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十三邀 理科生想知道:王小川和许知远谈了什么?

王小川和许知远谈了什么


看十三邀 理科生想知道:王小川和许知远谈了什么?


作为一个理科生,看完《十三邀》王小川和许知远对谈的这一期特别激动,上一次有这种感觉还是在看完《星际穿越》后,大概我的本质还是理科生吧。

这一期我看了两遍,第一遍时,小川给我的惊愕就像是萧远山和慕容博交手时候突然出现了扫地僧,原来还有这等厉害的人物,这种陌生的思考方式让人不知所措,不知这人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思维的冰山下还藏着多么庞大的认知体系。

于是我不甘心看了第二遍,顺利进入了他理科生的思维后,我明白了他在谈什么。

七个角度:

1)生物逻辑,

2)自由,

3)自由意志,

4)偶然性,

5)因果,

6)哲学的溃败,

7)宇宙观。

1)生物逻辑

与许知远这个经验主义者不同,王小川是个非常典型的理性主义者,他有自己一套独特的世界观。

大部分的《十三邀》嘉宾都是经验主义者,即便和许知远意见相左也只是由过往经历和知识所造成的认知差异,可是小川完完全全是另一种思维体系了,这种彻底的理性主义让许知远很多时候无法辩驳,因为这套语言系统对他来说太陌生 。

当许知远问他:“你面对一个新事物的时候,你去理解它的出发点,接近它的方式,这套思维训练对你来说是什么?”

王小川回答说:“我觉得有两块东西,一个是对技术本身的理解,然后我会去看哪些概念,它的构建模型,跟我理念是不是最一致的。

对它们的东西再去伪存真,来做判断。

我研究生的时候,对我最大的启发是建立了以生物为基础的这样一个思考模式。

我们看到了生命和我们原有理解的一种冲突,包括生命的有序性。

从你的DNA变成一个人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混沌的这样的一个过程。

生命才能创造这种有序,但是这个事情而言,是用传统的数学物理无法解释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开始,我建立了我自己完整的一种世界观。”


看十三邀 理科生想知道:王小川和许知远谈了什么?


这种技术理性与生物逻辑结合的世界观,我并不陌生,凯文·凯利《失控》阐述的就是这样一种观念:“现有技术的局限性迫使生命与机械联姻,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帮助。

由于我们自己创造的这个世界变得过于复杂,我们不得不求助于自然世界以了解管理它的方法。

这也就意味着,要想保证一切正常运转,我们最终制造出来的环境越机械化,可能越需要生物化。

我们的技术所引导的未来,朝向的正是一种新生物文明。

与凯文·凯利类似,王小川也是在用生物逻辑去理解技术的世界,他深谙数学物理是无法解决非线性系统的问题的,因为微小变化会给这套复杂系统带来绝对大的变化。

可是王小川的独辟蹊径之处在于,他还以生物逻辑来理解人类社会,“物理学告诉我们,世界会走向无序的,我们叫熵值单增加。”但是研究生物学的经历让他明白:“生命是有层次的,生命是走向熵值减少,走向了更有序。”


看十三邀 理科生想知道:王小川和许知远谈了什么?


2)自由

前不久有个读者在我文章下面留言说:“现实生活很多人逃避真正自由。弗洛姆这样分析逃避自由,‘逃避自由帮助人忘记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他牺牲个人的完整性,得到不堪一击的安全感。’他们用自我某些真实的部分来换取另一个维度的安全感。所以,

生而为人,只能在浪漫化与功利化,自由与责任之间苦苦寻求某种平衡。”

我回复她说:“其实并没有绝对的自由,当自由逐渐靠近绝对的自由的时候,人其实难以承受,就仿佛一下子没有了人世间所有的负荷,人生也就变成了不能承受之轻。最好的自由都是有边界的,这些边界是生而为人的责任。绝对的自由容易让人沦为虚无。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人害怕自由,宁愿逃避自由,因为自由太轻了,轻的东西人并不一定能承受得起。所以很多人宁愿舍弃舍弃这份承担,而去巴巴地活着。”

小川也谈到“自由”,他说:“每个细胞如果都特别自由,人就瓦解了,所以我是知道一个人,必须有你的担当,一部分的责任,有你的边界,有你不可为。”小川的观点让我会心一笑,其实我们想的是同一件事,但他用生物学的观念来诠释“自由”,的确让人耳目一新。


看十三邀 理科生想知道:王小川和许知远谈了什么?


3)自由意志

在哲学领域讨论了数千年的“自由意志”,从苏格拉底看到叔本华,我仍然不敢说自己理解了。可是小川谈“自由意志”,却让我如醍醐灌顶。他说“自由意志”是“又有又没有”:“只要存在的合理的东西,再小的概率它都存在。只按照概率把它出现了无数多个宇宙。没有随机性。讨论到自由意志,你可能有八种不同的选择,或八种概率的选择在我的世界观里面有可能都发生了,所以你看到了随机现象,其实在它里面,只是进了不同的宇宙而已。”


看十三邀 理科生想知道:王小川和许知远谈了什么?


