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越涛:腹有诗书美尽人间悲与欢

导读:

蔡越涛,笔名越涛,江苏苏州人,被文坛誉为“当代李清照”。1989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新闻系。1990 年到郑州电视台工作。历任记者、编导、主持人。1993年至今担任省会电视台高层领导职务。1987 年开始发表作品。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日出日落》、《家里家外》、《独来独往》,短篇小说集《瓷狗》,电视连续剧剧本《江南风雨》、《豪门春秋》,并有近50 部电视专题片在中央台播出。其中七部参加国际电视节目交流。多次获国家级及省市级奖励,最新出版诗集《越涛词》(第一部)已入选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蔡越涛:腹有诗书美尽人间悲与欢

当代著名作家蔡越涛近影

对于“文艺女神”蔡越涛女士来说可谓是喜事连连——

笔者近日从中国作家出版社获悉,蔡越涛的古诗词《越涛词》第二部即将发行,诗集仍是由张玉太先生执笔。鲜为人知的是:《越涛词》第一部已成功入选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并且值得关注的焦点是第二次印刷已经上架,在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和当当网、京东等均有售。熟悉蔡越涛的朋友都知道,她曾多年手持金话筒穿梭于电视荧屏,长期担任省会台高层领导,却偏偏钟爱汉字的灵动,尤其喜欢在长短句里痴迷、沉浮。曾经由作家出版社推出的命运三部曲一一《日出日落》《家里家外》《独来独往》,倍受海内外读者青睐。2017年,蔡越涛更是以一部堪称中国当代《红楼梦》的鸿篇巨著《香玲珑》和词集《越涛词》大放异彩,二者可谓是珠联璧合,一度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著作。

蔡越涛笔耕不辍,在2001年—2007年,短短六年间里就相继出版了《日出日落》《家里家外》《独来独往》三部长篇小说。这三部小说,并称蔡越涛“命运三部曲”。当年,蔡越涛“命运三部曲”曾一度登上国内多家书店畅销书排行榜,并受到海内外读者追捧。

十年后,2017年她的第四部小说《香玲珑》横空出世。这部堪称“中国当代《红楼梦》”的情感佳作,围绕姑苏阊门大街宋、陈、岳三大家族的人物和命运次第展开,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当代知识分子的旷世绝恋,三大家族的命运兴衰,读来令人跟随剧情的发展,心潮澎湃,荡气回肠。

现实中,蔡越涛为人低调,心地善良,虔诚地在诗书海洋默默漂泊。她端庄大方,恬淡从容,是一名典型的江南女子。

笔者注意到,蔡越涛的长篇著作《香玲珑》《越涛词》(一)和《越涛词》(二)均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家出版社资深编辑,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委员张玉太老师作序,张老师驰骋文坛数十年,闻名遐迩已久,他曾为臧克家、贺敬之、李瑛等大家的作品担任责编; 为200多名中青年诗人、作家担任责编。通读全书,笔者认为序言中生动的比喻,灵动的想象, 神奇的构思,深远的意境,常常出人意料,让读者为之震撼。艺术的最高境界源自心灵内层的光芒,艺术像盏跳动的灯火,永远照亮人心和这个世界。为飨广大读者朋友,现将蔡越涛女士的长篇著作《香玲珑》《越涛词》(一)和《越涛词》(二)序跋选登:

蔡越涛:腹有诗书美尽人间悲与欢

作家出版社出版堪称当代“红楼梦”长篇小说《香玲珑》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在我的阅读视野里,蔡越涛是第一个撞入我眼帘的气质和才气俱佳的作家。从为她的长篇小说《日出日落》《家里家外》《独来独往》命运三部曲担任责编开始,很欣赏她为人处事的真诚善良,也很欣赏她作品中始终散放的贵族气质和激情四射的光芒。

