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生活一個月,您選哪兒呢?我們家選菲律賓

為什麼是菲律賓

三年前——2015年,我家爸爸還在北京的公益機構工作的時候,機緣巧合,他得到了一個到菲律賓教會學校(我們不信教)學英語兩個月的機會。那時候老大4歲,老二1歲半。我們一家四口在那邊過了春節,老二上了一個半月的國際幼兒園,跟爸爸同一個校園(AIIAS)。

也許那一次我們運氣真的已經到了極致,也許男生和女生差別也是很大,當我懷著複製老大三年前幼兒園經驗的願望再次把4歲的老二送進另一所國際學校的幼兒園時,並沒有那麼順利。以至於非常懷念那可遇不可求的Ruth老師(墨西哥人)。

在外生活一個月,您選哪兒呢?我們家選菲律賓

可以“去哪兒”的爸爸

我們是幸運的,爸爸在回國第二天就恢復了消失不見的忙碌節奏,他能捨出這一個月的時間陪我們去菲律賓待一個月,太奢侈了。

性價比最高

從三年前的國際幼兒園經歷之後,我有幸遇到了自如老師,我家老大的英語啟蒙,像是給自如老師的英語自然習得方法做了最好的一個廣告,這次重返菲律賓,當老大用流利的口語在學校學習及與人交流中如魚得水時,我很欣慰自己走了這條路,自然習得的方法和菲律賓之旅一樣,效率最高,性價比最高。

我也想去歐洲,但從學英語的角度,歐美澳都太貴,我們要去,也要等孩子大一些,英語已經有基礎了,也有了一些歷史人文的底蘊,能粗略看得懂各種建築和藝術才值。

在外生活一個月,您選哪兒呢?我們家選菲律賓

在外生活一個月

爸爸是這次6個家庭10個孩子生活學習行程安排的負責人,錢上面沒賺沒賠,但投入了很多精力和時間。只因為我們有一個單純的願望,如果每年都有這麼一個月,可以約上幾個大人孩子都比較熟悉的家庭一起在外生活一個月(未來可能不限於菲律賓),那本身就是非常美好的事情;如果未來因組織活動再把我家的旅費學費賺出來,就更美好了。

用“在外生活一個月”更加貼切。因為這不是隻花錢就得到一站式服務的遊學,也不是以遊玩為主,雖然讓孩子上國際學校是主要內容,但這一個月我們自己做飯洗衣、認真陪孩子、利用週末時間遊玩、充分體驗當地生活,會實現很多目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家人一起——在外生活一個月。

在外生活一個月,您選哪兒呢?我們家選菲律賓

國際學校BIS

BIS是一所韓國人在菲律賓開辦的國際學校。都說菲律賓就像韓國人的後花園,不但路上到處都是韓國餐廳和韓國人專屬的教堂,很多學校也都是韓國人開的,就是為了他們本國的孩子留學歐美前打好英語的基礎。

師資主要是韓國人和菲律賓人,學生除這兩國以外,還有少量來自其他國家的,比如日本、俄羅斯、德國和非洲國家。

這個學校從幼兒園到十二年級都設置齊全。我們這10個孩子,按照年齡和英語水平(入學時候有測試)插班。上午他們就跟著這些年級上正常的課程,包括數學、科學、音樂、美術等;下午,學校給這10個孩子安排了ESL(專門的英語讀寫)課程。

在外生活一個月,您選哪兒呢?我們家選菲律賓

趕上了個節日

運氣不錯,趕上了個菲律賓的節日。跟宗教沒什麼關係,主要是提倡人們健康飲食保持良好身材(菲律賓街上因肥胖而“自帶游泳圈”的人真的很多)。剛好可以讓家長參觀,於是,幾個孩子在自己所在班級參與演出,唱著幽默而歡快的跟蔬菜有關的英文歌,也留下了寶貴的回憶。

老大啊扮演的是eggplant(茄子), Mio kou扮演的是pak choi(一種小白菜),David扮演的是onion(洋蔥):

Thomas和班上另外一個同學一起扮演的是Mr. Potato(土豆先生),可能老師是故意按照個頭安排角色的吧:

Kira和Michael扮演的是胡蘿蔔:

在外生活一個月,您選哪兒呢?我們家選菲律賓

老師們都不錯

要數一年級的Donna老師給我印象最深,所以老大也是很幸運。每天老大放學回來會跟我說一些學校裡的事情,也說起她最喜歡Donna老師。到臨別的兩天,三個在一年級插班的孩子不斷收到老師的禮物,先是點心(每天上午和下午孩子們要自己帶點心),然後是告訴家長回到中國才可以拆開的“驚喜”(是全班同學的合影和簽名):

Thomas所在的三年級同學,也都簽名歡送他,他也畫了畫送給同學們:

真可愛的Donna老師,就因為她帶著孩子們上的體育課,我家老大一下子愛上了呼啦圈。

在外生活一個月,您選哪兒呢?我們家選菲律賓

從聽說到讀寫的過渡

六個家庭各有收穫,我相信大家選擇這樣的旅行方式,都不是要立竿見影的效果,大家主要圖的是讓孩子接觸真實的英語環境,把英語當做工具與人交流、應用於學習和生活。但是,我家老大確實收穫非常大。

2015年一個半月的國際幼兒園之後,我在老大所在的幼兒園實踐英語自然習得兩年,因為精力有限,我兩個孩子的英語啟蒙,就主要靠這兩年我在幼兒園每週講的兩個英語故事。最近這一年,新的工作很累,我只能做到每週有兩個晚上講英語故事。也沒有任何精力關心她的讀寫。

這種建立界限、用故事當“主菜”的自然習得方式在我看來最大的優點就是效率高,然後是省錢,但條件是,家長肯花時間備課,肯為孩子“表演”。

但這次在菲律賓的一個晚上,讓我收穫了幾年努力下來的“爆發”。

Mary和Eliias是一對男女朋友。女生是西班牙和華人混血,即將前往廈門當英語外教;男生來自剛果,黑人,在讀經濟學博士。

他們二人到家裡來做客,剛開始,兩個孩子都躲進房間裡。Ellias很喜歡孩子,也很有策略,他主動到房間裡找他們。 我在跟Mary聊天的時候,就聽見房間裡傳來串珠一樣的笑聲,三個人玩得很歡樂。更重要的是,老大用流利的英語跟Ellias交流——這是我第一次親耳聽到她跟老外流利地說英語。Ellias走時,老二也很大方地說了句 See you tomorrow! Ellias對我說,老大的英語可以達到跟人對話的程度,老二不太敢開口,但可以聽懂很多。

在外生活一個月,您選哪兒呢?我們家選菲律賓

第二天早上我就跟自如老師彙報了這個驚喜。

然而,就在這個月學習快結束的時候,老大拿回來家庭作業要求家長簽字,我又親眼見到了她能認出一些單詞、讀出已經學過的課文,並在老師的指導下寫出自己的短作文(兩三個句子):

自如老師說“這是各種爆發啊!”

是的,一旦聽說的基礎打好了,過渡到讀寫是非常容易而快速的事情。當然,老二這裡,我還會繼續每週兩個故事;老大的讀寫路也還很長。

但菲律賓這一個月,對我給孩子的英語啟蒙來說,顯然是給了個大大的肯定。

敬請期待我們更多的小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