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推行“三小工程”破解产业到户 增收难题

贵定:推行“三小工程”破解产业到户 增收难题

今年以来,贵定县将产业发展作为脱贫退出的基本条件和有力支撑,以“五步工作法”和产业发展“八要素”为指导,在优化和壮大长效产业发展的同时,建立了发展小种养殖业、小作坊、小庭院等产业扶持到户项目的“三小工程”发展工作机制,着力构建了户有致富门路的“短平快”增收体系,破解了产业到户的增收难题。

贵定:推行“三小工程”破解产业到户 增收难题

资金到户机制,产业发展“短平快”。整合中央、省、州、县四级财政扶贫资金和财政涉农资金等,由扶贫部门和县财政部门根据全县各镇(街)贫困人口数量分配项目资金,并采取补助报账的方式,建立“三小工程”资金到户机制,以“户”为单位,建立起已脱贫户户均1500元的补助标准和未脱贫户户均2500元的补助标准,直接将资金安排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作为“本金”,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鼓励贫困户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有计划的发展周期短、见效快、收益好的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及小庭院经济等产业。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扶贫项目资金和涉农项目资金1601.82万元,帮助全县7295户群众发展“三小工程”,其中已脱贫户3760户,未脱贫户3535户。

贵定:推行“三小工程”破解产业到户 增收难题

聚小成大机制,产业发展长效化。在帮助农户实现“三小工程”短期增收的同时,以长效增收为目标,探索开展聚“小”成“大”发展工作机制,以村为单位,在充分统计和分析贫困群众“三小工程”产业类别、规模等基础上,按照全县“三长两短”(“三长”指:茶产业、刺梨、中药材长效产业,“两短”指:蔬菜、生态家畜短期产业)的产业发展布局,结合各镇(街)优势产业发展情况,有目的引导农户选择“三小工程”产业,有计划的分配“三小工程”产业发展资金,以千家万户的“小”产业,形成规模化发展的“大”产业。截止目前,“三小工程”贫困户发展蔬菜种植4.6万亩,占全县年发展蔬菜种植24万亩的19.17%;生态家禽出栏12.3万羽,占全县年出栏家禽67.13万余的18.32%。扶持贫困群众发展小种养殖(鸡鸭鹅等养殖和蔬菜食用菌刺梨等种植)4561户、小作坊(豆腐、米粉等土特产加工)336户、小庭院(小果园、小菜园、小林园)2398户,预计实现发展生产脱贫一批5689户22458人。

保障服务机制,群众认可促增收。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工作员的帮扶作用,建立和完善驻村干部 “三小工程”服务机制,从产业选择、生产资料采购、资金支付、项目报账等方面,发挥驻村干部的联亲帮扶作用,让驻村干部带“钱”、带“物资”进村入户,在增强驻村干部“帮扶能力”的同时,有效提高群众认可度。同时,统筹全县农技队伍力量,建立“一对一”技术帮扶机制,每村选派1名以上农技人员负责对各村“三小工程”进行帮扶指导;以村为单位,充分利用讲习所、农技夜校等,定期组织开展“三小工程”种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等教育培训30余期2400余人次。建立动态产销工作机制,一方面,整合全县村社合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资源,对种养殖规模相对较大、产量相对稳定的“三小工程”农户,采取与合作社合作保底收购的方式,确保产品销路;一方面,针对“小、散、杂”的“三小工程”农户,利用周边集市、农市等,加大对“三小工程”产品自产自销的保护力度,切实提高群众收入。

贵定:推行“三小工程”破解产业到户 增收难题

制作:龚新菊

审核:肖正乾

公众号及时发布“贵州最美茶乡”建设最新动态~

长按二维码关注

醉美云雾

Zuimeiyunw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