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叫趕集南方有的叫趕場,小時最熱鬧的地方,網友說:回不去了


以前,在很多地方都會有鄉場,每10天裡有三天時候被約定俗成為趕集日,在南方有的地方叫趕場天,這日子一般都是農曆的3、6、9或者1、4、7等。只要到了趕集日這一天,四面方八方的群眾都聚到鄉場上,賣農產品、小商品,修補物品等等,非常的熱鬧。很多小孩子是最盼著這一天的,因為父母趕集後,一般都會獎賞給孩子一些平日吃不到的小食品,那味道,吃了可以在嘴裡香三天,長大後都還能記得。

一位修鐘錶的老師傅正在攤子前為客人修手錶,一般這樣的師傅有的會算著不同的趕集日,去不同的鄉場上攬生意。

一位從家裡做好的肉食半成品拿到鄉場上販賣的商販。

趕集日、趕場天也是很多農村老人和老朋友聊天的好時候,到了鄉場上每人叫上一碗茶,可以擺上半天的龍門陣。

集市上掛滿了各類衣服,這些商販一般都是算著各個鄉場不同的趕集時間,在各個鄉場上販賣,我們當地叫做:趕轉轉場。

一位老人拿著自己編制的竹藝在街邊叫賣。

只要是趕集日,鄉場上這樣的農資器具是應有盡有。

一位老人在購買編制的竹藝品。

趕場,又叫趕集,最具中國風味兒的民俗,流行全國各地。南方很多省份叫“趕場”, 北方叫“趕集”, 雲南叫“趕街”,各地叫法不同。供買賣雙方進行商品交易活動地方,每當傳統節日到來時,農村趕場更為熱鬧。可惜現在不多了,也沒有了以前的熱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