儂好,中國的「大進口」時代

撰文|商業觀察家 顏菊陽

儂好,中國的“大進口”時代

中國今年最重要的大事件之一——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在上海開幕了。

這是中國,也是世界上首次以進口為主體的國家級博覽會。

按照商務部官方通報,首屆進博會有來自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600多家參展企業。其中包括200多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在國別中,參展企業數量排名前六的分別是日本、韓國、美國、澳大利亞、德國、意大利。同時有上百家港澳臺企業參展,中國館特設有香港進、澳門薈、臺灣親等港澳臺三大主題展區。

怎麼看進博會?有采購商概括:非常大、展商多、商品好。《商業觀察家》粗略逛下來,除了是用一天的時間,快速體驗了一場微縮版的異域風情遊,也認為進博會有不可忽視的三點價值:

1、這是全球貨品打進和擴大中國市場的絕好機會。

2、政府搭臺,供銷雙方實現低成本溝通的平臺。

3、助力國人消費升級,推動生產進步,擴大高質量產品的進口平臺。

中國早在50年代就開始在廣州舉辦國家級的出口博覽會,後來中國成了世界首屈一指的出口大國。現在又舉辦國家級的進口博覽會,還提出具體目標:未來15年,中國計劃進口總計30萬億美元的商品和10萬億美元的服務。不言而喻,“進博會”一定會促進進口的擴大。這是一個巨大的商機。

這個巨大的商機,換言之,是中國的“大進口”時代正款步而來。

大進口的增量

商務部預計,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超過10萬億美金的商品和服務。

配合國家進口政策的落地,各家企業都宣佈(領走)了各自的份額。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今天在全球進口領袖峰會上宣佈,阿里巴巴將在5年內完成全球2000億美金的進口額。網易考拉提出未來200億美金的全球直採計劃,在進博會宣佈與超過110家企業完成累計近200億人民幣的商品採購協議。蘇寧宣佈海外採購的訂單將達到15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200億元)。京東宣佈進博會期間預計直接簽約採購近千億元進口品牌商品。

“為了達成2000億美金的目標,阿里此前已成立北美、歐洲、亞太、東南亞、澳新等全球六大采購中心。未來5年,將重點在這些區域引進相關品牌和產品。”天貓進出口事業部總經理劉鵬介紹,未來5年做到120個國家和地區以上的貨品,商品從3900個品類擴充到8000個品類以上。

實際上,中國2012年就開始出臺相關進口支持政策,中國目前也是全球第二大進口國。中國進口占全球進口額的10%。

“大進口”時代的增量主要在哪裡?或者說如何加速海外商品的流通?

從消費人群看,增量或將主要來自:年輕化的新中產。

目前中國有3億中產,到未來,中國的中產階級會到5億。而天貓國際發現,在中國更多的新中產是由80後、90後帶來的。中國有2.28億的80後,有1.74億的90後,兩者構成中國新中產的核心力量。這些“新中產”喜歡嘗新,希望更小眾,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品質。面向未來中國的新中產的需求,及新中產的興起本身,在帶動品類結構的鉅變。以天貓國際為例,53%的消費者是90後。這些消費者從通過跨境電商購買奢侈品到現在已經在通過跨境電商購買牙膏、洗髮水等日用快消品。

從模式上,是進口貿易模式的革新。張勇認為,“大進口”目標的達成,不僅是2000億美元數字的達成,同時還要完成銷售模式的數字化創新、供應鏈模式的數字化創新。

張勇說,全球普惠貿易的語境下,全球商家需要更懂得利用數字化的方式來進入新的市場,來運營新的消費者。張勇的話不言自喻,作為中國最大的線上線下零售平臺,阿里是這個“大進口”時代最適宜的生態平臺。

阿里零售平臺在中國超過6億消費者,海外覆蓋超過1億的消費者,阿里整個零售平臺完成7600億美元的交易規模,整個產業全方位走向數字化。中國廣大的年輕人生、長在互聯網,對中國進口感興趣的原因,幫助中小企業出口,正在走向全面以消費為引擎的互聯網經濟時代。

儂好,中國的“大進口”時代

“玩法變了”

“大進口”的商機,概括來說主要是兩類企業。

一類是已經在中國深耕數十年,已經建立了龐大的中國業務的企業,為什麼還要有“大進口”?

