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創新再出發|歡迎進入「刷臉」新時代

拿出身份證,刷臉識別,“嗶”的一聲,道閘打開,客人在走進酒店的同時,即可完成登記入住和身份信息比對,全程只需3秒;一盞呼吸燈代替服務員,照亮房門邊的號碼牌,引導客人走向房間……沒有前臺、沒有接待人員。這樣的“無人酒店”,已悄然出現在嘉興烏鎮。作為杭州高新技術企業,中電海康探索服務業數字化升級,在烏鎮譚家·棲巷自然人文村落,率先推出了5間“賓智AI客房”,並將於11月7~9日舉辦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供遊客參觀。“用戶只需通過線上預訂房間並支付房費,使用‘身份證+人臉’雙重驗證身份,便可獲得入住權限,從而能無感化快速完成登記入住與上傳比對身份信息等一系列入住程序。”浙江烏鎮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朱兆魁說。賓智AI酒店的“全畫像路由中樞”串聯了與酒店相關的所有子系統,最大程度描繪了包括用戶畫像、設備畫像、員工畫像以及監管畫像等在內的全角色畫像,通過“智慧路由”的方式將子系統的信息全部匯聚到“全畫像路由中樞”中,從而實現對各個子系統的智能調度,打造出了能鏈接端到端的中樞平臺產品。此外,“全畫像路由中樞”系統還智能聯動公安人員信息系統、安監消防系統,實時監控耗電、耗水等管理數據,並及時對潛在的消防、用電隱患進行風險提示,既便於政府部門和酒店的管理,又提升了酒店的安全性。“無人酒店”只是人工智能的一個縮影。事實上,人工智能早已在浙江各個領域遍地開花。去年,浙江省政府發佈《浙江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規劃指出,要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拓展人工智能在醫療、金融、商務、物流、教育、文創、家居等消費服務領域以及安防、汽車等工業領域的應用。


接力創新再出發|歡迎進入“刷臉”新時代

進入刷臉辦事時代

走入書店,進口的人臉識別系統可以識別用戶信息,把書籍放上智能導購書架,液晶屏就能顯示圖書簡介,離開書店時,還可以通過刷臉完成支付。一家可以“刷臉買書”的書店10月26日亮相杭州,為讀者帶來了更多的新奇體驗。

體驗過的杭州市民說,書店的模式很新穎,刷臉就能完成支付,蠻有趣的、方便。

這家位於杭州天目山路的博庫書城天目店,今年與天貓新零售合作,進行了智能化改造。引入智能付款、書架、人臉識別等多項技術,消費者在店內購物,即可實現“掃碼進店、自助選書、刷臉支付”,同時上線圖書智能推薦和重力感應喚醒功能,提供人機互動的閱讀新體驗。

在杭州,出門只要帶個手機,吃飯、購物、坐公交、乘地鐵……全都一網打盡。還有更方便的是,靠“面子”就能看病!

10月15日,“全流程刷臉就醫”功能在杭州市餘杭區第一人民醫院正式上線。因為“醫保診間結算”在全國範圍內的首次接入與打通,也讓“全流程”變得名副其實。

35歲的餘杭市民姜先生沒有想到,一次尋常卻又不平常的看病經歷,讓自己成為了國內“全流程刷臉就醫”第一人。

當天上午8時,姜先生來到餘杭一院,準備查查自己上次體檢時發現的血壓異常。在自助掛號機前,志願者建議姜先生節省時間,嘗試“刷臉掛號”的方式。

因為省去了找卡、刷卡的步驟,站在攝像頭前的姜先生通過人臉識別、採集,將個人支付寶賬戶與醫院內部信息系統進行關聯,僅用30秒即完成了全套建檔、分診、掛號動作,並且使用杭州醫保,無縫銜接支付了10元掛號費。