因为对她颇有了解,所以一直抱有很高的期望值。果真,她沉寂了近十年之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部《香玲珑》着实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展读《香玲珑》全卷,作品不仅延续了她一贯的贵族气质、华美文风,单就融入故事情节的200多首诗词,即美不胜收,读起来口齿噙香,回味无穷。仿佛李清照、苏轼、辛弃疾等伟大的词人从远古走来,古韵古风翩然而至,有一种时空穿越的畅快,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品读其故事情节,更是波澜壮阔,纵跨半个多世纪,笔涉大江南北,国内国外,均给人以身临其境的亲近感。

姑苏阊门大街有着“金三角”美誉的宋、陈、岳三家是世交,关系密切。老宋家“捡拾的弃婴”外甥女香儿成人之后,三家晚辈的关系盘根错节,恩怨纠葛剪不断,理还乱,抓心挠肺,牵肠挂肚。

宋冠群身为苍生大医、名商大贾,为实现百年沧桑、百年奋斗、百年圆梦的宏愿,一生都在挣钱、育人、救人、行善。他年轻时风流倜傥,玉树临风,“问君妻妾知多少?天下粉黛侬在堪终了”。他与赵紫薇“眼波相缠,几分痴癫”的爱情故事,感染着读者。同时,也演绎了宋家三代女人的风华绝代。

宋书雅是英伦皇家医院外科权威,情感历程一波三折,充满浪漫色彩。但她一直在为香儿能唤她一声“妈妈”苦苦期待,“怎奈何,风吹秀发凭栏,心堤无处决”。

“金三角”的孙子辈个个出类拔萃,事业有成。但感情天地充满了戏剧性,苦辣酸甜,五味杂陈。每个人都是这台大戏的主角,缺一不可。

当爱情的大幕徐徐拉开,没有几个人能抵挡住她的诱惑。一旦套上了爱情的魔咒,人人都会有不一样的生命感悟。只是有的“心中只容得下一个男人”,有的却因为爱之深、情之切,爱得扭曲,不得不承受“如果有来生,我还爱你”的泣血悲怆。既使是“骨傲三分,掷一块痴狂”,也经不住对爱情的好奇,“投石问蛙,水溅花,倒惊一树鸟飞”;可以是“想你心头花样美,俏丽裙边为你媚”,“待良辰美景启幕,衣袂飘飘惊鸿舞”的美好期盼;可以是“凝霜疏隔,相思声声颤”,“望叹悲欢,谁与共尘缘”的哀怨惆怅;可以是“春风有意,莫等朱颜瘦”,“红尘中等待,倾一世花开”的激情满怀;可以是“回眸已是菱花迟,片片成痴”的凄苦离愁;可以是“一处独欢,饮恨尘缘断”,“心已葬,再无同路承欢”的恩断义绝。最终挡不住“弹指风华谢鬓间,惊魂梦断珠泪残”,“莫道苦情缠,不曾如初,何愁悲画扇”的红尘哀叹。

宋香儿从小受良好教育,勤奋好学,知书达礼,懂得正派做人,一心向善,为人真诚,并写得一手好诗词。她立志成为外公那样受人尊重的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桃李满天下;一心实现外公的百年沧桑、百年奋斗、百年圆梦的宏愿。她成功了,成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学者。事业上,一片大好春光。她的气质高贵与优雅,永远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但她性格中有任性固执的一面。比如与母亲的关系;再比如少女时期,由于被流氓袭击,心里留下阴影,所以总是紧紧地包裹自己,戒备森严,给人以不食人间烟火的清高冷艳,拒人于千里之外。她固执地认为,陈亮看过她的身体(准确说是看到过乳房),就应该是她今生的男人,而且是唯一的男人,从而拒绝了她内心深爱的岳红军。岳红军对她的呵护对她的爱,是非同寻常的,可以说她是长在他躯体里的亲人,他的境界高尚而纯粹,“与君无话不从容”。结果却误会迭出,导致陈亮心灵扭曲,最终酿成大祸。她的前半生一直在与这两个男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中苦度。她崇尚择一人终老,守一人白头。

