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櫻桃設施栽培應注意的這幾個問題!

大櫻桃設施栽培上市早,效益高,同時可以克服露地栽培難以解決的花期低溫凍害問題,產量穩定,近幾年發展較快。目前生產上主要存在著打破休眠技術、受粉問題和產量不穩定等難點,需要在生產中注意以下幾個關鍵技術問題。

1、品種與產量要得當

大櫻桃設施栽培品種應以需冷量較少的早熟品種為主,如紅燈、意大利早紅、早大果、芝罘紅等。也可在以早熟品種為主的前提下,適當選擇優良的早中熟品種,如先鋒、美早等,以延長上市期。晚熟品種一般不宜進行保護栽培。

大櫻桃設施栽培投入大,成本高,為了縮短回報週期,實行設施栽培大櫻桃的樹齡最好在5年以上,產量穩定在500公斤/畝左右時進行,否則效益不明顯,投資回報期長。

大櫻桃設施栽培應注意的這幾個問題!

櫻桃背景

2、棚體構造要科學

設施栽培的大棚,除要堅固、抗風、抗壓外,還要便於管理,有利於大櫻桃正常生長髮育。因此,在建造大棚時要特別注意大棚的走向、面積和高度。從實踐看,南北走向的大棚,相對東西走向的大棚棚內光照均勻,溫差變化少,技術要求不嚴,管理也比較方便。所以實行設施栽培的大棚最好為南北走向。大棚的面積沒有固定的標準,多根據園地的實際情況而定。但大棚的面積過大,管理不方便,面積過少,棚內晝夜溫差變化大,對大櫻桃生長髮育不利。根據實踐經驗,單體大棚的面積以400~667平米為宜。建造大棚時,要特別注意大棚的高度,不能讓棚面緊靠樹冠,至少要留出50釐米的空間,大棚的兩側也應留有一定的距離,否則周邊溫差變化大,白天上部光照過強,容易出現灼傷,引起落花落果。

3、扣棚升溫要適宜

大櫻桃有自然休眠的特性,大多數早熟品種均需要1200小時左右的7.2℃以下的低溫,才能通過自然休眠,煙臺地區大約在12月下旬至翌年的1月上中旬。設施栽培扣棚時必須滿足大櫻桃對需冷量的要求,扣棚的時間要適宜,在不具備管理技術和條件的情況下,切記盲目追早。扣棚過早,即使具備了生長髮育條件,樹體也不能正常生長,反而花期溫度低,花期過長,開花不整齊,增加了技術難度和管理強度,整體效益不理想。適宜的扣棚時間應在12月底至1月上旬。扣棚以後最好不要急於升溫,前幾天可先遮陽蓄冷,白天蓋簾,晚間揭簾,繼續增加大櫻桃對低溫的需要,5~7天后再開始慢慢升溫。但升溫不宜過急,溫度不宜過高,否則容易出現先葉後花和雌蕊先出等生長倒序現象。有取暖設施的,也不要經常加溫,特別要注意夜間溫度不能過高。在自然條件下,如果棚體保溫措施得力是能夠滿足棚溫要求的。只有在遇有特殊天氣,如低溫、霜凍時,才進行人工輔助增溫,以防止凍害的發生。

4、花果管理要強化

大櫻桃花果期對外界環境十分敏感,也是大櫻桃設施栽培管理的關鍵。大櫻桃花果期的管理應重點放在兩個方面:一是嚴格控制溫、溼度,其中溼度的控制重點在花期,溫度的控制重點在果實膨大期。花期棚內溼度不能過高,一般40%左右為宜。溼度過高,不僅影響授粉,而且容易發生花腐病,引起花腐和果腐。近幾年,大櫻桃設施栽培中花腐病的發生比較普遍,主要是棚內溼度過大造成的,應引起注意。為了降低棚內溼度,地面最好實行地膜覆蓋或扣小拱棚。地面覆蓋地膜或扣小拱棚,不僅能夠有效地降低棚內溼度,同時還可提高地溫,促進大櫻桃地上和地下同步生長髮育。果實發育是幹物質積累的過程,溫度的高低和溫差的大少至關重要。果實開始膨大以後,白天溫度應控制在22~25℃,夜間12~15℃,溫差保持在10℃以上,減少夜間呼吸消耗,增加物質積累,促進果實快速發育。二是搞好授粉。設施栽培棚內密閉,空氣流動性差,不利於傳粉,搞好輔助授粉至關重要。常用的輔助授粉方法有人工點授、放蜂。花量少時可人工點授,花量大時實行放蜂。放蜂一般每畝放蜜蜂1~2箱或壁蜂300頭左右。另外還可在盛花期噴施葉肥,如硼砂、尿素或磷酸二氫鉀等,使用濃度0.2%~0.3%。

5、施肥總量要增加

設施栽培大櫻桃整個生長週期比露地大櫻桃長,生長期長近3個月,營養需求和營養消耗都比露地大,所以在施肥上不能同露地,應適當增加施肥量和施肥次數,以滿足其生長髮育需要。大棚櫻桃與露地櫻桃一樣,生長髮育迅速,其枝、葉、花、果全是生長季的前半期完成的,不僅對養分的需求集中在前期,而且對樹體的貯藏營養依賴性極大。所以,為了增加大櫻桃的樹體營養和前期需要,在施肥上要重視秋施基肥和前期追肥。一般要求基肥要重施,比露地增加1/3,特別是優質有機肥要多施,確保每畝施3500公斤以上。追肥要比露地增加1~2次,並根據樹體葉相進行多次葉面追肥,以防脫肥,穩定樹勢,確保連年豐產豐收。

【本書選擇煙臺大櫻桃專家張洪勝《現代大櫻桃栽培》,點擊主頁進入專欄可查看更多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