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駕駛殲10B飛的眼鏡蛇機動

航空維修專業者,每天和你分享不一樣的飛機新鮮事!

11月6日消息,在2018珠海國際航展開幕式上駕駛殲10B矢量發動機驗證機,完成精彩超級機動動作表演的空軍試飛員、空軍某部參謀長、空軍特級飛行員李吉寬,獲得了第13屆航空航天月桂獎英雄無畏獎!向他致敬!

他,駕駛殲10B飛的眼鏡蛇機動



頒獎典禮現場(圖左為李吉寬)

他,駕駛殲10B飛的眼鏡蛇機動



11月6日上午,殲10B矢量發動機驗證機在珠海航展上進行了一場引爆現場的表演。殲10B在表演中不停地做出眼鏡蛇、極小半徑筋斗和落葉飄等超機動動作,引發現場一片驚呼,讚歎聲不斷。

而完成這一系列精彩超級機動動作表演的就是空軍試飛員,空軍某部參謀長、空軍特級飛行員李吉寬。

11月6日,

配備矢量發動機的殲10B飛行表演

高清現場圖↓↓

他,駕駛殲10B飛的眼鏡蛇機動




他,駕駛殲10B飛的眼鏡蛇機動



作為試飛員中的領軍人物,李吉寬的先進事蹟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傳播開來。小編找到一篇發表於2013年的李吉寬事蹟專訪,讓我們能更深入地瞭解這位出色的空軍飛行員。


他,駕駛殲10B飛的眼鏡蛇機動


點擊此處 立即訂購

我要飛的更高

——記空軍某試飛部隊副部隊長兼參謀長李吉寬

“密切注視,保持高度!”

“注意方向,準備返航!”

……

在空軍某機場的指揮塔臺上,記者循著這略帶沙啞的嗓音找到了這位年輕試飛員中的“領軍人物”、空軍裝備部“傑出青年”、空軍某試飛部隊副部隊長兼參謀長——李吉寬。

此時的他正坐在指揮員的位子上,渾身上下充滿了幹勁,正拿著對講指揮著飛行訓練,簡短的指令露著冷靜和沉著。

那片更寬更廣的天空

談起如何當上試飛員,李吉寬笑著說:“當時那鏡頭才叫‘好玩’呢!”

2002年的一天,李吉寬正在外場進行飛行訓練,所在部隊的部隊長急匆匆地把他叫過來說:“李吉寬你調走了,明天就報到,去閻良。”

看著領導的表情一點也不像開玩笑,李吉寬半晌愣是沒反應過來。

閻良是哪?去

那幹啥?老婆和一歲多的孩子咋辦?……

一系列的問號還沒等拉直,李吉寬和妻子白麗麗就已經回宿舍開始收拾東西了。當時,他們剛搬進新蓋成的空勤樓不久,也不知道閻良那邊是個什麼樣子,面對不熟悉的環境、不熟悉的工作,兩個人邊收拾東西邊掉眼淚……

既來之則安之,既然來了就幹出一番事業!”兩個人互相安慰著。雖然,他們是“哭哭啼啼”來的,但那卻是李吉寬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一次轉折。

“剛來的時候是有些不適應,但我還是很滿足的。因為能飛上我國最先進的戰機,那是我們當時每一個飛行員的夢想,”李吉寬說。

從一名飛行教員轉變為一名試飛員,從熟悉的飛行訓練到每一天都是新的試飛科目,李吉寬不斷挖掘著自己的潛能,就像小孩子面對新玩具的興奮,他望著機場上一架架最先進的戰機,暗暗地握緊拳頭。

他的心已飛向了那片更寬更廣的天空……

國不可一日無防,軍不可一日無備。面對著我軍武器裝備現狀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巨大差距,來到試飛部隊後,李吉寬就像乾涸的海綿一樣“瘋狂”的學習知識、吸取能量,期待著有朝一日能像那些試飛界的英雄前輩一樣長空礪劍、馳騁藍天。

隨著新型裝備研製步伐的開啟,我國航空領域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李吉寬知道:考驗自己的時候來了!作為年輕試飛員當中的“佼佼者”,他責無旁貸的擔當起多項試飛重擔。

