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二十年,中國樓市的新套路,立竿見影還是南橘北枳?

前言

(正文閱讀時間2分鐘)

未來二十年,中國樓市的新套路,立竿見影還是南橘北枳?

作為我們改革開放先鋒的深圳在此次“新房改”中再次打響第一炮,8月3日,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發佈《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的意見》它會是中國樓市的分水嶺還是如往年的政策一樣成為過眼雲煙呢?


核心內容是房屋用途規劃

未來二十年,中國樓市的新套路,立竿見影還是南橘北枳?

首先看長期的規劃,截止2035年深圳將籌集建設各類住房170萬套,而如何讓分配成為此條方案的核心內容

第一類:商品住房,中小戶型商品房為主,佔比40%,此條迎合有能力買商品房上車的人。

第二類:政策性支持住房,佔比40%,人才住房和安居型商品房各佔20%;

人才住房,不限租售,90平米以下為主,租售價為市場價的6折;

安居型商品房要求深圳戶籍,不限租售,70平米以下,租售價為市場價的5折。

第三類:公共租賃住房,佔20%左右,中低收入人群,30-60平米為主,租金為市場價的3折,特困人員租金甚至打1折。就是說,保障房佔比60%,包括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總量不少於100萬套,商品房佔比40%,大概只有70萬套。


從以上些房屋的供應分類中能體現出什麼隱性信息呢?

未來二十年,中國樓市的新套路,立竿見影還是南橘北枳?

1、 商品房總量已經下降至50%以上,開發商已經不是主角。

2、 主角是以政府為主導的民生住房體系(中國樓市的主導方並沒有變,還是“政策市”)

3、 兩個體系,民生福利性質越大的住房,戶型面積越小

4、 民生住房體系都有保護戶籍人口的條款,對於深圳,只有戶籍人士可以買安居型商品房,而非戶籍人士只能租房(低端)或申請人才住房(中高端)。

5、 保證小規模數量的商品房供應,穩住了房價也為高端需求提供了出口,又不至於商品房價格大幅下跌。


結語

當然說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兒,“十一五”“十二五”的人才房與租賃房的建設目標也只完成了50%左右,此次深圳的“新房改”可以預見的是在短期內會對低端市場造成壓力,對急於安家落戶的剛需來說是個好機會。中長期來看能否行之有效的降低整體房價,保障人們的住房需求還需邊走邊瞧。

讀者們怎麼看待未來樓市走向呢?

往期文章回顧

《 》

《 》

未來二十年,中國樓市的新套路,立竿見影還是南橘北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