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萬山講《傷寒論》第02講《傷寒論》成書背景和流傳(下)

我想在座的不少是書香門第,你們可以到家裡去看看,看看自己家裡有沒有線裝書。當然宋代書《傷寒論》是找不到啦,其他的宋版書,那也棒啊,它也是價值連城的啊。

山東有個小學老師,有一天到鄰居家串門,發現鄰居老太太拿著抄寫的本子,在那裡剪鞋樣,說:“大媽,你這是什麼東西啊?”“我在這剪鞋樣啊!”他拿過來一看,他大吃一驚,居然是《永樂大典》。他說“大媽,大媽,你這東西怎麼來的啊?”她說:“我們祖上流傳下來的,我們世世代代拿著剪鞋樣啊!”他說:“你們祖上幹什麼的啊?”她說:“我們祖上義和團的啊!”大概義和團進北京的時候,在北京圓明園不是藏著《永樂大典》嗎?進北京的時候,八國聯軍也搶,義和團也搶,義和團他搶完他不知道幹什麼,回家後給他媳婦剪鞋樣,所以祖祖輩輩留著這個書,那紙也很好啊,剪鞋樣用。所以這個小學老師說:“大媽,你可別拿著它剪鞋樣,我想看看這本書。你要多少紙,要什麼樣的紙,我給你剪鞋樣用,把這本書給我吧!”她就把這本書給他拉。她不知道它幹什麼用啊。

好,這就是我們,象一個小小的故事一樣發現的一個《永樂大典》的手抄本的一個殘缺。

所以還有我們清代的陸心源,他是一個藏書大家,他的藏書稱號稱“皕宋樓”,你看這個皕字是兩個百,那就他為什麼取這麼一個藏書樓的名字啊?說明他自稱藏了200 部宋版書。我說一本宋版書就價值連程,那200 部宋版書,那相當相當地貴啊。陸心源在臨終的時候給他兒子說“這次可是咱們中國文化的瑰寶,你捨得身家性命也要保護好。”其實人各有志,不能強勉,他兒子喜歡錢,不喜歡書。在陸心源去世不多久,他就以一定的錢賣給了日本人。現在陸心源皕宋樓的藏書全在日本的一個寺院的藏經樓上,所好的是目前保全完好。所以有人說陸心源的兒子是個賣國賊,可是從我們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呢,他沒準為終日文化的交流

作出了一點成績。或者說,為保存這些書,你說咱們中國後來經常戰爭,而且人們對傳統文化又不怎麼重視,沒準拿到日本,到現在還保存得很好,是吧。不過咱們中國的學者要求要看這些書的時候要花錢啦。

現在據說看這些書的時候花的錢比當年陸心源的兒子得到的錢要多得多啦。所以有時候散落在民間的一些古典的東西就不要太輕視它。

非常遺憾的是,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大陸,還是臺灣的故宮博物院。

我去年和前年都上臺灣去,特意的向故宮博物院瞭解有沒有宋版《傷寒論》,都沒有啦。沒有宋版《傷寒論》我們怎麼知道在宋代有一本宋版書呢?這就仰賴於明代的趙開美。宋代國家校正醫書局校勘刻印的《傷寒論》的時間在宋治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065 年,到現在是一千年,一千年這書就找不到了。所以我們在版本史上把它叫做什麼呢?把它叫做宋版,宋版《傷寒論》,或者叫做治平本《傷寒論》。宋版也罷,治平版也罷,找不到。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是明代的趙開美在萬曆27 年,也就是公元1599 年。你看從1065 年到1599 年也不就是500 年左右的歷史嗎?

到趙開美的時候這個宋版《傷寒論》已經幾乎找不到了,所以趙開美他才刻,他是一個刻書家,又是一個醫學家,又是一個出版商。那麼他最先刻的是什麼呢?刻的是《註解傷寒論》,《註解《傷寒論》》是成無己,一會我會談到,成無己在《傷寒論》的基礎上加了註解,給他叫《註解《傷寒論》》。然後又刻了宋英公的《傷寒類證》,《傷寒類證》是宋英公這個人研究《傷寒論》的過程中,把《傷寒論》以證候進行了歸類,便於人們學習。又刻了《金匱要略》。刻完這三本書以後,有一個朋友拿來一本書,給他看,說趙先生啊,你看我這是什麼東西呀?他一看是宋版的《傷寒論》。

我剛才說了,宋朝皇帝為了讓老百姓能夠買得起《傷寒論》這本書,刻了大字,又刻了小字,大量的刻印發行,他看到的是小字本《傷寒論》,總而言之是宋版《傷寒論》。一看這《傷寒論》,他知道成無己的註解,不是宋版《傷寒論》的原貌,而是他有些內容給刪節了。才知道成無己的註解不是全的。於是乎他又刻了宋版《傷寒論》。他叫什麼呢,叫《翻刻宋版傷寒論》。