來到心血管內科診室,接診大夫首先將攝像頭對準姜先生以核實身份,隨後進行診治。針對病情,大夫建議進行心電圖檢查,姜先生剛準備起身去繳費,就被大夫請回原位。

大夫請姜先生確認檢查項目,並再次將攝像頭對準他,屏幕上隨即蹦出支付頁面,輸入密碼後,姜先生使用醫保完成了檢查費用結算。這也意味著餘杭一院正式接入、跑通醫保診間結算,成為全國首家成功實現“全流程刷臉就醫”的醫院,並迎來第一位市民的“檢閱”。

據瞭解,餘杭一院“刷臉就醫”率先在心內、呼吸、內分泌、骨科等20多個診室上線,接下來將在全院、全區甚至更大領域進行推廣。

“通過這個先行先試的項目,打通了就醫預約、身份識別、診療服務和醫保現金支付等所有環節。”省衛健委巡視員馬偉杭表示,今後,刷臉支付還將向全省乃至全國推廣。

與此同時,刷臉技術日漸成熟,成為推動浙江政府網上辦事的一大科技助力。原來許多事情必須本人到場才能辦,現在刷臉也行了。自2017年浙江地稅在全國首啟“刷臉查稅”以來,已經有超過40個城市開通“刷臉政務”,查詢公積金、繳納交通罰單、申報個稅、領取身份證網證、電子社保卡等電子證件,人們都不再需要用一堆材料證明“我是我”。

浙江省直公積金是全國第一家刷臉提取公積金的機構,省直單位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副主任吳旭輝表示,“刷臉技術的可靠性很高,運用刷臉技術以來,結合著支付寶其他的實名認證等安全技術,我們還從未遇到過冒領錯領案例。”

據瞭解,浙江省直公積金辦事大廳的複印機最忙時一天要用掉7包A4紙,現在1天2包都用不光,因為八成人都已經改為手機提取公積金了。寧波交警現在1個月能服務30多萬人次,以人均排隊30分鐘計算,已累計為用戶節約了10年時間。

螞蟻金服支付寶事業群副總裁鄒亮表示,“刷臉技術正在越來越多民生服務領域裡應用,我們相信,結合圖像識別、AI、區塊鏈等更多技術,下一個10年,中國將會逐步進入刷臉辦事時代,便捷的數字政務將會成為數字城市的標配。”

引領經濟改變社會

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正在深刻改變人類社會,併成為經濟發展、國際競爭的新焦點。

據麥肯錫報告預測,人工智能可在未來十年為全球GDP增長貢獻1.2個百分點,為全球經濟活動增加13萬億美元產值,其貢獻率可以與歷史上任何一次工業革命相媲美。預計到2022年,現有工作崗位有42%可以由機器與人工智能替代,並由此產生更多的新興崗位。

作為第一個進入車間的人工智能,阿里雲ET工業大腦鼓勵程序員到車間寫代碼,“蹲基層、下車間”是阿里雲做工業大數據的重要方式。

在中策橡膠生產車間的一塊液晶大屏上,跳動著一排排的參數,這些實時跳動的參數代表著一塊橡膠到一個輪胎的六十幾道環節,工藝控制師一目瞭然。對年生產5000多萬隻輪胎的全球橡膠生產巨頭來說,因為這套人工智能ET工業大腦的引入,一年可以增加千萬級的利潤。

“做了幾十年輪胎,如今通過數字技術讓沉默的生產數據‘開口說話’,我們找到了一個‘金礦’。”中策橡膠副總經理張利民說,以前,這些數據並沒有被深度挖掘,而變成了沉默的數據,自從引入阿里雲的人工智能ET工業大腦,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在短時間內處理分析每一塊橡膠的出身,匹配最優的合成方案,極大地穩定了混煉膠性能,A類產品的良品率提升了3%~5%。

阿里雲的人工智能科學家閔萬里博士說,工業生產是最典型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每個傳感器一秒鐘可以採集數千次數據,幾十個生產環節環環相扣,每個環節都有參數,面對這樣海量的數據,人類的經驗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