因為跟他們有著全球的商品供給相比,落地中國市場的還只是一小部分。

寶潔大中華區電子商務總裁許敏就說,其實寶潔在全球有60多個品牌,但是在中國目前只有20多個品牌,也就是說寶潔目前在中國只落地三分之一的量,寶潔還有大量的品牌在等待進入中國市場。

寶潔過去的“痛點”是,任何一個新品牌在中國的孵化、培育都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甚至前期需要做大量的消費者調研,最後出來的銷售預測也很難準確。寶潔需要大數據幫助寶潔更好地發現用戶的需求,做精準的營銷,從而更好切入細分人群。

一類是在中國還沒有巨大的經營,特別是一些中小型企業,有非常好的產品、非常特色的產品,但是需要開發中國這樣的市場。這些企業尚且需要在中國從零到一建立品牌,建立營銷通路。

幫助中小型企業銷售並建立品牌,正是阿里的擅長。比如國外品牌入駐天貓國際自營業務合作,能實現在中國市場快速認知,完成最大化銷售效率。

儂好,中國的“大進口”時代

大進口時代不僅是量的激增,還面臨著銷售模式的變化。用張勇的話說,現在的商家進入中國,需要能夠利用數字化的方式進入,能夠用數字化的方式運營一個新市場,運營中國市場的消費者。銷售方式必須是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全渠道、多元化的銷售方式。能夠用數據識別消費行為,更精準切入和找到目標用戶。

第二,是供應鏈的創新。數字化的消費供應鏈必須和生產供應鏈結合,能夠真正實現From Grass To Glass、From Farm To Table,高效整合供應鏈,實現上游採購到終端銷售環節的高效直通。比如從新西蘭進口紐仕蘭牛奶,中國消費者可以三天喝上新西蘭鮮奶。

海關、商檢、結算、物流、零售商、供應商都在講一個共同的詞:數據。只要各個環節完成數據交換,就能從串聯的方式變成網狀的方式,用互聯網方式來合作,創建數字經濟時代下的大進口時代。

“大進口”的另一個非常大的增量或許在生鮮農產品。

正大中國卜蜂國際供應鏈首席執行官曹毅華告訴《商業觀察家》,泰國正大集團旗下有非常多的食品、農產品等,隨著進博會這樣大的進口平臺的開放,進口力度更大,開放步伐更廣,預計未來農產品、食品的開放程度會越來越高,比如目前泰國雞肉開放了,也有了更多進口水果、大米的配額,其認為未來農產品的進口會迎來爆發。正大集團也正在成立新的零售方式,比如“百萬餐店”戰略,來輸入更多的農產品及食品進入中國的千家萬戶。

在阿里公佈未來5年2000億美元的大進口計劃後,阿里旗下雲象供應鏈在進博會上與巴西JBS集團和丹麥皇冠集團簽署合計19億美元的生鮮訂單。雲象供應鏈聯席董事長金光磊表示,未來5年,雲象要

實現”40+50+100”的集採目標——與40個全球優質原產地國家、50家全球優質原產地產區,及100家全球供應商達成戰略合作。

同時,雲象供應鏈推出阿里巴巴雲象全球生鮮買手團,深入戰略合作國家原產地,及頭部生鮮供應商,統一集採全球生鮮食材。

JBS集團巴西牛肉CEO Renato Costa說,中國是其最大的牛肉出口市場之一,超過20%的牛肉出口到中國,同時預計在2018年出口量會翻倍。JBS會針對中國市場生產專有的牛肉品牌。

文章出自公號商業觀察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