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一個特殊的混血族羣,爲未識別民族,一起看看吧


我國有一個特殊的混血族群,為未識別民族,一起看看吧


我國有一個特殊的混血族群,為未識別民族,一起看看吧


土生葡人,指在澳門居住,或在澳門土生土長,但已移居海外的葡萄牙後裔居民,是澳門社會中一個獨特的居民群體。雖然他們自認葡人後裔,皈依葡式文化,根卻是在澳門,包括居住在澳門的葡萄牙人的後裔,以及葡萄牙人與其他種族通婚而在澳門繁衍的混血後代。他們屬於我國的未識別民族。


我國有一個特殊的混血族群,為未識別民族,一起看看吧


澳門多人種的混雜使彼此間通婚成為可能,而葡萄牙在對外殖民中也一直推行與當地居民通婚的政策。首任葡印總督阿爾布克爾克認為,單身漢的品行不及已婚者,有家庭責任的男子才是更優秀的殖民者。葡萄牙人居住澳門後,許多人在當地娶妻生子,從而有了第一代混血葡人。


我國有一個特殊的混血族群,為未識別民族,一起看看吧


土生葡人的歷史要追溯到16世紀初,那時葡萄牙人開始了利用天然地理優勢向海洋的擴張。繼葡萄牙著名航海家達·伽馬1498年繞過好望角,成功到達印度後,1510年,葡萄牙人佔領了印度果阿,很快他們控制了印度沿海地區。16世紀中葉,果阿成了葡萄牙在亞洲的統帥部、重要基地和宗教、文化中心。葡萄牙人繼續向東發展,他們攻佔馬六甲以後,來到中國東南沿海。約在1535年(明嘉靖14年),中國明朝政府允許葡萄牙人在澳門附近進行海上貿易。1553年,葡萄牙人通過賄賂收買了中國地方官,以上岸晾曬被海水浸溼的貨物為由,開始了在澳門的居留。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我國有一個特殊的混血族群,為未識別民族,一起看看吧


一些經商富裕起來的中國人,眼光比較開放,也允許自己的子女與葡人通婚,一般是女兒嫁給對方男子。兒子也有娶混血女子為妻的。土生葡人與華人女子通婚的情況日益普遍。通過幾代的融合,逐漸形成了澳門土生葡人的群體。民國時期,這一情況就已引起學者的注意,當時管這種土生葡人叫“鹹蝦罐”,他們膚色與中國人接近,頭髮亦較黑,眼鼻則與葡人接近,在澳門的職業地位遜於葡萄牙人。

現在土生葡人大約有2-3萬人,僅有1萬多居住在澳門和香港,其餘散居在葡萄牙、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和巴西。澳門土生葡人的群體具有蒙古人種的基本特徵,同時具有歐洲人、馬來人、卡那拉人的外形,他是由一個種族經過多次與異族通婚產生的亞種族。土生葡人還產生過自己的混合語體,一種葡語方言“澳門土生葡語”——“帕葡亞”,即Patois(或者Makista)。這是一種使用漢語句式,以中葡語言為基礎,大量使用漢語、葡語,同時吸收非洲語言、馬來語以及菲律賓西班牙語和香港英文等詞彙、成分演變而成的一種語言。這個特殊的群體一直為我國的未識別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