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萬柏林12處集貿市場大變樣,買菜就像逛商場

“太像進商場了,菜市場大變樣!”這是不少市民走進改造後的集貿市場發出的感嘆。集貿市場是每個家庭裝滿“菜籃子”的地方,也是今年我市創城工作一項重要內容。萬柏林區的重機南市場、西華苑綜合市場、華清集貿市場、南寒市場、河龍灣市場等12處集貿市場,已基本整治完成,購物環境從髒亂差到清爽整潔,市民逛得更舒心。昨日,記者跟隨萬柏林區創城辦、區商務局的工作人員,一起走進各個集貿市場,感受別樣的新風貌。

買菜就像逛商場

井然有序的攤位,乾淨整潔的地面,隨處可見的溫馨提示牌,攤位前統一擺放的垃圾桶……位於西礦街的九州農副產品交易市場,是該區最大的綜合性便民市場,如今,這裡的面貌煥然一新,買菜就像逛商場。

“瞧,以前牆上都是商業廣告,五花八門的,看了讓人鬧心。現在,市場出入口以及中心區域的牆面都彩繪了誠信、核心價值觀等公益廣告,清爽多了。”九州農副產品交易市場的經理譚江告訴記者,這個市場有近800個經營戶,分為蔬菜、水果、生肉、調味品、豆製品等八大區域。

走進生肉區,12米寬的通道格外敞亮,地面刷上了與超市一樣的防滑地坪漆,綠色的漆面上乾淨整潔。記者注意到,通道兩側分別畫著一條白線,所有的店鋪都在白線內側,且各家的門頭牌匾樣式、顏色統一,看上去井然有序。

“生肉區有64個商鋪,以前,經營戶嫌地方小,總愛把貨品堆在門口。現在,市場統一將經營戶的‘地盤’延伸到白線邊上,店的面積擴大了,大夥兒自然也不在外面擺東西了。”譚江說:“賣肉的不擺出來沒啥,賣水果的總得向顧客展示一些時令水果,所以市場給水果區的攤點定製了統一尺寸的不鏽鋼展示臺,每個1平方米大小,也很美觀。”

攤位信息“上牆”

在九州農副產品交易市場內,記者隨便步入一個賣肉的店鋪,出口處懸掛著一個“食品安全監督信息公示牌”,公示牌上,這個店鋪的《營業執照》、店員的《健康合格證》等內容一目瞭然,還有醒目的投訴流程和市場投訴電話。這樣的公示牌在市場內隨處可見。

“買了東西怕缺斤短兩,市場裡有公平秤。擔心有農藥殘留,二層設有快檢站,10分鐘就能檢出結果。”譚江介紹,這裡實行了“一票通”,也就是每個店鋪的所售貨物來源去向可查。

說著,在一家店鋪內,店主拿出了一本“購銷臺賬”。翻開細看,每個月,從哪兒進的貨,供貨人是誰,購貨人又是誰,一清二楚。不僅如此,萬柏林區食藥監局和平街道工作站就駐紮在該市場,不定期對這些臺賬進行抽查,顧客過來買點啥也放心。

水產區告別溼漉漉

“以前進來地板到處溼漉漉的,很髒還黏腳,現在好乾淨!”早上九點多,市民劉華敏就張羅著來買菜,在玉門河菜市場的賣魚攤點前,麻利地從水池裡挑了條大鯉魚。

這個8500平方米的菜市場,以前叫“太重小長城市場”,在今年的創城工作中徹底改造,現在舊貌換新顏。

記者從玉門河快速路的北沿岸進入市場,從門口的指示圖上得知,市場裡分了五個區域,想買點啥,輕鬆就能找到。“由於這個菜市場在地下一層,光線不是很足,所以改造時,給所有的攤位安裝了軟體燈箱廣告,逛起來很敞亮。”該市場的負責人李雪峰介紹,通道也粉刷了地坪漆,並且專門配備了德國進口的掃地機和洗地機,掃完再清洗,可以保證地面清潔。10時,在蔬菜區,前來買菜的市民絡繹不絕,地上卻看不到一片爛菜葉。張大年,在這裡賣菜三年了。他說:“以前爛菜葉子掰下來隨手就扔在地上了,現在市場環境變靚了,誰也不好意思隨手亂扔了。這不,每個攤位都發放了垃圾袋,爛葉子裝到袋子裡,收攤時有人專門拉運走。”

“我們調查發現,這個區域‘人氣’最旺,而且顧客中老年人居多。不過,改造前水產區緊挨著蔬菜區,鮮活的魚、蝦等海鮮一撲騰,地上全是水,溼滑的地面容易讓過往顧客摔倒。”李雪峰說,這次改造中,市場特意安排人到北京考察,首先將水產區重新設置,遠離蔬菜區。其次,對水產區實施改造,每個攤位統一定製了不鏽鋼水箱,海鮮從貨臺上挪到水箱裡。水箱底部有地漏塞,每天賣完貨,拔掉塞子,水箱裡的水直接就流進了地下管道,一點也不會流到地面上。來源:太原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