她与陈亮的婚变,给她致命地打击,“举杯邀风影缠绵,独斟一盏,与谁话思念?”在离婚、流产、失语失聪、抑郁症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怎堪红尘,哀断两茫茫。”但她相信爱情,为寻找那个能与其灵魂对话的爱人,苦苦挣扎……直到申达的出现,似乎改换了天地,使得她凤凰涅槃,脱胎换骨,终于把日子过成了诗,“两情相悦,欲把心承兑。”他俩的相遇,仿佛等待了千年万年,终于迎来了喷薄欲出的旭日东升。然而,“怎料世间事,两情最难猜。”使得她终将没能逃脱“花落飘零雨,空负前世缘”的残酷现实。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跨越半个世纪;个性鲜明的人物性格,恩怨交织的情感脉络,始终拨动着人们的心弦,令人屏气凝神,欲罢不能……可以说,《香玲珑》的艺术个性、风格,都极具魅力,其文学价值不可估量。

小说中的清辞丽句,叫人养眼又怡神,读她的作品,仿佛是在欣赏早春的梅树,那满枝的花朵,那淡淡的芬芳,恰似古人诗句中的意境,“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暗香”,不正是作者所酿就的书香么?〈摘自蔡越涛长篇小说《香玲珑》序言〉

蔡越涛:腹有诗书美尽人间悲与欢

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词集《越涛词》第一部

情入骨髓回环美尽人间悲欢

诗词是一种语言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感,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载体。自唐诗宋词达到登峰造极,超越者甚寡。但《越涛词》300首还是让人眼前一亮。

细细品读就会发现,既有对称美、重叠美、回环美,更有错落美,活泼多致,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作者多年的积淀,驾轻就熟,张驰有度。她用富有乐感、朗朗上口的语言表达,写尽人世间悲欢离愁,更把极度隐忍的心绪,化作抑扬顿挫的文字符号,最终实现情浓意满、又气度豁达的创作初衷。

首先,从《越涛词》可以捋出作者创作的情感脉络,把一个“情”字深入到了骨髓,细腻婉约,曲径通幽。让人在绵绵诗意的享受中体会“昨日一滴相思泪,今朝方知唇边苦。”“人间四月,浓情未许,一梦无寻处。”“红尘携手,莫问归途,哪管斜阳暮”的滋味;感知“夜阑忽听雨敲窗,披衣起,掠忧伤,思念汹涌,独自话凄凉。”“强欢颜,抛红豆,寄情明月黄昏后,磨人闲愁”的离愁别绪;奈何“朱颜临镜鬓霜姿,谁人识,残灯卷帘无他事。”“醉几重,落残红,轻舟邀月,叹人生匆匆”的宛惜遗憾;却落得“繁华褪尽万事空,春光萦旧梦,何日与君共”的尴尬境地;不禁要说“莫道苦情缠,不曾如初,何愁悲画扇”啊;却又婉转到“浓睡重,玉枕轻叩,醒时春已瘦。”实可谓耐人寻味。

其二,她善于营造夸张浪漫的氛围,天上人间,驰程漫游,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当读到“佛光摇曳,峰巅鹰天阙,蹄如滚雷山口裂,天驹成群涌泄”时,仿佛立刻置身于喜马拉雅怀抱,眼前是鹰旋马奔,虔诚的信徒匍匐前行;再看“甩纸泼墨一壁秋,画中深意君知否?北枕南卧掠碧逑。奈何我,天堑飞狐鹜悠悠”带来的冲击,似乎有了些许的醉意,飘逸若仙,有一种腾云驾雾的畅快美感。

