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市黨政機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答記者問

「热点」市党政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答记者问

近期,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准《上海市機構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11月11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機構改革動員會進行動員部署。就本輪機構改革的背景和意義、本市機構改革的總體部署、方案特點和主要內容等社會各界關心的問題,市黨政機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同志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熱點問答

1. 本輪機構改革在什麼樣的背景下展開,有何重大意義?

答: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作出了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重大部署,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期、改革開放40週年的關鍵時間節點,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政治決策,是推進黨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地方機構改革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環節。

深化機構改革,也是上海加快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本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要求,以提升治理能力為核心,在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推進自貿區和科創中心建設、深化城市管理和市場監管體制改革、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機構職能體系。當前,面臨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對照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總體目標,以及中央對上海的戰略定位,本市在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上仍存在一些不完全適應的地方,需要通過機構改革統籌研究解決。

2. 此次機構改革的總體部署是什麼?

答:《方案》明確,深化機構改革,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重要論述,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優化協同高效、堅持以法治方式推進改革、堅持在中央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積極性。

深化機構改革,要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統領,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導向,突出城市功能特點,以推進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為著力點,改革機構設置,優化職能配置,理順職責關係,市、區主要機構設置同中央保持基本對應。深化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提高效率效能,全面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積極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機構職能體系,促進各方面改革有機銜接、協調聯動,發揮改革整體效應,為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夯實制度基礎,為上海當好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加快建設“五個中心”、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有力的體制機制保障。

3 能否介紹一下《方案》的主要特點。

答:總體來看,《方案》體現了以下特點:

一是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切實做好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銜接,主要機構設置同中央保持基本對應,堅決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和國家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市場統一。

二是突出上海超大城市功能特點,因地制宜設置機構和配置職能,著力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對不適應上海發展階段和城市功能的黨政機構進行調整優化,完善具有上海特色的市委工作黨委、城市管理等黨政機構職能體系。

三是統籌推進黨委、政府和其他各項改革,以推進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為著力點,理順和優化各類機構職責,使各類機構有機銜接、相互協調,著力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機構職能體系。

4. 此輪機構改革調整優化哪些市級黨政機構和職能?

答:根據《方案》,市委職能部門和市政府組成部門在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上,與中央和國家機關基本對應。同時,適應上海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因地制宜設置了部分機構,優化調整了一些機構職能。改革後,本市共設置黨政機構63個。黨委機構20個,其中,紀檢監察機關1個,工作機關15個,工作機關管理的機關4個。政府機構43個,其中,市政府辦公廳和組成部門26個,直屬特設機構1個,直屬機構9個,部門管理機構7個。

在市委機構改革方面:

一是建立健全和優化市委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機制。組建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市委審計委員會、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等4個市委議事協調機構。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改為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改為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市委財經工作領導小組改為市委財經工作委員會,市委外事工作領導小組改為市委外事工作委員會。

二是加強市委職能部門的統一歸口協調管理職能。市委組織部統一管理市委編辦,市委編辦歸口市委組織部管理。市委組織部統一管理公務員工作,將市公務員局併入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統一管理新聞出版和電影工作,將市新聞出版局(市版權局)併入市委宣傳部。市委統戰部統一領導民族宗教工作,市民族和宗教事務局歸口市委統戰部領導。市委統戰部統一管理僑務工作,將市政府僑辦併入市委統戰部。不再設立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市維護社會穩定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

三是完善市委工作黨委機構設置。將市社會工作黨委併入市委組織部。不再保留市社會工作黨委、市合作交流工作黨委。市教育衛生工作黨委與市教委合署辦公,市科技工作黨委與市科委合署辦公,市經濟信息化工作黨委與市經濟信息化委合署辦公,市金融工作黨委與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合署辦公,市建設交通工作黨委與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合署辦公。

在市政府機構改革方面:

一是與國務院機構改革對應設置的機構。組建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市文化和旅遊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重新組建市司法局,為市政府組成部門。組建市醫療保障局,為市政府直屬機構。組建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由市發展改革委管理。組建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管理。重新組建市知識產權局,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管理。此外,優化市科委職責、市審計局職責;按照中央有關部署,配合做好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

二是因地制宜設置的機構。組建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為市政府組成部門。組建市道路運輸管理局,由市交通委管理。優化市經濟信息化委職責、市綠化市容局(市林業局)職責。將市口岸辦併入市商務委。將市政府參事室調整為市政府直屬機構。

5. 上海將如何統籌推進人大、政協機構改革和群團組織改革?