近年來,李吉寬承擔了某型炸彈掛裝某型飛機投放靶試和某型“晝夜型瞄準吊艙”設計定型的任務。

這兩項任務都是首次在我國實施的科研試飛任務,在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鑑的情況下,李吉寬利用業餘時間鑽研相關試飛理論,那時駐地航空廠、院圖書資料室幾乎成了他的第二個“家”。每隔一段時間,李吉寬就拿著那本平時記下問題疑惑的本子去請教地方院校的專家學者。

“功夫不負有心人”,李吉寬將試飛中的技術難點一個一個的擊破,在較短的時間內就掌握了兩個科目的操作要領,順利的完成了試飛任務,極大的提升了我軍精確打擊能力,更是結束了我軍沒有夜間精確打擊能力的歷史。

能打仗,打勝仗

作為第三代專家型試飛員,他們上天要有比鷹還嫻熟的飛行技術,落地又必須是合格的飛機設計師。年輕的李吉寬並不滿足於已經達到的試飛水平,而是潛心鑽研前沿試飛理論,瞄準航空領域先進技術,不斷突破自我、勇挑重擔。

2008年3月,李吉寬參加了大迎角和失速尾旋專項培訓。面對陌生的航空領域,他與戰友們憑藉紮實的航空理論基礎,以驚人的毅力,在短短40多天的時間裡,完成了9個機型的飛行培訓任務,整理出的理論學習筆記和飛行體會近5萬餘字,最終取得了大迎角和失速尾旋試飛員證書。

培訓歸來後,李吉寬承擔起殲-10飛機大迎角特性試飛任務。殲-10飛機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三代新型戰機,在設計理念上實現了“無憂慮”操作。

在前期的設計定型試飛中,驗證了飛機在突破迎角限制時,飛機的迎角限制器是可靠的,但是當繼續增大迎角時,設計中的自動抗尾旋模態控制律接通的可靠性還沒有得到驗證。如果自動抗尾旋模態控制律不能接通,飛機就會進入“尾旋”這種可怕的狀態。

對於這塊“難啃的骨頭”,我國試飛員是第一次獨立完成此項試飛任務,它的每一個試飛架次都是高風險科目。

一次,李吉寬在空中按照任務要求將發動機關車,可是突然飛機發生斷電,與地面無線電聯繫中斷,狀態顯示器沒有圖像,應急動力裝置也沒有按照設計規定自動啟動。面對突如其來的狀況,李吉寬憑藉著過硬的心理素質和試飛技術冷靜操縱飛機,最終成功實施空中開車,安全的將飛機帶回地面。

經過20餘架次的試飛,李吉寬將無憂慮操作的迎角範圍擴大了整整9°,充分證明了殲-10戰機自動抗尾旋模態控制律的工作可靠性,從而提高了戰機的飛行安全和空戰效能。

我們交給部隊的是能打仗的飛機,自己的打仗本領當然要過的硬!”說這句話的時候,李吉寬的臉上寫滿了自信。

某年,李吉寬接到打擊地面移動目標的任務。這是李吉寬所在部隊第一次參加重大實兵演習任務,這是我軍歷史上的首次,是對部隊實戰能力的一次真正檢驗。

在前期準備過程中,由於採用的是正在研製的新型裝備,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問題。李吉寬與戰友們組成試飛技術攻關小組,與科研人員一起判讀飛參,分析相關飛行數據,提出合理化建議,最終不但解決了93項科研試飛中的難題,而且在多個新型裝備上取得了技術突破,填補了多項國內航空領域的空白。

實際演練中,李吉寬夜以繼日的與戰友一起研究待戰空域、進入時機、攻擊區域、退出方法等等作戰要素,根據可能出現的不利天氣,結合飛機的火控系統功能特點,制定了各種備份方案,確定吊艙攻擊和平顯攻擊互為補充、互為備份的攻擊方式,確保實戰中萬無一失。

演習當天,隨著幾聲“轟隆隆”的巨響,李吉寬和戰友們圓滿完成任務,取得了投射8發8中的優異成績,實現了我軍歷史上首次進行激光制導轟炸移動目標的突破。

飛!還是要飛的!