其三,她更擅长情景交融、如诗如画,在感人致深的同时,享受醉心的美。她描述的“一方庭院满窗花。青藤摇椅,书香盈茗茶。揽一轮山月安家,随心遇城里乡下。清风绕肩闹狗娃。院里书声,院外话桑麻。对酒当歌杯落霞,眼波里相缠情话。”形神兼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亦有情,声色惧佳地展现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美图美景。在《越涛词》中,美景美图,美不胜收。

其四,她常常把动词用得落地有声,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在“雪域明艳,圣途开天眼。不到西藏终生憾,神秘笼纱暮旦”的描述时,紧接着用“藏羚羊跪拜求”来渲染气氛,一个“跪”字,不仅“格桑花颤心肝”,人人都会为之一颤;在“梦里君郎会鹊桥。褐刺蔷薇,东篱满墙闹。吹面酥风眸底焦”的陈述中,随即用了“喜泣不觉唤声撂”的描写,突然跳出来的一个“撂”字,高坡陡起,令人仰止,大大增加了动感的美。其五,品读《越涛词》五卷,给人以这样的启迪:人,终归是活态度的。

文由心生,诗由情起。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洞察力,诠释人生繁杂历程中的苦辣酸甜,尤其难免被苦情纠缠,深陷世俗冷暖。当“奈何桥头等君同,三生三世与君共。”“此生同路,付尽痴情一腔”的海誓山盟付之东流,又看不透“星河暗淡凌波冷,残月倚楼影几重”时,只能苦苦挣扎。但“寂寞沧桑谁堪怜,风卷帘、人离散。花落飘零雨,空负前世缘。”“邀影成双,影已成荒”的“离散终幕曲”已经响起,虽说是“心已葬,再无同路承欢。”“怎奈是,冰清玉洁,傲一世冷霜。”性格使然,命运使然。最终做出气宇轩昂、且深厚磅礴的“大江东望,爱如潮,卷起万波风流。千年情怨,一笑付之洪宙。”“抬望眼,踏平酸与痛,任西东”的豁达人生抉择,个中滋味,回味悠长。正是“春去疏疏影,春留朗朗怀。”人生境界,不过如此。

如果要给《越涛词》界定艺术风格,从词的艺术角度来说,偏重于婉约。统缆词章,既有婉约派的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又有豪放派的气势回荡,意境雄浑。这种词的诗性独立意识和词的诗思探索,或者叫张力,佐证了《越涛词》的语境学养和魅力所在。〈摘自《越涛词》(第一部)序言〉

蔡越涛:腹有诗书美尽人间悲与欢

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词集《越涛词》第二部

锦心绣口吹兰气烟津玉露三月花

春去春又还,万物已涅槃。

我还沉浸在上部《越涛词》所营造的温婉缠绵、且又回肠荡气的诗情画意中,冥想着绵绵诗意带来的酣畅呢,而如今,大才女蔡越涛的同名作品第二部又摆上了我的案头。翻阅之际不禁感叹:第一部已是出手不凡,这第二部,又怎是一个“美”字了得!字里行间不只是“菊绕枕边月,闲云撩诗行。看淡聚散事,任岁月暖凉”的洒脱美,更是“一树梨花春带雨,柳浣东风衔旧梦”“痴情如我种红豆,缕缕相思待秋收”的红尘大幕已经徐徐拉开,“乱红飞度摇烛影,梦醒方知春睡重”的“那一岸晓风”牵动我的视线,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在绚丽秀柔的文字里蕴藏着恬淡的向往和美丽的哀愁。

品读《越涛词》第二部犹如锦心绣口吹兰气,烟津玉露三月花,如沐春风,如饮甘霖,美不胜收。蔡越涛把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情感美、意境美、人格美做到了完美统一,美到令人拍案叫绝,不忍释卷,从中享受当代中国好词的精神大餐。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悠悠五千年,诗词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在中国文学创作中处于重要地位。蔡越涛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学习词作,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人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纵观中国历史,一些有成就的人,名门望族,各界精英,往往是热爱诗词、饱读诗词、善写诗词,从诗词中陶冶情操、汲取力量的人。例如古代的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现代的毛泽东等,诗词成就光耀千古。

