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爲什麼不願意給民營企業貸款?爲你揭開十大經濟熱點問題

銀行為什麼不願意給民營企業貸款?為你揭開十大經濟熱點問題

「大咖開講」是網易“講講”開設的一檔新欄目,邀請頂級大咖討論熱點事件。本期我們邀請到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做客網易“講講”,共同探討如何破解銀行“不願貸”“不敢貸”的問題。

主持人:

今年1月25日央行實施了普惠金融定向降準,當時釋放長期流動性約4500億元;4月25日實施的定向降準置換中期借貸便利(MLF),除去9000億元置換部分,釋放增量資金約4000億元;6月24日,央行發佈消息稱定向降準0.5個百分點,將釋放7000億元資金;您對央行的降準怎麼看?截止目前,是否已經達到了降準的目標?

董希淼:

今年以來,央行實施了四次定向降準。其中,第一次降準針對普惠金融領域;第二次降準釋放的資金除了歸還中期借貸便利之外,主要用於小微企業貸款;第三次降準主要支持市場化“債轉股”和小微企業。近年來央行一直注重創新調控方式,在保持總量適度的基礎上,發揮結構引導作用,運用差異化的存款準備金政策支持結構調整就是其中的一種探索。三次降準向銀行體系注入了長期資金,降低了銀行資金成本,有助於提高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意願和能力。

但要讓銀行體系資金更有效率注入到實體企業,還要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而且,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不能光指望貨幣政策,也不是隻依靠央行出臺措施、銀行執行實施。

銀行為什麼不願意給民營企業貸款?為你揭開十大經濟熱點問題


主持人:

股市能充分反應經濟的情況,今年股市經歷了幾次大跌甚至跌破2500點,各路財經人士都說是因為錢荒,錢荒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出現錢荒這種情況呢?錢又都去了哪裡?

董希淼:

在我國,所謂的錢荒,是一種因資金期限錯配而產生的結構性、階段性資金緊張現象。今年來,我國金融市場在內外部因素影響下保持基本穩定,不存在“錢荒”問題,但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隨著金融強監管政策疊加實施,影子銀行信用創造功能萎縮,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下滑;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金融機構風險偏好普遍下降,部分行業、企業間的結構性信用緊縮問題加劇。特別是不少民營企業,普遍感受到融資更難了、更貴了,一些企業甚至瀕臨股權質押爆倉、資金鍊斷裂的邊緣。在這種情況下,我國股市和債市今年來發生了較大的波動。

主持人:

10月19日“一行兩會”領導盤前喊話,券商股領漲,您對此有何分析?為何會出現如此情形?

董希淼:

金融市場具有脆弱性、敏感性和外部性。近期國內金融市場波動加劇,穩住股市、匯市和債市等金融市場以及金融體系至關重要。作為經濟的晴雨表,我國股市今年來受內外部因素影響,表現欠佳,跌幅較大。10月19日,高層和“一行兩會”負責人以接受媒體採訪的形式,對當下經濟金融熱點問題發表看法,表明態度,有助於穩定市場預期。當前,決策層和監管層正在針對股權質押等重點問題採取針對性措施,持續引入長期穩定資金,防範和化解市場風險,逐步恢復市場信心,恢復股市融資功能。下一步,要繼續深化市場化取向的改革,加強基礎性制度建設,大力優化發展環境,從根本上推動股市長遠健康發展。

銀行為什麼不願意給民營企業貸款?為你揭開十大經濟熱點問題


主持人:

企業經營難、個人收入降,為什麼高層還一再強調去槓桿不能停?

董希淼:

高槓杆是宏觀經濟和金融脆弱性的總根源。當下,我國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負債率仍然偏高,居民部門加槓桿速度過快,政府部門隱性債務大量存在。過高的槓桿率可能引發資產泡沫破裂,甚至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所以,必須堅持結構性去槓桿的方向和總體要求不變,下決心將債務水平和槓桿率逐步降下來。只有這樣,才能倒逼金融資源從低效率的產業和企業退出,才能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才能真正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主持人:

對於樓市吸乾了流動性,您怎麼看?

董希淼:

在我國,房產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具有消費與投資雙重屬性。作為消費品,房產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關係到國計民生與社會穩定;作為投資品,房產是老百姓主要資產,是財富保值增值的重要載體。而且,作為我國支柱產業,房地產關聯性十分強,上下游行業和產品非常多。但房地產是一個高槓杆的行業,在高速發展的情況,其產生的“虹吸效應”,的確會將過多的資金吸收其中。從數據看,近年來我國貸款新增中的很大比例來自住戶部門,其中大部分為住房貸款。在社會融資規模中,也有相當一部分為房地產行業融資。這意味著房地產市場吸收了相當一部分的流動性。

主持人:

近期,部分地區部分銀行房貸利率下調,房地產市場這是要鬆綁了嗎?能否就此談談您對未來一段時間樓市調控的看法?

