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万柏林12处集贸市场大变样,买菜就像逛商场

“太像进商场了,菜市场大变样!”这是不少市民走进改造后的集贸市场发出的感叹。集贸市场是每个家庭装满“菜篮子”的地方,也是今年我市创城工作一项重要内容。万柏林区的重机南市场、西华苑综合市场、华清集贸市场、南寒市场、河龙湾市场等12处集贸市场,已基本整治完成,购物环境从脏乱差到清爽整洁,市民逛得更舒心。昨日,记者跟随万柏林区创城办、区商务局的工作人员,一起走进各个集贸市场,感受别样的新风貌。

买菜就像逛商场

井然有序的摊位,干净整洁的地面,随处可见的温馨提示牌,摊位前统一摆放的垃圾桶……位于西矿街的九州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是该区最大的综合性便民市场,如今,这里的面貌焕然一新,买菜就像逛商场。

“瞧,以前墙上都是商业广告,五花八门的,看了让人闹心。现在,市场出入口以及中心区域的墙面都彩绘了诚信、核心价值观等公益广告,清爽多了。”九州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经理谭江告诉记者,这个市场有近800个经营户,分为蔬菜、水果、生肉、调味品、豆制品等八大区域。

走进生肉区,12米宽的通道格外敞亮,地面刷上了与超市一样的防滑地坪漆,绿色的漆面上干净整洁。记者注意到,通道两侧分别画着一条白线,所有的店铺都在白线内侧,且各家的门头牌匾样式、颜色统一,看上去井然有序。

“生肉区有64个商铺,以前,经营户嫌地方小,总爱把货品堆在门口。现在,市场统一将经营户的‘地盘’延伸到白线边上,店的面积扩大了,大伙儿自然也不在外面摆东西了。”谭江说:“卖肉的不摆出来没啥,卖水果的总得向顾客展示一些时令水果,所以市场给水果区的摊点定制了统一尺寸的不锈钢展示台,每个1平方米大小,也很美观。”

摊位信息“上墙”

在九州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内,记者随便步入一个卖肉的店铺,出口处悬挂着一个“食品安全监督信息公示牌”,公示牌上,这个店铺的《营业执照》、店员的《健康合格证》等内容一目了然,还有醒目的投诉流程和市场投诉电话。这样的公示牌在市场内随处可见。

“买了东西怕缺斤短两,市场里有公平秤。担心有农药残留,二层设有快检站,10分钟就能检出结果。”谭江介绍,这里实行了“一票通”,也就是每个店铺的所售货物来源去向可查。

说着,在一家店铺内,店主拿出了一本“购销台账”。翻开细看,每个月,从哪儿进的货,供货人是谁,购货人又是谁,一清二楚。不仅如此,万柏林区食药监局和平街道工作站就驻扎在该市场,不定期对这些台账进行抽查,顾客过来买点啥也放心。

水产区告别湿漉漉

“以前进来地板到处湿漉漉的,很脏还黏脚,现在好干净!”早上九点多,市民刘华敏就张罗着来买菜,在玉门河菜市场的卖鱼摊点前,麻利地从水池里挑了条大鲤鱼。

这个8500平方米的菜市场,以前叫“太重小长城市场”,在今年的创城工作中彻底改造,现在旧貌换新颜。

记者从玉门河快速路的北沿岸进入市场,从门口的指示图上得知,市场里分了五个区域,想买点啥,轻松就能找到。“由于这个菜市场在地下一层,光线不是很足,所以改造时,给所有的摊位安装了软体灯箱广告,逛起来很敞亮。”该市场的负责人李雪峰介绍,通道也粉刷了地坪漆,并且专门配备了德国进口的扫地机和洗地机,扫完再清洗,可以保证地面清洁。10时,在蔬菜区,前来买菜的市民络绎不绝,地上却看不到一片烂菜叶。张大年,在这里卖菜三年了。他说:“以前烂菜叶子掰下来随手就扔在地上了,现在市场环境变靓了,谁也不好意思随手乱扔了。这不,每个摊位都发放了垃圾袋,烂叶子装到袋子里,收摊时有人专门拉运走。”

“我们调查发现,这个区域‘人气’最旺,而且顾客中老年人居多。不过,改造前水产区紧挨着蔬菜区,鲜活的鱼、虾等海鲜一扑腾,地上全是水,湿滑的地面容易让过往顾客摔倒。”李雪峰说,这次改造中,市场特意安排人到北京考察,首先将水产区重新设置,远离蔬菜区。其次,对水产区实施改造,每个摊位统一定制了不锈钢水箱,海鲜从货台上挪到水箱里。水箱底部有地漏塞,每天卖完货,拔掉塞子,水箱里的水直接就流进了地下管道,一点也不会流到地面上。来源:太原晚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