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天下第一行書會選擇塗改那麼多的蘭亭序

為什麼天下第一行書會選擇塗改那麼多的蘭亭序

王羲之《蘭亭序》

在探討為何成為天下第一行書之前,我們先來簡單回憶下《蘭亭序》的創作背景,話說有一天王羲之和友人雅士會聚蘭亭(今浙江紹興西南蘭清)喝酒寫詩,大家喝酒喝到興頭,然後有人提議說,老王,我們把大夥兒今兒寫的詩編個集子,要不你給這個集子寫個序唄,然後王羲之於微醺之下,拿起一根硬毫小筆,健筆如飛,唰唰唰唰~

至少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塗改,本來這篇文章就是當場想的,更何況是醉後所寫,當然難免有瑕疵紕漏,但是也正因為這些塗抹,才愈發反映了他們的強大功底和當時真實情感的流露,也因此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同《蘭亭序》一樣有諸多修改甚至更多的還有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的顏真卿的《祭侄文稿》

為什麼天下第一行書會選擇塗改那麼多的蘭亭序

顏真卿《祭侄文稿》

這件作品同《蘭亭序》一樣,也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但由於顏真卿當時心情極度悲憤,情緒已難以平靜,錯誤之處增多,時有塗抹,但正因為如此,此幅字寫得凝重峻澀而又神采飛動,筆勢圓潤雄奇,純以神寫,得自然之妙。 通篇波瀾起伏,時而沉鬱痛楚,聲淚俱下; 時而低迴掩抑,痛徹心肝,堪稱動人心魄的悲憤之作。尤其是最後幾行到篇末,彷彿再度掀起風暴,其憤難抑,其情難訴。寫到“首櫬”兩字時,前後左右寫了又改,改了又寫,彷彿置身於情感旋風之中。長歌當哭,泣血哀痛,一直至末行“嗚呼哀哉尚饗”,令人觸目驚心,撼魂震魄。

為什麼天下第一行書會選擇塗改那麼多的蘭亭序

為什麼天下第一行書會選擇塗改那麼多的蘭亭序

顏真卿《祭侄文稿》 部分

包括蘇東坡的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同樣是飽含了東坡的人生體味與複雜情感。 《蘭亭序》同樣也是充滿感情的。三大行書的共同點都是坦白真率,是以真摯情感主運筆墨,激情之下,不計工拙,無拘無束,皆為隨心所欲進行創作的典範。

當然不是誰胡塗亂抹都能行的,人家這種開宗立派的大書法家在書寫技巧方面已經是再無可挑剔,所以能夠再進一步提升其作品的,便只有這份飽滿的真實的厚重的這震懾人心靈又看完會使人感動不已的——作者充沛的情感。

這個問題其實也反映書法的核心:究竟怎樣的書法才是好書法?

當代書壇,這是個很奇怪的現象:大家都困在一大堆比賽、展覽裡,一切都是圍著比賽和展覽轉。評委喜歡什麼風格?哪些小伎倆能增加評委的好感?用什麼顏色,能讓人眼前一亮?各種展覽培訓班滿天飛,專門教你怎樣投機取巧,取悅評委。講的不是臨帖,不是寫字,滿滿全是套路!為了入展,一味討好評委的口味,流水線般的培訓,千人一面的創作,出來的會是有個性、有情感的藝術嗎?

為什麼天下第一行書會選擇塗改那麼多的蘭亭序

書法它不應該一味迎合別人的喜好,更不應該是按模具生產的工業品。當獲獎、入展成為評判藝術價值的主要或唯一標準,這事已經有些荒唐了。為了入展而形成的套路,只會讓書法進入死衚衕。書法,在深入傳統之後,終究要回到個性和趣味上來。太功利、一味迎合別人,會越來越乏味。不如遵循內心,寫給自己。比如說,找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揀一些銀杏葉,隨手塗幾筆,給朋友寫一封信,閒下來了,寫寫日記,抄抄詩。有時候臨臨帖,有時候寫寫字,寫著寫著,有個字寫錯了,我們就將它塗掉,也沒有必要再換一張,畢竟國家現在提倡環保!書法人迎來了最好的時代,並非只有入展這一條路可走。書法是張揚個性的藝術。書法是抒發情感的藝術。我們沒必要討好任何人,少一點功利與套路,多一些趣味。只要書法有味道,足夠打動人,就一定能實現它的價值。

真正好的書法,不是為了迎合別人,而是表達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