這四部書刻好了以後,一、二、三、四,他給他父親看,說老爸你看,我把張仲景的這四部書刻好啦,您給取個書名吧,叫個什麼書名好呀?他爸爸說叫《仲景全書》吧。這個兒子很孝順,說:“好好好,您取的名字太好啦”。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是趙開美在萬曆27 年,也就是公元1599 年所刻的《仲景全書》中的《翻刻宋版傷寒論》。但是哪個時候沒有照相技術,也沒有複印,他是臨摹著宋版《傷寒論》來刻的,每一頁有多少行,每一行有多少字,他都摹仿下來。甚至字的筆畫的走向,他都在摹仿宋版,所以他逼真於宋版。

正由於趙開美所刻的《仲景全書》的第一部著作《翻刻宋版傷寒論》能夠流傳到今天,才使我們能夠大體瞭解宋版《傷寒論》的原貌。所以這樣的話,趙開美也是《傷寒論》的流傳過程中功不可沒的一位醫家。

今天在世的,保存著的,我們知道的趙開美所刻的《仲景全書》還有幾部呢?只有五部,北京圖書館有一部。我去看的時候他不讓我看,說這是善本書,我們已經封存起來了,你只能看作為膠捲的。那麼中醫研究院圖書館有一部,我去看的時候,要開上我們大學的介紹信,然後看的時候讓我戴著口罩,不讓我帶鋼筆,怕鋼筆水給滴在上面。這是我想是十年前吧,我去看過這本書。

後來,範行準先生家藏一部《仲景全書》,他也捐獻給中醫研究院圖書館了。那麼後來我知道這個消息以後,我又第二次去中醫研究院圖書館,我說我要看看範行準先生捐獻給你們的那本書。當我拿出來一看,一比較,範行準先生捐給中醫研究院圖書館的那本書和中醫研究院圖書館原來藏的那本書是同版刊本,就是同一個版的刊本,那麼中醫研究院就有兩部了。

還有一部是在瀋陽,再有一部是在南方,是在廣州還是什麼地方。

那瀋陽那一部和南方那一部我都沒有看到,我只看到了北京這三部。北京這三部是同一個版的刊本。我想我明天,我今天忘了帶,明天我把北京圖書館的那個膠捲,作為膠捲給拷貝以後,然後,因為它是翻轉片,它是讓你在縮微閱讀器上看的,然後我把它放大成照片,再用複印機複印,然後我把複印的材料拿來給大家看看。把那個照的照片拿來給大家看看,就知道趙開美所刻的《仲景全書》的《傷寒雜病論》原來是什麼樣子。這個《傷寒論》原來是什麼樣子的,從宋代國家醫校正書局到今天,又有了八百多年或者一千年的歷史。

我們國家在1982 年,國務院成立了古籍整理領導小組,由方穎副總理做領導小組組長,所以對中國的各個行業的古代的書籍都進行了整理,醫書當然也不例外。所以整理《傷寒論》的任務就交給了我們學校。那個時候任應秋在世,劉渡舟也在世。沒想到這個工作還沒有開始的時候,任應秋老師就生病了,很快就去世了。那麼主要由劉渡舟老師來主持這件事情,當然我也來參加了。後來呢,又把錢超塵老師也吸收進來。所以我對這個版本進行了系列的考證,我為什麼有機會能夠看北京圖書館的書,又能夠拷貝下來,又能夠去中醫研究院圖書館來看這部書呢,那麼就是為了完成我們這一項《傷寒論》的整理研究這項工作。我們就在趙開美《翻刻宋版傷寒論》的基礎上進行了漢語、校勘、註釋,在1991年出版了《傷寒論校注》。

如果說我們的一版教材、二版教材、四版教材、五版教材,底本用的是趙開美的《翻刻宋版傷寒論》的話,我們現在的六版教材,都是用劉渡舟老師主編的《傷寒論校注》。現在我們的五版教材,因為他們看不到趙開美的《翻刻宋版傷寒論》原貌,那麼用什麼底本呢,是現在國家認可的《傷寒論校注》,是當代《傷寒論》的最好的底本,它是1991 年出版的,是最好的底本。所以如果再過500 年,趙開美的《仲景全書》中的《翻刻宋版傷寒論》大家已經看不到的話,哪個時候會說劉本。

這樣的話,我們回憶一下,在《傷寒論》的流傳過程中,有哪些醫家是我們必須要記住的呢?首先是作者,張仲景,在公元200 年前後,他寫了《傷寒雜病論》十六卷。那麼隨後,他的學生王叔和在他去世以後,也就是二三十年之後,把他老師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十六卷遺留下來的殘卷收集、整理、編次,由於內容不全,把它改名為《傷寒論》十卷二十二篇。儘管在唐代國家考試醫官的時候,已經廣泛的考試《傷寒論》,但是在唐代沒有一個單獨的《傷寒論》的本子,不過我們很高興的是孫思邈的《千金翼方》《千金要方》和王燾的《外臺秘要》都收入了《傷寒論》的內容。最重要的是宋代國家校正醫書局林億、孫奇、高保衡他們在宋治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065 年,正式刻、校勘、發行、刊印了《傷寒論》十卷二十二篇。從此《傷寒論》才有了定本,使宋版能夠流傳到今天的,仰仗於明代趙開美在萬曆27 年,也就是公元1599 年,在他刻《仲景全書》的時候,第一部著作就是《翻刻宋版傷寒論》。而我們當代又有以劉渡舟教授為首的所寫成的《傷寒論校注》,可能就是後世的《傷寒論》所依據的底本。當然我們考試題庫的時候還沒有涉及到劉本,而只涉及到趙開美的這個本子。

