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居然是歷史上第一個姓趙的人嗎

叔帶的五世孫趙夙,晉獻公十六年(前661)為晉將伐霍,霍公請求齊王允許藏匿齊國。恰巧這年晉國大旱,晉獻公卜之,伐霍不利,於是把霍公從齊國召回,恢復了霍公的國君地位,晉國的旱情也有所緩解。晉獻公就把攻佔得來的耿地賜給了趙夙。

從公元前960年到公元前661,年,趙氏經歷了十三代人的奮鬥三百年的歷史滄桑,造父的子孫,從一個小小的封邑大夫,登上了大貴族的臺階。

不過,從有限的歷史資料來看,趙夙可能是歷史上第一個姓趙的人。據說,造父的封地趙城已經有姓趙的人,但是,在趙夙以前,歷史上沒有留下趙姓的人。

趙夙雖然在晉國又有了封地,這就是說,造父的後代還是非常厲害的。

不過,這還不是趙氏的登峰造極,趙夙的孫子趙衰後來在晉國的公子之亂中,追隨公子重耳(前697—前628)流亡外國十九年,秦國護送公子重耳,才得以回到晉國。重耳成為晉文公(前636—前628)後,趙衰為原(今河南濟源北)大夫,後任上軍將和中軍佐。他推薦先軫、欒枝等賢臣,幫助晉文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趙衰的獻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趙衰(前622)死後,他的兒子趙盾繼承了趙衰的爵位任國政二年,晉襄公卒。趙盾本欲立晉襄公弟雍為國君,太子母日夜泣啼求趙盾立太子,趙盾恐晉室大亂,遂立太子為靈公。靈公立十四年,越來越驕縱腐敗,趙盾屢諫不聽。靈公恨,遂生殺趙盾之心。趙盾仁愛,所以有人暗中保護,很快得以逃走,沒出晉國,族人趙穿殺了靈公,立晉襄公弟為成公。晉國一些所謂的“君子”譏諷趙盾“為正卿,亡不出鏡,反不討賊”。他們認為,趙穿殺靈公是“弒君”之賊。

趙盾復返,繼續任國政,景公(前599—前581)時卒。其子趙朔嗣之。景公三年(前597)趙朔為晉將與楚莊王大戰於河上,大破之,成公之姊娶為趙朔夫人。趙氏在晉國的地位十分崇隆,引起一些權勢貴族的恐慌。屠岸賈即有滅趙氏之心者之一。他借趙盾沒有懲罰殺靈公的趙穿,揚言:“盾雖不知,猶為賊首,請誅之”。晉景公時期的滅趙氏,是歷史上著名的“趙氏孤兒”慘案。後來,元代劇作家紀君祥根據歷史故事,寫成《趙氏孤兒大報仇》一劇,影響很大,還曾流傳到國外。法國啟蒙時代的大文豪思想家,伏爾泰就讀過這部中國的文學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