中华诗词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严格的格律韵脚、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沣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是中华诗词美之所在,是中华数千年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在当代中国,诗词已经深深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蔡越涛作为电视媒体人,长期与镜头打交道,体察生活更加直观,也更加深入浅出。她将自己的审美体验、内心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形成一种艺术境界。她的《越涛词》第二部在文字美的同时,画面感丰富灵动,仿佛每首词都可以闻到一幅幅画面的呼吸。诸如:“天山白云漫渡,牧笛横吹绝伦。骏马踏花四蹄香,牛羊八方成群。苜蓿碧翠锦毯,长调悠扬黄昏。君郎把酒逞英豪,雄鹰舞透祥云”的描写,把带有浓郁草原气息的美景美图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似乎触手可及。

世间万千事,谁人不困情?

蔡越涛最擅长对人间真情的描写与刻画,即可感知其热情如火、对美好爱情憧憬的一面,亦可触摸其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情动眉弯,深入骨髓,直逼心灵。当被“仅凭一回眸,入情万丈,哪管白露降。“心事成潮,香襟湿,好梦难圆。怎奈何,一帘春色,空卷半帘薄寒”的复杂心情席卷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万般无奈,感慨盈怀,“临窗独坐夜阑珊,天幕横,月半弯,秋去冬来,垂柳枝已残。”“十里情歌起,隔岸飞花黄,梦还断桥西厢,恨夜长。”“痴情债,空哀叹,满城孤寂,一襟烟水寒。”即便是这样,却还能体会到“莫道离愁惊恨鸟,今宵一醉,任他桃花劫”的任性与孤傲,其人生况味,暖凉自知。

昨夜西风过,今朝叶见黄。

纵览《越涛词》第二部,总感觉被作者牵着魂魄似的,不由地从内心深处与词章息息相通共波澜,领悟人生是一个渐悟渐进的成熟过程。初心鬓云度,今宵叹香尘。深深地感知到词章融入了作者对人生、对爱情、对事业的思想感情,出神入画,刻骨铭心。诗词的语言是最凝练的,最精彩的字词或句子,好像人的眼睛一样传神。当读到“红颜色易衰,花开弹落弦。”“看千古风流人物,惜华年。”顿时生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同时哀叹人生的乖殊,“三千情丝抽尽,独自话凄凉。”“长风送秋雁,归期寄月钩。”一次次将离殇撕出一道道口子,一次次舔着伤口悟道自省,“踏破红尘三千丈,不过一帘梦。”与其是被红尘凡事折磨得遍体鳞伤,“倒不如,眉低一笑,任尔花开西东。”这里可以看出,词与作者忧喜相伴,一同成长。

离愁孤舟渡,恨别万里空。

“自古痴情多离恨,红尘多少事,都付戏言中。”人要想活的有尊严,得有栖身立命的活法,“若怀诗心吹兰气,何惧苟且偷平生。”“一朝红颜浣秋雨,尚有傲骨撑寒冬。”蔡越涛最终将“诗言志”的诗性特质锤炼得炉火纯青,“人格美”也上升到了更高层次,读起来酣畅淋漓。

蔡越涛曾经多年手持金话筒穿梭于电视荧屏,口才了得,文笔更是了得。在《越涛词》第二部中突出地感觉到,她词的诗性独立意识和诗思探索更加主动,词作的技术运用也更加严谨。读她的作品,总能给人以字字珠玑的畅快,语境学养老道深厚,文学功底可见一斑,真可谓兰章华韵,无论是思想表达,还是艺术表现,都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堪称难得佳作。尤其是金句灿若星辰,朗朗上口,必将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及烟波浩淼的文学宝库中的烟津甘露,滋养后人。〈摘自《越涛词》(第二部)序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