銀行為什麼不願意給民營企業貸款?為你揭開十大經濟熱點問題

董希淼:

我認為,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房地產調控不會放鬆,也不應該放鬆。少數地區房貸利率有所下降,主要是受市場流動性影響,不意味著房地產市場鬆綁。吳敬璉先生認為,房價上漲的根本原因是貨幣超發。下一步,應將貨幣政策保持在穩健中性的狀態。央行可通過多種手段適度調節市場流動性,但切勿讓貨幣政策滑向寬鬆,以免進一步刺激房地產市場。商業銀行也要實施嚴格的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同時,要進一步完善住房保障體系。通過住房建設規劃的編制,明確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設數量和比例,儘快形成中低價位普通住房的有效供應。對保障性住房、普通商品住房的用地,要保證優先供應。鑑於我國目前存在大量空置住房,還可以由政府對其進行收購而轉變為保障性住房。此外,要加快廉租房、公租房等建設。從長遠看,我國應適時推出房地產稅。而土地政策,是影響整個房地產市場尤其是房產價格的關鍵因素。

應對土地制度進行全局性改革。

主持人:

不少中小企業認為從銀行獲得貸款“比較麻煩”“等待時間長”“手續費偏貴”,銀行方面則反映一些中小企業經營和資產狀況不佳,信用不高,對這些企業確實是“不願貸”和“不敢貸”。您認為銀行不願貸、不敢貸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呢?

董希淼:

對小微企業,銀行“不願貸”和“不敢貸”,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與當前的經濟金融環境收緊有關。小微企業在嚴監管和去槓桿的過程中,受到的影響較大,發展相對困難。第二,與小微企業自身不足和問題有關。一般而言,小微企業資產規模較小、固定資產少、抵押物不足,這些因素導致其信用風險相對較高。相比大中型企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單位成本也更高。第三,與現行的財稅金融政策不完善有關。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需要形成財稅、金融、產業的政策合力,特別是財政政策應進一步發力。第四,與金融機構業務模式不健全有關。我國普惠金融服務覆蓋面和滲透率偏低,缺乏具有商業可持續的業務模式,符合小微企業發展特徵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有待構建。

主持人:

針對銀行不願貸、不敢貸的問題,您是否有什麼建議來破解此問題呢?

董希淼:

要解決銀行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不願貸”“不敢貸”問題,需要採取綜合施策,標本兼治。第一,應進一步提升小微企業的營商環境。只有小微企業自身實現可持續的健康發展,小微金融才能提供持續的服務。所以,我們要通過改革稅收、法律、管理等方面不利於小微企業發展的制度,降低小微企業各種不必要的負擔,為小微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這是深化小微金融服務的重要基礎。第二,應進一步完善小微金融服務的頂層設計。細化對小微金融的政策和制度安排,金融監管部門要建立和細化小微評價指標,對積極開展小微金融服務的機構給予更有力的政策支持;進一步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例如建立和完善小微信貸擔保體系,構建針對小微企業的徵信體系和失信懲戒機制等等。

第三,應進一步鼓勵金融創新。在小微金融領域,相關部門可以適當給予金融創新更多空間。特別是近年來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讓我們看到了服務小微企業的一些新的方式,應該允許金融機構積極嘗試將金融科技應用於服務小微企業,比如有序放開在線信貸方面的監管政策,鼓勵更多的金融機構進一步探索數字小微金融。

銀行為什麼不願意給民營企業貸款?為你揭開十大經濟熱點問題


主持人:

我們是否處在信貸緊縮的邊緣、控制債務信貸緊縮會傷害經濟?針對以上,您有什麼看法?

董希淼: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以來央行已經實施三次定向降準,加上其他貨幣政策工具運用,央行累計釋放中長期資金超過3萬億元。央行原行長助理張曉慧曾撰文指出,貨幣政策主要是總量政策,結構引導功能是邊際的和輔助性的,要注意避免過量使用結構性工具導致總量偏多等問題。這從另一個角度提醒我們,依靠“面多加水”的做法空間不大,而且可能帶來副作用。我們還應該看到,在信用緊縮階段,迫切需要融資的往往是高風險企業。那些實力較弱、風險較高的企業,出現融資困難,進而退出破產清算,既是市場競爭優勝劣汰的體現,也是結構性去槓桿的應有之意。下一步,應堅定決心,突出重點,創新方法,把握好力度和節奏,不斷推進和深化結構性去槓桿工作。當然,在結構性去槓桿的過程中,要正視部分企業融資問題,並採取針對性措施加以緩解。當下,如上所述,我們在這方面已經採取了較多政策措施,效果正在逐步顯現。

主持人:

好的,感謝董老師的分析。以上就是今天「大咖開講」的全部內容,感謝朋友們的參與,我們下期再見,掃描二維碼向大咖提問。

銀行為什麼不願意給民營企業貸款?為你揭開十大經濟熱點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