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裴艳玲不能立派

为什么说裴艳玲不能立派

在我的文章《邯郸豫剧:有东风,无北派》的文章中,曾经提到了要想成立戏曲艺术流派应具备的一些条件:

1、首先该戏曲艺术流派要有区别于其他流派的鲜明的特征。唱腔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辨识度要高,观众一听唱腔就知道是哪个流派。也就是说,戏曲的流派主要是以唱腔来划分的,每个流派都有自己鲜明的唱腔特色。

2、每个戏曲流派都有大师级的代表人物,在全国或者豫剧届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且这种知名度有时候是跨越了戏曲圈或者至少跨越了本剧种的小圈子的。

3、每个戏曲流派都有自己的代表剧目,这些代表剧目很多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4、每个戏曲流派都有广为流传的经典唱段。

5、要有大批的传人。流派没有传人是无法传承,无法成派的。要想成为流派,必须有大批的优秀的传人,来继承和发展流派。

反观戏曲大师裴艳玲,先说她在唱河北梆子的阶段,成立流派的前四个条件基本都具备了。首先,裴艳玲老师的河北梆子是非常有自己特色的,当然要想成派裴艳玲自己作为代表人物是当之无愧的,而且裴老师的影响力已经超出了河北梆子和京剧届。在代表剧目上,裴老师在河北梆子中有《钟馗》、《宝莲灯》、《南北合》等。在流行唱段方面,主演成就也还是在河北梆子方面,有一些唱段还算流行。但是说到传人,裴艳玲老师别说有大批的传人了,可以说连一个合格的传人都没有。前段时间看《角儿来了》裴艳玲老师那期,裴老师的几个弟子出来了几个,可以说没有一个能够称得上合格的。有一个朋友开玩笑说:“裴艳玲的徒弟,都是既开不了花,也结不了果的主。”说得很形象也很恰当。再好的艺术家,没有传人,没有人传承你的艺术,也成不了流派。河北梆子剧院的吴桂云老师倒是传承了裴艳玲的艺术,却不是裴艳玲的徒弟。而且据说裴艳玲对吴桂云非常不感冒,有一次吴桂云掂着东西去登门拜访,裴艳玲却将其拒之门外了。

综上所述,虽然裴艳玲老师的艺术水平很高,但是致命的缺点是没有合适的传人,所以无法成为流派。

还有一个问题是,裴艳玲唱了几十年的河北梆子,又改回了京剧,现在如果立派,到底是立一个河北梆子流派呢,还是立一个京剧流派?立一个河北梆子流派吧,她现在不唱河北梆子了。立一个京剧流派吧,好像裴老师在京剧方面没有什么创造,所以,还是立不成流派。

为什么说裴艳玲不能立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