噓!聽泌尿外科專家說幾個成功病例……

定期傳播正確健康知識,歡迎轉發科普文章,關注公眾號,定有不一樣的收穫。

民間有個比喻,說泌尿外科的醫生就是“通下水道”的,言下之意,泌尿系統和下水道有異曲同工之處。好吧,通下水道就通下水道吧。

專業“通下水道”近三十年,我的工作就是跟泌尿系統內的各個器官打交道,雖然男女有別,但是來來回回總也離不開腎臟、輸尿管及膀胱等。同一個系統,病卻各不相同。

噓!聽泌尿外科專家說幾個成功病例……


1

“我寧願死,也不要帶造瘻”

45歲女性

剖腹產時院外誤傷輸尿管

喜得二胎,本來皆大歡喜,如果沒有其他意外的話,便是完美。可是,偏偏就在剖腹產的時候,誤傷了輸尿管,從此輸尿管和膀胱,天各一方。

在外院,她做了輸尿管皮膚造口,這意味著,往後餘生,“尿袋”都將一路相伴,“我寧願死,也不要帶造瘻”。她怎麼也不會想到,這輩子最大的心願,居然是輸尿管和膀胱能再次接上!

7釐米,是她的輸尿管和膀胱之間,無法逾越的距離。有醫生建議她切腎。

她找到我時,我給的建議是自體腎移植,也就是說,把腎臟移位到同側盆腔裡,由此縮短輸尿管和膀胱之間的距離。

手術非常成功,既告別尿袋子,又留住了腎臟,現在,她用手就能摸到被移位的腎,那是一種莫名的心安。

2

我本獨腎,奈何坎坷

40歲男士

天生獨腎

他天生只有一個腎,原本一切安好,直到被診斷出患上覆雜性腎腫瘤。獨腎裡長了三個惡性腫瘤,最大的有5CM,而且位於腎門中央部位,手術難度可想而知。

“本來就只有一個腎,萬一再出意外,豈不是要沒命?”看著這個中年男人像孩子般忐忑,我給出了一個方案:把腎整個切下來,放到手術檯上,迅速低溫灌注保存,在臺下從容完整剝離掉腫瘤,仔細縫合創面,處理乾淨後,再裝回去。

聽著像腦洞大開,但可能是我表現出來的胸有成竹讓他安心,他的表情,無異於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他接受了這個方案。

於是,一例自體腎移植手術就此順利完成。

如今,他依然是“腎鬥士”。

3

“回家等死?我才20歲,不想死啊”

20歲男生

輸尿管下段腹腔漏

20歲的他來自大山,輸尿管下段狹窄積水,曾經做過手術,卻落下手尾,有了併發症,兩年來,時不時肚子便被液體充滿,鼓了起來,“抽水”之後,兩三天後又“故伎重演”,如此反覆發病,被診斷為肝硬化,有醫生讓他回家等死。

可他才20歲,應該有大把世界,他不想死。在上帝為他關上一扇門的時候,我很幸運能夠成為那個幫他打開一扇窗的人。

仔細觀察CT片子,原來是一側輸尿管太調皮,脫出來了,一側尿直接排在了腹腔裡,輸尿管跟周圍的腸子黏連在一起,所謂腹水,原來是尿。

診斷明確後,我既欣慰又悲哀,欣慰的是,一個年輕的生命不必無謂逝去,悲哀的是,現階段的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許多地方缺醫少藥,很多疾病被誤診。

我重新把輸尿管接到膀胱裡,一個20歲的生命,自此得以延續。不管他之前經歷了怎樣的泣不成聲,但願往後能被世界溫柔以待。此刻活著的感覺,他比誰都懂珍惜。

4

你是切膀胱呢?還是帶造瘻呢?

哪個我都不想要!

60歲大爺

膀胱癌

按照國際指南和國內慣例,浸潤性膀胱癌患者需要把膀胱全切掉,終身帶著造瘻,也有人會選擇用腸子凹造型做成新膀胱,但因腸子不能完全替代膀胱功能,所以術後均有不同程度併發症,尤其是漏尿,這些都大大影響著病人的生活質量。

都說四十不惑,可是,六十歲患上膀胱癌的他,怎就迷惑得像個毛頭小夥?

不想切掉膀胱,也不想帶造瘻,那我們就試試局部根治性電切,外加輔助性治療,只要技藝精湛,同樣也能達到治療目的,而且費用還大幅降低。

採用這個方案後,大爺的生活質量大大提高,不用擔心隨時可能漏尿的尷尬,五年隨訪,目前膀胱功能良好,沒有腫瘤復發。

從醫近三十年,經手看過的患者不計其數。我要感謝我的患者,是他們的信任,給了我無窮的動力,讓我一生孜孜以求,為治癒他們的疾患,挽救他們的生命,奉獻了自己的微薄之力。醫路很長,願我們醫患聯手,共同抵達健康的彼岸。

——泌尿外科主任鄭清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