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挫折能力是孩子一生的競爭力,父母該如何培養?

抗挫折能力是孩子一生的競爭力,父母該如何培養?

抗挫折能力是孩子有不怕輸的精神,遇到困難迎頭趕上的韌性。而這種勇於嘗試、不怕失敗的能力,不是一夜之間就能擁有的,需要長時間不斷的積累才能形成這種優良的品質。抗挫折能力培養從下面幾個方面做起:

01

父母自身積極樂觀

心理學家塞利格曼認為兒童的悲觀有四個來源:基因、父母的悲觀、從父母或老師那得來的悲觀性的批評、征服和無助感的經歷。 所以,作為父母如果想從小養成孩子的樂觀,積極向上的性格,就要儘量避免上述的四種情況。

你想孩子成長為什麼樣的人,就要給他什麼樣的影響。作為父母的樂觀、堅強、勇敢,那孩子遇事自然不會輕易退縮,也更能從事中找到正面的意義。

02

多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為人父母,沒有人會懷疑自己對孩子的愛,每一位爸爸媽媽都深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有一個問題是,我們百分百的愛,是否百分百地傳遞給了孩子,孩子能切身感受到、接收到的又有多少?

父母在傳遞愛的時候,需要用心去思考如何能夠將愛有效傳遞給孩子,否則自己的愛就容易被浪費掉。

首先,有效傳遞愛的前提是:要用心,要用心地和孩子在一起。如果心都不在,任何的技巧都會顯得很蒼白無力。

其次,父母要注意方式,比如這些高效傳遞愛的方式:1、肯定的言語;2、珍惜的相處;3、精心的禮物;4、需求的洞察;5、身體的接觸。

當我們能夠用心地去與孩子相處、陪伴孩子的時候,會發現我們陪伴孩子的質量會非常的高。可以在短時間內拉近和孩子心與心的距離,將我們的愛傳遞到孩子內心。

從小在心中駐下愛和希望的種子,孩子才會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希望。

抗挫折能力是孩子一生的競爭力,父母該如何培養?

03

父母不包辦替代

包辦替代對孩子成長的危害極大,包辦替代是一種隔離,彷彿自己的孩子與外界環境之間有一段隔離區,孩子被父母隔離了! 但是這樣的包辦替代,孩子雖然不會受到外在環境的傷害和壓力,但是也得不到外界環境的滋養,無法正常成長。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困難,矛盾,選擇,他們需要適度自由去獨立處理,進行決策,然後才能鍛鍊發展出各種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為父母,我們要幫助孩子自己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而不是替他們去面對。

抗挫折能力是孩子一生的競爭力,父母該如何培養?

04

鼓勵孩子多去嘗試和挑戰

在孩子想要嘗試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父母首先要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孩子,鼓勵孩子嘗試一下。父母可以說:“去試試吧,相信你能夠做好。”這樣不斷地鼓勵孩子去嘗試,孩子才能在嘗試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信心。

給孩子多多提供嘗試的機會,是挫折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原因很簡單,孩子一旦被剝奪了嘗試的機會,也就等於被剝奪了犯錯誤和受挫折的機會。

抗挫折能力是孩子一生的競爭力,父母該如何培養?

05

多關注孩子做事的態度和過程,而不是結果和輸贏。

爸爸媽媽們請把你們關注的焦點放在孩子做事過程中的努力與進展,不要只看重成績、名次等結果。

有些孩子盡力學習仍做不好,但我們若能指出他們的努力和進步,孩子便能萌發再接再厲、愈挫愈勇的動力。

過度強調結果、重視成功的態度向孩子傳到一種價值觀:【只有成功的人才有價值】。這種態度可能會使孩子害怕失敗,事事裹足不前,喪失了冒險嘗試的勇氣。

06

不拿孩子和別人比較

許多父母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他們總是以充滿讚歎的口吻對自已的孩子說“你看看某某多聰明”。讚揚別人家的孩子,貶低自己的孩子,這是許多父母常犯的一個錯誤。

一面攀比一面打擊孩子的習慣,從根本上說,是在慢慢毀掉孩子的自信心。要知道,孩子的成長動力,來自心理上不斷作出的自我肯定,自信是積極樂觀對抗挫折的前提,缺乏自信的孩子最終會失去自我,導致膽小、脆肉,無法抵抗壓力。

抗挫折能力是孩子一生的競爭力,父母該如何培養?
抗挫折能力是孩子一生的競爭力,父母該如何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