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南沙新區加快建設廣州城市副中心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台

广州南沙新区加快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

國家級新區(以下簡稱“新區”)是由國務院批准設立,承擔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任務的國家級綜合功能區,在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引領全面改革開放、推動體制機制創新、促進產城融合和城鄉一體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國家共批准設立19個國家級新區。

為進一步促進國家級新區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進新區高質量發展,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蘭州新區組織召開了第四次國家級新區工作經驗交流會暨新區工作推動會。以下是廣州南沙新區提供的工作進展材料。

廣州南沙新區加快建設廣州城市副中心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臺

广州南沙新区加快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

1

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

2017年,廣州南沙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91.89億元,同比增長10.5%,增速連續四年排名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0.66億元,增長2.1%;稅收總額471.96億元,增長22.1%;商品銷售總額1473.9億元,增長12.5%;進出口總值1951.75億元,增長15.2%,總量佔全市1/5;實際利用外資10.42億美元,增長66.8%,總量佔全市1/6。

2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紮實推進,

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持續增強

圍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的目標,著力推進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與廣州中心城區聯繫方面,地鐵4號線南延段通車運營,地鐵18號線、22號線進入盾構隧道掘進階段;“三高三快”通道南沙段2個項目已開工、6個項目年內開工、3個項目年內完成設計等前期工作。與周邊地區聯繫方面,虎門二橋主橋全線貫通,廣深港高鐵順利試運行,廣中江高速、深中通道等項目加快推進。區內交通方面,鳳凰一、二、三橋及鳳凰大道、黃欖幹線西段、萬新大道(出口加工區段)建成通車,明珠灣大橋啟動建設,今年以來改造提升市政道路30公里。

3

自貿區開放創新有新突破,

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

自貿區掛牌以來累計形成391項改革創新成果,在全國、全省、全市複製推廣分別有36項、90項、171項,其中19項(獨創8項)入選廣東自貿區掛牌三週年30項最佳創新案例,居廣東自貿區三大片區之首。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實施2018版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推進商事登記確認制、證照分離2.0等改革,持續推動“准入”“準營”同步提速;啟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準版推廣應用,貨物、運輸工具和艙單申報使用率均達100%;全球質量溯源體系將在13個APEC成員國貿易體系推廣。“放管服”改革加快推進,試點企業投資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改革,從取得用地到拿到施工許可證最快25個工作日完成;在自貿區範圍內全面實施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出臺十項政務服務管理改革措施,推出首批159項“即刻辦”和757項“零跑動”辦理事項,啟用全國首個“身份證網證”微信政務應用,行政管理服務效能顯著提升。與港澳合作取得新進展,2018年1-7月新設港澳企業408家、投資額120.5億美元,分別增長3.3倍和3.1倍。新鴻基慶盛交通樞紐綜合體、麗新集團“一帶一路”總商會(大灣區)總部、香港科技大學分校區等項目加快推進;成功舉辦了廣州國際人工智能圓桌會、“航運與仲裁”國際仲裁交流活動、廣州郵輪發展圓桌會等,提升了南沙國際知名度。

4

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功能不斷增強,

資源配置能力進一步提升

广州南沙新区加快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

國際樞紐大港建設加快推進,2017年南沙港區實現貨物吞吐量3.3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406萬標箱,分別增長10.1%和10.5%,累計出入境郵輪122艘次,出入境旅客超40萬人次,分別增長17.3%和23.8%,郵輪旅客吞吐量居全國第三。2018年1-7月,新開通9條國際班輪航線(累計94條),南沙港區實現貨物吞吐量2.1億噸,集裝箱吞吐量894.5萬標箱,分別增長12.4%和13.6%;廣州航運交易所完成船舶交易348艘,成為華南規模最大的航運交易平臺。南沙港鐵路、郵輪母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二期等項目加快推進,保稅港區二期通過國家驗收。國際貿易加快發展,工程塑料、糧食、鋼鐵等大宗商品物流、交易中心建設穩步推進。外貿新業態持續壯大,2018年1-7月外貿進口總值521億元,增長18.1%;跨境電商保稅進口增長69.5%(55.3億元);汽車平行進口增長12%(8507臺),全國第二。創新型金融蓬勃發展,國際金融論壇(IFF)永久會址落戶,國際金融島規劃設計方案初步完成。開展跨境金融業務創新,發行華南地區首單綠色債券。

5

創新資源要素加速集聚,

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

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搶抓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機遇,出臺人工智能三年行動計劃,啟動國際人工智能價值創新園區建設,落戶117家人工智能企業,雲從科技成為南沙首家“獨角獸”企業;成立科大訊飛、中科院智能軟件研究院等四大人工智能開放平臺,廣州國際人工智能產業研究院已進駐53個高端人才團隊;人工智能全球示範中心投入使用。率先在全省出臺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指導意見,小馬智行無人駕駛車隊啟動路測。華南技術轉移中心正式運營。落戶中科院南海生態環境工程創新研究院和冷泉生態系統大科學裝置。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2018年1-7月,新增航運物流企業1092家(累計5894家);新設金融和類金融機構2240家(累計5542家),其中新增融資租賃企業1062家,增長19倍(累計1551家),成為華南最大的飛機船舶租賃集聚區(累計73架飛機、30艘船舶),持牌法人金融機構(11家)佔全市1/5。先進製造業高端化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廣汽豐田第三生產線建成,GN純電動車研發製造項目已開工,廣汽蔚來新能源汽車項目啟動研發。海爾智能製造中心、中郵科技總部及智能物流設備研發生產基地、北京精雕高端數控機床研發生產基地項目相繼落戶。創新人才加快集聚,實施人才創新發展系列政策辦法,集聚諾貝爾獎獲獎者1名,院士10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20名,“珠江人才計劃團隊”4個,區重點發展領域急需人才2300餘名。

6

加快廣州城市副中心建設,

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

广州南沙新区加快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

城市規劃體系優化提升,試點地區總設計師制度,引入美國SOM建築設計事務所等國內外一流設計團隊,優化提升明珠灣起步區、南沙灣、慶盛樞紐、大崗先進製造業基地等片區規劃,形成“南沙新區2035+戰略諮詢”研究成果。重點功能區建設加快推進,明珠灣起步區南沙城投大廈即將投入使用,中交匯通中心部分建成;蕉門河中心區鳳凰湖城市公園等一批項目投入使用。著力補齊教育醫療短板,引進了廣州二中、廣大附中等一批名校項目和省中醫院南沙醫院、光華口腔醫院等一批優質醫療項目,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動工,組建金隆小學、南沙小學兩個教育集團,獲批全省唯一的國家級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城市更新工作有序推進,編制了城市更新總體規劃和五年行動計劃,啟動首箇舊村改造項目。建立更乾淨更整潔更平安更有序城鄉環境長效管理機制,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交辦案件辦結率100%,推進全區302條河涌整治工作,PM2.5降至26,空氣質量全市第二。

溫馨提示:相關圖片來源網絡,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聯繫我們,我們將支付稿酬或者刪除。

广州南沙新区加快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

來源丨國家發改委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