这完全是以理科生式的思维在思考哲学命题,我喜欢这种谈论的姿态,举重若轻,逻辑清晰。

他还拿“自由意志”和波粒二象性,和薛定谔的猫类比,他说:“猫是死还是活的,我们觉得它要么死的,要么活的,物理学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它处于量子叠加状态,它又是死的又是活着的。

但这件事跟我们普通人看到这个世界是不一样的,普通人你不会认为怎么会出现两个宇宙,怎么会有两个你了。但是已经可以等价于之前的这样一种波函数。”

4)偶然性

“平行宇宙”的物理学知识还被他用来诠释哲学概念里的“偶然性”,他觉得偶然性不过是穿梭进了平行宇宙。

文学家,或者说浪漫主义者,一定对“必然性”深恶痛绝,因为它抹杀了一切的虚构与杜撰的可能。

初中看到张中晓的《无梦楼随笔》里写道过:“历史的必然性可以休矣”。

卡尔维诺,博尔赫斯,米洛拉德·帕维奇终其一生都是在发掘偶然性,他们编写想象的历史,故事被偶然性所分岔,通往无穷尽的可能。

帕维奇的《哈扎尔辞典》就记载了一个不存在的哈扎尔民族的消亡史。

作为一个典型的理科生,小川内心应该更认同必然性。

他把文科生热衷的“伪命题”式想象归为“太虚幻境”,他要为所有的现象找到背后的成因。

小川分析问题的态度就像费孝通做的社会科学研究,社会所呈现出的表象,背后都有迹可循。甚至在历史领域,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预告了历史的必然性,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也在诠释这种必然,所有导致大厦将倾的因子早已潜藏在平凡又不经意的日常里。

必然性其实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可怕,毕竟在我们的时空里我们无法预知最终的结局,所以一切的必然性都可以在这个时空的认知里被视为偶然性。

偶然和必然无非是看到视角的不同。

5)因果

小川谈到“因果”这个哲学概念:“因果在我们从康德带来的哲学里面只是认知世界的一种方法,没有因果就不知道怎么认识这个世界了。

但是真正的因果究竟是什么,是先有因还是先有果,什么叫先,什么叫后。

时间的先后里面,你看不见未来而已,也许是注定了一个结果在这。只是我们为了懂这件事情,必须从头看到尾。”

在康德的哲学里,“因”“果”的先后是构成知识或经验赖以形成的机制,可是在更高维的世界看来,并不存在两者的时间先后。也许放在《星际穿越》的场景中很容易理解,在电影中,对于五维空间中的库珀而言,时间成为了可触碰的实体,他可以看到轻松地游离在过去与未来之间。“果”其实已经在那了,而“因”则是库珀利用不受此影响的重力,来给另外一头的时空里的女儿墨菲传递信息。


看十三邀 理科生想知道:王小川和许知远谈了什么?


6)哲学的溃败

虽然小川谈了非常多哲学的概念,可是他的知识来源并不是从传统哲学研究中,而是二十世纪的物理学中来。

二十世纪对于传统哲学研究而言简直是噩梦,相对论,量子力学,颠覆了传统哲学的时间、空间、物质等概念,甚至是形而上学。

天才如维特根斯坦,也不得不承认此后的哲学研究的任务只剩下语言学研究而已。

尽管对于很多哲学研究者而言,二十世纪哲学领域的语言学转向是在窄化自身,可是科学的爆发式发展确实足够在哲学领域攻城掠地,摧枯拉朽。

只有放到更宏大的物理视角里,才能理解小川的思考方式。

他不是许知远式的凭过去的经验和直觉来对事物判断的,他是以未来的视角在看待此时此刻。所以他认为未来是既定的,已经在那了(就好比《星际穿越》中库珀所处的五维空间,是未来人类为了拯救过去的人类的而创造的,人类被拯救这一未来已经既定,库珀与墨菲的一切行动都成为了必然。《十二猴子》中未来的人类无法改变猴子军团对于病毒的扩散这个历史,也是一种必然的宿命感)。

小川在看待问题的时候,仿若是把自己抛在了更高维的物理世界里,于是很多抽象与晦涩的哲学概念开始变得清晰和直接。


看十三邀 理科生想知道:王小川和许知远谈了什么?


木心先生调侃过哲学:“不要以为哲学里可以找到真理,那是黑房子离捉一只黑猫。哲学家不过是想尽办法说,说得别人相信。”

我常常觉得爱因斯坦、玻尔、霍金们才是传承哲学形而上传统的衣钵的人们

文明的蓬勃可能是来源于异族的侵入,不破不立,而这些未来主义的乐观人们就是这个陈旧世界的异族

7)宇宙观

王朔的《我的千岁寒》中有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叫《唯物论史纲》,里面就曾说到:

“无论宇宙意志为何,他只有两个选择,有序和混沌。他两个都选了,在巨观世界有序,在量子尺度混沌。

全选也可表述为放任——全不选。

宇宙机遇法则之一:以宇宙之大,没有偶然,在小的几率也会发生,一切偶然都是必然。

宇宙机遇法则之二:以宇宙之大,无往不在其中,不发生也是事件之一,0几率,也是几率,有无都是当然。”

王朔说所到的“有序”和“混沌”,其实就是二十世纪爱因斯坦和玻尔旷日持久的论战里所争执的。

爱因斯坦坚持着决定论,他认为宇宙是确定的,因果的,可预测的,“上帝从不掷骰子”。

而玻尔的世界观则是非决定论,他的世界图景是不确定的,偶然的,“上帝掷骰子”。

其实两者只是着眼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而已,他们在各自在的层面无往不利。

木心先生说过一段很漂亮的话:

只有从宇宙观来的世界观、人生观,这才真实恳切,不至于自欺欺人——老子的哲学,特别清醒地把宇宙观放进世界观、人生观。老子看君、看民、看圣人、看大盗、看鸡、看犬,从宇宙的角度、宇宙的眼光。”

我相信小川理解世界,分析问题的态度就是以宇宙观为始,他世界观其实是源自他的宇宙观,而他的宇宙观则是被物理学的理念所塑造,生物逻辑同时给了他更清晰的思辨力。

科学并非是冰冷冷的公式和理论,它还可以被视为一种更大维度的视角,返照自身与世界。

小川就是这样自上而下地理顺了自我和这个世界的冲突与矛盾。

说实话,我喜欢他这种温和的理性主义。


看十三邀 理科生想知道:王小川和许知远谈了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