根的。評選故事更離譜競爭更激烈,那些故事更醉人。嗯去年,沒指標了。年輕時課市級的講過,縣級的上過。從畫蘋果的年代從來沒得到過新的公開課證書。論文,教案,學生獲獎,輔導證書,骨幹教師,市級的都得過。但是新的規定評選分值缺低的可憐。教了一輩子書,考核只是合格,沒有得到過一次優秀獎勵,為先進拉選票我認為是無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這個潛規則,也都以好人心態成全著。我終於有了足夠的資格來評選職稱,但是評上高級職稱後要延退到60,說實在的話,我已經對職稱毫無興趣。並且近兩年也沒指標了。搶的厲害的槍磨好了也沒機會開了。但是依然要說出來。跳樓不值得!做人最重要,一切身外之物和那些靠無恥手段得來的滿足,並不能讓你的人生更輝煌。一切隨緣,不必為蠅頭小利而付出生命的代價。自己要學會從抑鬱的狀態下走出來,從周圍社會環境中走出來。學會改變自己,讓自己更好、內心更強大才能更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