“今兒個真是到鬼門關走了一回!”這是李吉寬來到試飛部隊以後第一次如此深刻的體會。

回家的路上,剛才的情景再次浮現在腦海。

當時,李吉寬駕駛殲-6飛機試飛小速度離陸科目。在飛行中,風險較大的就是在起飛過程中。低高度、小速度,如果發生特情,留給飛行員做出判斷的時間非常有限,短短几秒,生死瞬間,可能會飛向藍天,但也有可能會墜落“深淵”。

發生特情的時候,飛機輪胎剛剛離地不久,他還能清除地看到機場的草坪,可是無論他如何用力的拉桿、蹬舵,飛機還是“飄忽”著不受控制,而此時的飛機高度還沒有達到跳傘要求。他看著綠油油的青草離自己越來越近,彷彿死神的懷抱向他張開,他忽然覺得自己無能為力……

空中無徵兆解體、發動機無動力、飛機無法操縱,這三種特情對試飛員來講幾乎是“無解”的,而今天李吉寬遇到的就是第三種——飛機無法操縱

最後,李吉寬唯有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選擇了鬆開駕駛杆,等待著命運最後給他的“宣判”。令他沒想到的是,杆一鬆飛機就改平了。他立刻不假思索地打開加力,殲-6的機頭一仰,迅速衝向了雲霄。

整個過程僅僅短暫的幾秒鐘,

幾秒鐘的時間裡他歷經了生死考驗,勇敢的趟過了生死關,他覺得這幾秒鐘無比的漫長而又難捱。此時的他,死裡逃生後最想做的就是看看家人。

於是,他不由得加快了步伐,匆匆來到家屬樓下,看到妻子正帶著女兒在樓前玩耍,稚嫩可愛的小身影映入眼簾的一剎那,一種失而復得的激動澎湃於胸,他向前一步,緊緊地將孩子抱起。

而此時白麗麗已感覺到丈夫的表情有些不一樣。

凝視片刻,他又將女兒扛在肩頭,快步向6樓的家走去。白麗麗邊開門邊忍不住心疼地埋怨:“6樓這麼高,你也能扛上來。”接著又對女兒說:“還不快下來,讓爸爸歇歇。”聽了媽媽話,女兒從爸爸身上下來,想自己去玩,卻被李吉寬一把抓住:“別跑,爸爸和你再玩會兒!”緊接著他像在躲著什麼,雙眼盯著孩子,沒有看妻子,而是溫柔地說:“麗麗你去忙吧,我不累。”他不想妻子看出端倪為自己擔心。

等飯菜準備好,白麗麗看到孩子坐在李吉寬的膝頭玩耍,而他就那麼愣愣地專注地看著。“不對,出什麼事了?”白麗麗擔心的問。“沒事。”李吉寬最初還嘴硬,但後來還是在妻子的逼問下,講了事情的經過,最後還不忘安慰妻子:“沒事,沒事,都過去了,過去了。”

白麗麗不由得想起了前不久老父親的話:“跟吉寬商量一下,轉業吧,別幹了。這個風險太大了。”

這已不是第一次了,她知道對於年邁的老人來說子女的平安比什麼都珍貴。但是,她同樣知道,在把試飛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的丈夫面前,答案永遠只有一個。但不管怎麼樣,白麗麗還是決定把父親的意思轉達給他。不管結果如何,她要讓丈夫知道父親的想法,這是作為兒女的一種責任。

聽完之後,李吉寬緊鎖著眉頭,雙眼凝視著前方,像是在看,又像是什麼也沒有看,時間彷彿靜止了。寂靜過後,他眼睛微微眯起,嘴唇輕動,慢慢的說:“飛,還是要飛的。這就是我的工作,總得有人幹嘛,只要幹這個事,就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危險。”

是啊!飛,還是要飛的!

對於李吉寬來說,試飛就是他的生命,如果沒有了試飛,他的人生也就失去了色彩。

作為年輕一代,試飛員李吉寬與戰友們不僅在試飛的天空嶄露頭角,而且最近自發成立了試飛員科研小組,向著新的速度和高度衝擊。

正如那首歌唱的那樣:

我知道我要的那種幸福,

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我要飛的更高,飛的更高!

英雄無畏

向勇敢的飛行員致敬!

來源:環球時報(ID:hqsbwx)、@中國航空報、人民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