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妇女砍伤多名儿童:无妄之灾

01.越来越觉得,要敬畏人性。

敬是因为人一旦善起来,会闪耀出令人赞叹的光芒。

而畏是因为人一旦恶起来,也常常让人触目惊心,甚至发指。

上周的一件事,就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人性之恶。

上午9点半左右,重庆市巴南区一幼儿园发生砍人事件。事发时老师正带孩子们返回园内途中,一名中年妇女突然冲入人群持刀行凶。


重庆妇女砍伤多名儿童:无妄之灾

据了解,目前有14名儿童受伤送医,有幼儿被砍伤脸部,刀伤严重。

警方称已将39岁的行凶者刘某控制。伤人原因目前尚在了解中。


重庆妇女砍伤多名儿童:无妄之灾

又是一起伤害无辜的恶性伤人事件,仅仅一个月前,湖南省衡东县城洣江广场发生过一起故意驾车伤人案件。

在那次事件中,行凶者阳某云曾因贩毒、盗窃、故意伤害等被多次判刑,遂产生报复社会心理,当晚独自驾车冲入洣江广场人群,并持折叠铲、匕首砍伤现场群众,造成11人死亡,44人受伤。

而重庆的这次事件,伤害的不仅是无辜的人,更是弱小的儿童,让人更加的震惊和愤怒。


02.有的人很不解:他们都还是孩子,怎么会有人忍心下得了手?

其实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至少有两种心理在发挥作用。

一种是我们的道德意识。也就是说我们的道德感会提醒自己,伤害无辜的人,尤其是无辜的儿童是一件错误的事情,是不被允许的。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说,道德属于人的超我,我们的超我会自发地规范和约束我们的行为,从而避免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另一种是我们的同理心。同理心是一种换位思考,感同身受的思考方式。当我们看到幼儿园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被伤害的时候,会忍不住地想假如是自己的孩子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这种同理心的存在就使人们具有了共情的能力,别人高兴时我们也会快乐,别人受伤时我们也会难过。

正是在这两种心理的共同作用下,我们不但不会伤害弱小的儿童,而且看到儿童被伤害时也忍不住的产生悲悯的情感反应。


重庆妇女砍伤多名儿童:无妄之灾

03.但是,当这些自我约束的心理不存在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首先,他们会失去与他人共情的能力,对他人的感受会冷漠以待,不管别人遭遇什么样的不幸或者痛苦,他们都会觉得与己无关。不再会感同身受。

其次,他们会变得极度自我,一切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

“我的感受是好的,那么这件事就是好的;我的感受是不好的,那么这件事就是坏的,不可原谅的。”

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他们不管是与人交往时,还是在做事情的时候,往往会表现的爱冲动,易怒。极端情况下会仇视他人,甚至举刀挥向无辜的人以宣泄自己的情绪。

所以,这些人在事后良心会痛吗?

很可能不会。

因为在这些人的心理底层代码里,情感早已被隔离。

情感之于人的作用,就在于人与人之间,心与心之间的连接,有了这个连接,我们的内心就会被人看见,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从而获得依靠。

同时,它还会使我们富有同情心,能对他人甚至是陌生人感同身受。这样,我们的内心就多了一层羁绊和约束。当你想要做一些伤害别人的事情时,你内心的情感就会对你说:不可以。

你能感受到别人被伤害时的那种痛苦,就像你自己体验过的痛苦一样,因此,伤害别人就等于伤害自己。

但是,假如这个情感消失了,这一切的约束就会失灵。

这时,他们看待别人的态度也会改变。

在他们眼中,其他人都是一样的,没有区别的。曾经有其他人让我痛苦,那么我就把这种痛苦还回去。至于眼前的这些“其他人”和之前真正伤害过他们的“其他人”是不是不同,已经不重要了。反正在他们眼中,都是一样的。

当这样的心理一旦形成,无差别伤害他人的暴行就会滋生。

04.这次重庆发生的砍伤幼儿的暴行不是第一次发生,而且毋庸置疑,这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所以我们真的需要好好的想一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避免,或者至少说降低此类事件带来的伤害。

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说实话,面对已经发生的突然袭击,一个人能做的可能真的很有限,但是另一方面,这更说明我们真的需要改变一下自己的预防意识了。

在我们被灌输的意识里,讲的最多的是如何行善,如何做一个友善的、有价值的、对他人和社会有意义的人。但是,很少有人对我们说如何面对和防御恶。

很多人有一种理想化的想法,以为好人越来越多,那么坏人自然越来越少。其实,你再好,也并不妨碍想要伤害你的人对你施暴。把遇到的每一个人不加辨别地认定为好人,这种不设防的想法不仅仅是很傻很天真,更是有很大危害的。

还是刚开始说的,要敬畏人性,所以,我们要行善,要去做最好的自己。但是,我们也要建立足够的防范意识,对有可能伤害自己的人多一点警惕。

学会保护自我,这所有人亟需补足的一门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