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之華》中的日劇影子

原標題:漢化版的巖井俊二,你喜歡嗎?

《你好 之华》中的日剧影子

《 你 好 , 之 華 》

《你好,之華》延續了導演巖井俊二的殘酷純愛主題,用一對年紀差距不大的親姐妹作為主人公。

兩姐妹被有意塑造成一個是女神,一個是醜小鴨的搭配,本身這種戲劇化差異的設定對故事應該是有助力作用的。然而讓這樣的兩個女孩(還是姐妹)作為“情敵”的設定就讓人很不舒服了。這種優秀女孩或普通女孩誰能得到愛的命題本身就比較刻薄,略帶刻板印象下的歧視,在這樣純愛命題的影片基調中,就更加顯得不是滋味。

作為影視作品,讓觀眾和主人公產生共情或者有代入感是很重要的。但在《你好,之華》中,無論之華或者之南中的誰得到愛,我都不願意代入。不僅僅是因為影片的處理方式讓我們感受不到應有的深刻觸感--無論是美好的愛,或者痛徹心扉的無奈,更是因為我們不想要這樣預設痕跡明顯的、非此即彼的人生。

真正的人生並不只有女神or醜小鴨,遇上渣男or平淡家庭這兩種選擇啊。

《你好 之华》中的日剧影子

全片主題似乎是要通過對比姐妹倆少年時期和成年後的生活狀態的反轉,來進行對生命意義的的探討,但我同樣感受不到這一點。

劇情中的少女時代,之華樣樣不如姐姐之南,只能做姐姐的影子,眼睜睜看著男神去追求姐姐。長大後,之華雖然沒有得到心中男神的垂憐,但起碼有穩定且被“世俗”認可的幸福生活,不像姐姐,離開男神,還遇到渣男,最後自殺終了。

之華老公這個角色的性格是最扭曲的,比胡歌演的渣男還讓人毛骨悚然。

之華的老公一開始無論是吃醋故意摔手機、用代碼監視控制妻子的生活,還是用巨型犬來給妻子製造麻煩,都顯得這個人非常難纏、古怪、令人厭煩。但導演在此處所用的筆調卻是輕鬆詼諧的,看起來是把這些當作了之華幸福生活中的一些小的調味品,一種夫妻間獨有的頑皮趣味。把這種“變態”人格當作一個渣男的對立面--好老公來塑造,只會讓人覺得更加不自在。

難道這就是平淡幸福的定義?這麼說來跟遇到家暴渣男比起來,還真的不好確定哪一個更慘呢。所以在影片前半小時部分,影院觀眾都時不時大呼“有毒”。

《你好 之华》中的日剧影子

針對這點多說兩句,有缺點的角色之間的愛也是可以讓人感受到美好的,表達好的話往往效果還會比討人喜歡的主角更出色。

比如《百元之戀》中一子和狩野短暫的“愛情”,狩野對一子說出“別裝可愛不然宰了你哦”的時候,觀眾並不覺得突兀,反而有點澀澀的甜。最極端的比如《天生殺人狂》,兩個人渣嗜血狂魔之間,擁有屬於他們自己的熾烈到沒有任何雜質的愛情,也會讓人動容。再比如愛情和親情都表現得非常到位的《小偷家族》,裡面每一個人都有缺點,表達愛的方式也是千奇百怪,但就是那麼感人、震撼。

所以之華的老公一角為何讓人如此尷尬,一個是這樣的“小缺點”並不會對劇情主旨有輔助作用,畢竟其他角色人格都很單一。另一個就是角色的缺點和親密關係的核心紐帶之間沒有匹配的對應關係,無論從哪裡都看不出曾經勇敢示愛且拿得起放得下的之華,為什麼會有這種“虐虐更健康”的受虐癖好。

片中有兩個巨大的漏洞,一個是開篇:之華因老公一氣之下把自己的手機摔壞,便順坡下驢,主動放棄使用手機,而改用原始的通信方式跟尹川聯絡。

且不說找藉口揹著老公跟暗戀對象聯絡,是否真的有必要把藉口付諸行動(為了圓這個牽強的理由,還故意設置之華老公是個喜歡監控妻子電子設備的變態程序員),單單是在現代社會不使用手機這一點就很奇怪了,她是正常的社會人,又沒有隱居山野,沒有手機如何保證生活正常運轉呢?

第二是尹川后來當面跟之華承認,在最開始的同學會就辨認出之華並不是之南,並且還並不知道之南已去世的情況下,不僅給角色扮演中的之華髮送本想說給之南的表白信息,還要在後面長時間配合之華仿冒姐姐寫信演戲,這樣的角色動機實在令人困惑。而且第一次兩個女兒也給尹川寫信的時候,完全不同的字跡也沒有令他有任何起疑嗎?

《你好 之华》中的日剧影子

如同在結尾的獨白內容中展示的一樣,導演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在末尾娓娓道出,是希望人們在失去至愛以及各種痛苦之後,還能堅強地活下去,用平常心來面對生命的劫數和無常,這樣的處理方法還真是很日系正能量呢。

還有一個影響觀感的缺點就是:臺詞和表演漢化失敗。所有的臺詞基本都是日語語境的習慣不說,連表演都是日式的。裡面演技稍強的演員,還能讓劇情和臺詞接到了國產地氣,對於演技稍顯稚嫩的少女時代的女神之南(也演之南的女兒)就不太友好了,她連每一個眼神和動作都完全是日劇裡女主角的做派。不知是導演有意為之,還是沒有做好中國文化方面的功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