對一個年生產量在5000萬個輪胎這樣的企業來說,良品率提升3%~5%,意味著一年利潤將增加上千萬元。而放大到整個浙江的製造業,如果利用雲計算提升1%的良品率,就意味著一年內可以增加數百億元的利潤。

在浙江,像中策橡膠這樣的案例有很多。位於杭州市濱江區的正泰新能源為電池生產車間找了一位AI質檢員。該質檢員是正泰新能源與阿里雲ET工業大腦合作的AI質檢,“上崗”工作以來,已可以實現單、多晶電池片EL缺陷的毫秒級自動判定,識別隱裂、黑斑等20餘種瑕疵,相比人工檢測速度提升兩倍以上。

而在吉利集團,阿里雲工程師出沒於實驗室、數據中心、車間,與吉利工程師並肩推進IT系統建設、互聯網營銷服務、智能製造、汽車模擬仿真等領域的研究合作,率先實現了國內首個汽車主機廠營銷系統上雲,並且成功支持了吉利集團官方商城的秒殺活動,成交額達2.6億元。

這是“工業大腦”產生的紅利,從“機器換人”到“工廠物聯網”再到“企業上雲”“ET工業大腦”,嚐到類似甜頭的企業還有不少。目前,ET工業大腦已經成功服務了協鑫光伏、中策橡膠、正泰新能源、攀鋼集團等數十個工業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幫助企業創造利潤數十億元。

面對這一歷史機遇,阿里雲已制定了完整的方案,在培訓、諮詢、診斷、上雲方案、流程改造、應用、新技術賦能、部署、升級改造等方面發揮阿里雲生態的優勢。同時推出了ET工業大腦、ET城市大腦、ET醫療大腦等一系列人工智能和數字化解決方案。

在今年9月份舉行的雲棲大會上,ET城市大腦2.0正式發佈。截至目前,杭州“城市大腦”管轄範圍擴大了28倍。杭州主城限行區域全部接入大腦,此外還有餘杭區臨平、未來科技城兩個試點區域及蕭山城區,總計420平方公里,相當於65個西湖大小。

“目前,杭州市59個高架匝道交通信號燈已由人工智能算法技術接管,通過2分鐘、4分鐘、6分鐘不斷學習、反饋和自我評價,不斷優化配時方案,實現信號控制效果的‘螺旋式’上升,將有效提高通行效率。”杭州市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說。

除了能實時優化信號燈,“城市大腦”還實現了主動報警、主動處置的完整閉環。藉助視頻分析、路口數據分析等方式,“城市大腦”可對擁堵、違停、事故、亂點等主動報警,現在“城市大腦”警情已佔全部警情95%以上。通過手持的移動終端,它甚至可以直接指揮杭州市的200多名交警,如派交警機動隊去現場處置交通事故等。

據悉,“城市大腦”運行後,2017年6月至12月,杭州交警交通違法查處量連續7個月位居中國36個大中城市首位。僅今年9月1日至9月16日,“城市大腦”2.0版在試行期間對一車多次交通違法的查緝警情報警就達1872次,警方依託大腦報警查獲多次違法行為未處理的客貨運車輛221輛。

先手棋培育領軍企業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如果說2017年是人工智能應用元年,那2018年必然是技術更加成熟、應用更加廣泛的一年。

目前,我國已形成以京津翼、長三角、粵港澳三地為核心點的人工智能發展區域。長三角地區以浙江、江蘇、上海等地為代表,其中江蘇啟動“江蘇腦計劃”,籌建國家級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基地;上海位於長三角經濟圈中心,依託雄厚的技術創新資源,在徐彙區率先打造“人工智能發展集聚區”,構建了“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浙江啟動人工智能小鎮建設計劃,打造之江實驗室,依託浙江大學和阿里巴巴為主要研究力量,落戶位於杭州未來科技城的中國(杭州)人工智能實驗室。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2017年7月9日,位於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的中段,也是未來科技城(海創園)核心區塊的中國(杭州)人工智能小鎮正式投入使用,規劃面積約為3.43平方公里。人工智能小鎮的創立吸引了海內外的關注,高科技企業和人才紛至沓來。同年9月份,由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學、阿里巴巴三方共建的國家之江實驗室在智能小鎮掛牌創建,浙江省省長袁家軍親自擔任理事長。

