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看待小留學生包機回國,防止“族群”撕裂

2020年,註定是不太平的一年。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愈演愈烈。網上各種現象、各種聲音此起彼伏,攪動著人們敏感的神經和內心的狂潮。

很多人忙著站隊,忙著發聲,互相爭論質疑,站在不同的角度誰也說服不了誰,據說有些多年的老友都因觀點的不同而斷交了。

如果看多了網上的言論,甚至感覺有些事情如果處理不好,有造成“族群”撕裂的危險。


客觀看待小留學生包機回國,防止“族群”撕裂


而近期爭議最大就是對留學生群體的看待,尤其是對英國1.5萬名小留學生是否該由政府協調包機回國的問題,網上反對的聲音,可謂一浪高過一浪,淹沒了其中夾雜的贊同和理解的聲音。

而今天的一則消息可以說塵埃落定:中國政府最終決定出手,將包機接小留學生們回中國,中國駐英大使館正組織小留學生們在倫敦時間4月2日從倫敦乘包機直飛山東濟南。

當然,包機費用、回國後隔離的一切費用自理。

這則消息對那些小留學生家長而言,不啻為一個福音,畢竟區區幾萬元對這些能讓孩子從小就在國外接受教育的家庭而言,真不算什麼;再說,對父母而言,什麼能比得上孩子的生命安危更重要呢!


客觀看待小留學生包機回國,防止“族群”撕裂

而對國內普通家庭的廣大家長而言,則是一個炸雷。很多人忿懣難平:我們的孩子宅在家裡兩個多月,無法上學,尤其是要高考的孩子,已經耽誤了這麼長時間,甚至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現在中國的疫情好不容易平息下來,可以復工復學了,留學生大批歸國引起疫情反覆怎麼辦?

尤其是這些小留學生,他們的父母之所以送孩子出國,就是奔著英國國籍去的,憑什麼要對他們特別照顧、網開一面?憑什麼要讓國內堅守的孩子尤其是窮人家的孩子為他們買單?

而有些留學生及其家長也感到委屈:出國留學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也並不等於不愛國,當初不論是反港獨還是為國內災情捐款捐物,留學生們也是群情激昂、踴躍積極,怎麼就成了國內民眾的眾矢之的了呢?

特別是那些未成年的小留學生,由於英國嚴重的疫情影響,面臨著學校停課、寄宿家庭拒收、回國機票難買、航班拒載無監護人的未成年人甚至有可能流浪街頭的困境,為什麼大家就不能推己及人,理解他們的苦衷和訴求呢?


客觀看待小留學生包機回國,防止“族群”撕裂


說實在的,寫到這裡,小編也是感覺似乎陷入一種道德困境和兩難選擇中。

從感情上講,我更認同前一種觀點。

那些讓孩子從小就去英國留學的家庭,肯定是非富即貴的,他們每年送給英國幾十萬學費,醫療保險應該也是在當地繳納,憑什麼出了事要向中國政府求救?他們的留學目的顯而易見,就是為了移民為了英國國籍,享受歐洲的高福利。

更何況從小接受西方教育,斷了傳統文化的根,指望他們長大成人後還有愛國情懷,報效祖國,那是不太可能的。

這一點,不僅跟解放初期錢學森等為了國家放棄國外優厚待遇的早期留學生無法同日而語,就是和在國內讀完高中和大學、接受了完整愛國教育的現代留學生也有所不同。

一個價值觀、人生觀正在形成階段的孩子,在一個總是處處抹黑中國的國度里長大,可想而知,他以後對母國會有怎樣的情感態度。

曾經聽幾位留學生家長談起過自己的後悔,有的孩子接受了西方所謂獨立的觀念,跟父母的關係越來越冷淡,他們的家庭觀念是不包括父母在內的自己的小家;甚至有的孩子以自己的父母是中國人以及自己的華裔血統為恥。(當然,什麼事都不是絕對的,也有例外,這就看父母的言傳身教了,畢竟血管中流著中國人的血。)