在宋代國家校正醫書局工作期間,他還刻印了幾部書,這幾本書和我們《傷寒論》的版本有密切的關係,一部是《金匱玉函經》,一共有八卷,如果光看這個書名,很容易把它誤認為是《金匱要略》裡的內容,事實上它的內容和《傷寒論》是一樣的,它的內容和《傷寒論》同體而別名。什麼叫同體呢?內容一樣,只不過名字不同。《金匱玉函經》和《傷寒論》同體而別名,它的特點是“條論於前,會方於後”。就是《傷寒論》十卷二十二篇這個本子,比方說“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薔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下面就是桂枝湯的藥物組成。這是我們看到的十卷二十二篇《傷寒論》的原貌。但是在《金匱玉函經》說,原文完了之後,說桂枝湯主之,底下並沒有桂枝湯的組成,方藥組成在什麼地方呢?在後兩卷,後兩卷全是方子,前面六卷就是原文,所以它叫“條論於前,會方於後”,所以,它作為《傷寒論》的一個別本。

我有一次到我們中醫藥大學圖書館的教師閱覽室裡頭開架書,來找《金匱玉函經》,我在《傷寒論》的這個架子上怎麼也找不著這本書,我說怎麼這本書能沒有呢?因為這本書清代的陳世杰翻刻以後,我們人民衛生出版社影印過,我想找這個影印本。我突然想到我們圖書館的管理員會不會把這本書當作《金匱要略》,而放在《金匱要略》的架子上呢。

我到《金匱要略》那個書架上一看,《金匱要略》那個架子的第一本書就是《金匱玉函經》。後來我給圖書館的管理員說,《金匱玉函經》是《傷寒論》的別本,應該把它放到《傷寒論》的架子裡。

宋代國家校正醫書局既然刻了《傷寒論》十卷二十二篇,為什麼又要刻《金匱玉函經》呢?

這是因為他們在整理古書的時候發現有許多書在史書上有書名的記載,而實際這個書丟了,他們感到非常的可惜。所以他們只要見到有價值的書,寧可多刻,寧可重複,也不讓它輕易丟掉,說今後萬一《傷寒論》十卷二十二篇丟掉的話,我還有《金匱玉函經》八卷,仍然是《傷寒論》的內容,不過,由於《傷寒論》十卷二十二篇後來在廣泛的流傳,所以知道《金匱玉函經》或者讀《金匱玉函經》的人,逐漸就少了。但是流傳到今天,我們拿它作為校勘《傷寒論》的一部著作,有它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宋代國家校正醫書局在工作期間還做了一件和《傷寒論》有關的工作,就是有一個翰林學士叫汪諸,他在國家圖書館收集、整理這些古書的時候發現一堆蠹簡,就是蟲子吃過的、殘破的竹簡,竹簡上寫著《金匱玉函要略方論三卷》,他拿來一看,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什麼人抄的,上卷是論傷寒病、外感病的,和已經出版的《傷寒論》十卷二十二篇相比較,它的上卷是一個《傷寒論》的摘錄,由此可以推測中卷下卷是雜病部分的摘錄和婦人病方面的摘錄。汪諸就把這個殘簡給了林億、孫奇、高保衡,國家校正醫書局,他們看完了之後,把上卷的傷寒內容摘錄的這部分刪掉了,把中卷、下卷這兩部分內容重新分上中下三卷,也就是包括了雜病的部分和治療婦人病的部分,也包括了它的方劑,仍然把它叫做《金匱玉函要略方論》,簡稱《金匱要略》刻板發行,流傳到今天就是《金匱要略》。所以宋代國家校正醫書局在《傷寒雜病論》流傳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從宋代國家校正醫書局工作以後,《傷寒雜病論》才被真正分成了《傷寒論》十卷二十二篇和《金匱要略》三卷。

關於《傷寒論》流傳過程的大概情況,我們就介紹這麼多了,我們要求大家特別記住的是王叔和把《傷寒雜病論》整理成《傷寒論》。那麼宋代國家校正醫書局第一次校勘刻印《傷寒論》十卷二十二篇,從此《傷寒論》有了定本。明代趙開美的《翻刻宋版傷寒論》收入了他的《仲景全書》,使我們今天能夠看到宋版《傷寒論》的大體的原貌。這些人在《傷寒論》的流傳過程中都是功不可沒的,我們都應當記住他們,而我們的題庫裡都有他們的名字。今天的課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郝萬山講《傷寒論》第02講《傷寒論》成書背景和流傳(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