之江實驗室的掛牌運行,為智能小鎮注入生機和活力。在此前後,阿里前沿技術研究中心、百度創新中心、浙江省智能診療設備製造業創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學約翰霍普克羅夫特計算機科學中心、暾瀾智慧谷、北航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創新研究院、中烏人工智能產業中心等16個人工智能平臺紛紛入駐。到目前為止,入駐人工智能小鎮的高新企業已經超過80家,多所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已經在小鎮搭建了產學研一體化的平臺。

此外,浙江積極優化人工智能產業佈局。杭州市加快建設杭州未來科技城人工智能小鎮、青山湖科技城微納智造小鎮、杭州(濱江)高新區人工智能產業基地、錢江世紀城ABC 產業集聚區等產業平臺,重點發展新型通信及網絡設備、智能軟硬件、智能機器人、無人機等智能終端及基礎產品,積極推進智能安防、智能交通、智能環保、智慧醫療等智慧應用行業,努力打造全國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引領區。

寧波市重點建設寧波高新區智能硬件園區、餘姚智能新業港、寧海智能汽車小鎮、北倉智能芯片基地、郭州智能家電基地等產業平臺,發展智能機器人、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製造裝備、智能家電、智能芯片等智能終端及硬件和智能信息基礎材料,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高端製造為核心的產業體系。

諸多人工智能“好底子”,讓浙江擁有了成為“新貴”落戶的重要因素之一。國內一批商業嗅覺靈敏的企業下了先手棋,紛紛在杭州佈局人工智能領域。

去年9月,杭州市蕭山區與國內人工智能技術龍頭企業科大訊飛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標誌著科大訊飛項目正式落戶杭州。未來雙方將在互聯網+政務服務應用、智慧教育應用、人工智能+智慧醫療應用、人工智能+智慧管廊和智能城市規劃等方面開展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服務2022年亞運會,打造智能亞運,進一步推動杭州人工智能產業集群打造和智慧城市發展。

隨著科大訊飛浙江總部的落戶,10月份商湯科技在杭州建立了第三個區域總部。在今年7月份拿下了浙江省首個無人駕駛車牌模塊後,商湯科技經杭州市及蕭山區政府批准,其無人駕駛中心項目已在蕭山劃定封閉式路段,並完成了無人車專用車庫的打造,將大大加速無人駕駛車輛的開發。

此外,商湯科技還成功推進了浙江大學聯合實驗室、本田自動駕駛等一批重大項目,商湯科技集團子公司浙江商湯炬瞳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商谷投資有限公司等,均已完成註冊並全部落地在蕭山錢江世紀城。

據瞭解,商湯科技將在錢江世紀城重點發展無人駕駛中心、AR科技創新中心、三維視覺聯合實驗室三大產業項目。未來3~5年,商湯科技計劃在杭州蕭山投資10億元資金,以“中國V谷”為目標定位,助力打造智能視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目前,科大訊飛、北大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阿里巴巴“城市大腦”、網易人工智能、商湯科技、傳化智聯等一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相關產業龍頭企業及高成長性企業相繼落戶杭州,浙江正逐漸成為一片人工智能科技創新熱土。

近年來,浙江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政府層面給出了不小的支持。根據浙江省的規劃,力爭到2022年,將培育20家國內有影響力的人工智能領軍企業,形成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500億元以上,帶動相關產業規模5000億元以上,為浙江人工智能產業領先全國打下基礎。

同時,到2022年,佈局建設5個研發平臺並推動成為國家級人工智能創新平臺,壯大人工智能高端人才隊伍,成為全國重要的人工智能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集聚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