客觀看待小留學生包機回國,防止“族群”撕裂

可是,理智上,又覺得國家的做法是可行的。

世界上任何一個正常的國家,都不會在危難之際拒絕自己的公民入境,這也是國家始終沒有徹底關閉國門、始終留著一條生命通道的原因。

尤其是我們中國政府,每當國外發生戰亂,總是第一時間派出專機撤僑,這也極大地增強了我們中國人包括海外華人華僑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當然,這次疫情和一般戰亂還有很大不同,影響面太廣,不只是某一個國家和地區,分佈在全世界的大概有幾千萬留學人員和在國外工作的華僑吧;病毒又有極強的傳染性,尤其是前段時間,國家和人民為了阻斷疫情可以說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再也經不起第二輪這樣的衝擊了。

客觀看待小留學生包機回國,防止“族群”撕裂


所以,這次包機目前僅限於未成年的小留學生,不包括他們的父母和其他已成年的有自理能力的留學人員。在登機之前,也要簽署相關責任承諾書。只要一切費用自理,不需要國家擔負,回來後又能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隔離,也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方案。

只是,廣大網友擔心會有特權階級混水摸魚,不按規定執行隔離政策。另外還有,別的國家的小留學生甚至成年的留學生、打工的滯留國外的中國公民怎麼辦?

特朗普聽到這個消息不就第一時間發聲了嗎:希望中國也照此接回在美國的小留學生。

據說俄羅斯對久居和拿到國外綠卡以及要求國家包機接回久居英國的孩子家長的回覆是:倫敦是個“文明的堡壘”,你們最好還是留在那裡。

如此硬核的回答,雖然很痛快,但到底利弊如何還不好確定。我還是相信,大多數海外華人還是有一顆中國心的,就像有人說的:我的“家”我自己可以吐槽,但是如果別人對它胡言亂語,我還是要奮起反擊。這大概就是“出了國反而更愛國”的道理吧。

要平衡各方面利益和訴求,真的挺難的。還是希望大家能理性客觀地看待問題,不要造成國內外華人和國內各階層情感的撕裂。

當然更希望有關部門也能更多地為困難群體著想,不要讓普通民眾有被區別對待的被忽視感,畢竟這才是我們國家的民意基礎。

其實,隨著國家的發展,很多出國留學的孩子也並不是像網上有些言論說的,都是富豪之家、特權階層或者用不正當手段致富的人。在少子化時代,身邊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中產之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會選擇送孩子出國,讓他們有機會去看看外面更廣闊的世界,也為孩子謀個好前程。這本身無可厚非。


客觀看待小留學生包機回國,防止“族群”撕裂

而且,隨著國家國力的增強和吸引人才政策的落實,也有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和專家學者學成歸國,報效國家。近幾年國家很多的科技創新都源於他們,其中突出的代表就有通過“千人計劃”回到祖國的國際著名科學家黃大年。

他曾經因為工作需要加入英國國籍,但最終內心的家國情懷使他放棄輕鬆優裕的生活回到祖國,夜以繼日地研究、工作,突破了國外對中國的多項技術封鎖,為中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為深地資源探測和國防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最終為了國家的科技超越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客觀看待小留學生包機回國,防止“族群”撕裂

記得改革開放初期,大批留學生走出國門。那個時候,可以說是中國人最“崇洋媚外”的時候,很多人擔心這些留學生會一去不復返,可是當時的國家領導人抱著“哪怕出去一百個回來一個,也可以帶回我們需要的技術”的遠見,打開國門,迎接挑戰。

現在,中國已經取得了這樣舉世公認的成就,有越來越多的人出國後反而覺得很多方面中國比發達國家還好,也有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回國發展。即使留在國外,只要不做數典忘祖、背叛祖國的事,也可以理解。

華人散佈全球,世界上也會有更多的人為中國發聲,為中國助力,只要他們還有一顆中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