答:《方案》明確,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加強人大對預算決算、國有資產管理等的監督職能,完善市人大專門委員會設置,更好發揮其職能作用。推進人民政協履職能力建設,加強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優化市政協專門委員會設置,更好發揮其作為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方案》同時強調,堅持黨對群團組織的領導,健全黨委統一領導群團工作的制度,推動群團組織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進群團組織改革。促進黨政機構同群團組織功能有機銜接,支持和鼓勵群團組織承接適合由群團組織承擔的公共服務職能,充分發揮黨和政府聯繫人民群眾的橋樑紐帶作用。

6. 《方案》對深化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和綜合行政執法改革作出哪些具體部署?

答:《方案》明確,全面推進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改革,理順政事關係,實現政事分開。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或者中央有關政策授權,完全或者主要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將行政審批、行政許可等職能劃歸行政機關承擔,將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職能交由行政執法機構承擔,並相應撤銷原有事業單位建制,收回事業編制。改革後,除行政執法機構外,不再保留或新設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

《方案》同時提出,按照中央關於深化市場監管、生態環境保護、文化市場、交通運輸、農業等5個領域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要求,統籌制定深化行政執法改革的實施意見,確保改革整體推進、落實到位。組建市場監管、生態環境保護、農業、交通運輸等綜合執法隊伍。優化理順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伍,完善管理體制。繼續推進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擴大城市管理領域綜合執法範圍。統籌配置行政處罰職能和執法資源,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著力減少執法隊伍種類,減少執法層級,下沉執法力量,合理配置執法力量。

7. 《方案》對深化區級機構改革提出哪些要求?

答:《方案》提出,要做好區級機構改革與市級機構改革銜接,統籌設置黨政機構,確保上下貫通、執行有力。涉及應急管理、退役軍人事務、醫療保障等重點領域新組建機構,要上下一致抓好落實。區級機構設置要體現區域功能特點、職責特點,根據職責任務合理調整和設置機構,加大機構職能整合歸併力度,加大對職能相近的黨政機關合併設立或合署辦公力度,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加強區級機構限額管理,區委機構限額和區政府機構限額統一計算,對中心城區、郊區、浦東新區機構限額實行差別化管理,規範機構設置。

《方案》同時明確,要著力構建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夯實基層基礎,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強化基層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把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作為機構改革的重要任務,整合基層的審批、服務、執法等方面力量,實行扁平化和網格化管理。推動治理重心下移,儘可能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基層,使基層有人有權有物。

8. 在強化機構編制管理方面提出哪些要求?

答:《方案》提出,要嚴格執行機構編制規定,清理糾正擅自設立機構、擅自增加人員編制和領導職數、擅自提高機構規格等不規範的行為。從嚴規範和管理合署辦公機構、政府派出機構、開發區管理機構、掛牌機構、議事協調機構,掛牌機構不得設為實體機構。加大議事協調機構清理力度,對職能可以交由現有行政機構承擔的,或者由現有行政機構進行協調可以解決問題的,予以相應撤銷或調整;議事協調機構原則上不單獨設置辦事機構、核定人員編制和領導職數。《方案》明確,要強化黨對機構編制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統籌使用各類編制資源,加大部門間、地區間編制統籌調配力度,滿足事業發展需要,確保編制總量不突破。建立編制管理動態調整機制。加強機構編制管理評估,優化編制資源配置。《方案》強調,嚴格執行機構編制管理法律法規和黨內法規,堅決查處各類違紀違法行為,嚴肅追責問責。堅決整治上級部門通過項目資金分配、考核督查、評比表彰等方式干預下級機構設置、職能配置和編制配備的行為。

9. 本市機構改革組織實施的時間節點和具體步驟有哪些?

答:《方案》提出,深化機構改革,要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由市委負總責,不折不扣落實好各項改革任務。市黨政機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機構改革工作,研究解決改革遇到的突出問題,協調解決重大事項,督促改革工作有序推進。相關職能部門要細化和明確機構改革各項工作的任務分工和時間節點,確保逐項落實、規範有序。市級機構改革工作在2018年年底前基本落實到位,區級機構改革工作在2019年3月底前基本落實到位。

《方案》強調,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改革全過程,各級黨員幹部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擔當,保證改革期間各項工作連續穩定,做到“先立後破、不立不破”,確保機構改革和日常工作兩不誤。同時,要嚴明紀律規矩,嚴格執行機構改革政治紀律、組織紀律、機構編制紀律、幹部人事紀律、財經紀律、保密紀律。對違反紀律的行為,要嚴肅查處,按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

「热点」市党政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答记者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