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情打造愛的港灣

溫情打造愛的港灣

陳正翠下班回來照顧癱瘓在床的公公。

在儀徵市馬集鎮岔鎮村,提起陳正翠的家庭,大家都說這個家庭不容易。他們一家互敬互愛,不離不棄,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點點滴滴的情,詮釋著“以家為愛的港灣”的真諦,受到街坊四鄰的一致好評。

孝老愛親,默默奉獻

陳正翠,現年47歲,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初中畢業後便回家幫著父母掙錢養家。經親戚朋友介紹認識了泥瓦工齊霞平,並於1995年結了婚。婆婆一直有哮喘病,2005年婆婆身體日漸衰弱,哮喘病變得日益嚴重,每天都要吊水吃藥,否則呼吸困難,無法排尿。家中還有位耄耋老人,也就是他們的奶奶,他們一邊工作一邊照顧老人和小孩,原以為經濟壓力就在兒子讀書和婆婆每天的醫藥費上,奈何天有不測風雲,公公於2000年中風癱瘓在床,簡單平靜的生活成了奢望。每天早上陳正翠做好早飯,給奶奶盛完飯後分別給臥病在床的婆婆公公喂完早飯,給公公換上成人尿不溼,並備下兩位老人半天需要用的東西,才能出門上班。2014-2015年是這個本已困難的家庭最難熬的兩年,2014年婆婆因哮喘病去世,公公常年臥病在床,加上老伴離世的打擊、一著急患上了白內障。陳正翠夫妻覺得老人家已經沒有身體上的自由了,再沒有眼睛來看看這個世界對他來說是多麼的絕望啊,決定到揚州蘇北醫院檢查做手術,然而醫生不建議對老人進行手術治療,老人檢查結果顯示心臟跳動慢於常人,動手術的話在手術中心臟停止跳動的可能性很大,老人漸漸地完全失去了光明。奶奶白髮人送完黑髮人,又感同身受兒子在遭受的身體上的折磨病倒了。陳正翠每天三頓為奶奶和公公做飯餵飯,端茶喂藥,整理床鋪,扶奶奶上廁所,有時候奶奶大小便失禁,她不厭其煩的一遍一遍洗,一次一次換,不怕髒不怕累的洗了又洗,換了又換。怕公公長期臥床會壓壞身子,她定期為公公擦洗,並經常扶他到椅子上坐坐,有時還請鄰居陪公公說話解悶或用小廣播給公公播放節目,排解公公因病而生的煩悶情緒,公公經常看到她回來都笑呵呵的,中風不能言語的他用微笑表達感動之情。奶奶年紀已大,病來如山倒,生病後一年就去世了。照顧生病老人們的日子一過就是十多年,陳正翠陪兩位老人走完生命最後一程,毫無怨言的照顧著家裡最後一位病重的老人。

善良豁達,科學教子

生活的壓力和照顧三位老人的重擔讓她殫精竭慮,家庭中三位老人生病,兩位老人相繼離世,丈夫是位泥瓦工,收入不穩定,颳風、下雨、下雪、霜凍不出工就會無收入,自己是名環衛工,家裡經濟拮据情況可想而知。但陳正翠從未忽視兒子的教育,在教育上的開銷她從沒有一次因家庭現狀耽擱過。從小孩子上學回家都會忙裡抽空陪孩子做作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高考時因自己太想要為父母擔一些擔子,為他們減負,思想負擔較大,陳正翠用言傳身教再次為兒子樹立起有壓力才有動力,化壓力為動力的真實榜樣。兒子高考發揮正常讓陳正翠很是欣慰。兒子確確實實是他們苦難生活的動力了。重視孩子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健全人格和吃苦耐勞的培養。如今剛本科畢業一年的齊陳超積極地投入到了偉大的教育事業中,他不僅僅要教會孩子書本上的知識,還要教會孩子們這個不平凡的家庭所教會他的所有生活道理。

樂於助人,熱心公益

在岔鎮村,陳正翠家的好聲譽家喻戶曉,這不僅在於她對家人的關愛,還在於他們一家對鄰里和陌生人的幫助。平時鄰居家住房哪裡出問題,丈夫都會主動去幫忙,鄰里都會叫聲齊大哥。陳正翠在鄰里生活中遇到什麼難事都會主動幫忙,為鄰居獨居老奶奶打掃衛生,倒水,幫著買菜。她在掃路時撿到的失物都會聯繫失主或交到單位辦公室想辦法找尋失主,這種拾金不昧的行為貫穿她一生。在村裡,陳正翠是公認的好村民,熱心參與村裡工作,村裡有兩戶居民因為住房問題產生糾紛,多次發生矛盾,她就積極主動的同村裡幹部一道去調解處理,經過她多次談心、勸解,兩家和好如初。她在大家心中,是個熱忱待人,樂於助人,孝老愛親,與鄰里和睦共處的人,對於大家的這些評價她感到很高興。但她覺得自己做的還遠遠不夠,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她做的這些都是作為子女應盡的責任,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關愛今天的老人,就是關心明天的自己。而作為父母,最重要的就是把這種精神能夠傳承下去,以孝傳家,以孝持家。

愛崗敬業,積極奉獻

每天清晨,當人們還在甜美的夢境時,陳正翠已做好早飯,喂完公公,替他換上成人尿不溼後,來到自己道路清掃崗位上,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換儀徵城整潔靚麗。她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成績,被單位評為2016年度先進個人。她在工作中處處以身作則,愛崗敬業,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不管颳風下雨,還是炎炎夏日,從來沒有遲到早退,不僅如此,休息時也會幫助在崗人員拾廢紙、菸頭、雜物。她所保潔的範圍城河路、大慶路是城區的主幹道,其衛生質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城市的對外形象,為了提高保潔質量和效率,她對自己清掃的路段採取早上大掃,中間加大巡迴保潔密度,對路段見髒就掃,見塵就清。

勤儉節約,綠色生活

陳正翠家裡隨處可見的是水泥牆,都是丈夫齊霞平在家自己動手泥的牆面,不貼瓷磚。家庭成員崇尚節約,婚喪嫁娶操辦從簡,不鋪張浪費,不攀比,厚養薄葬,喪事簡辦。作為環衛處的一名工人,生態意識和環保意識理念強,在家自覺做好垃圾分類。勤儉節約,節約水、電、紙等資源和能源的使用,日常餐飲都吃自己種的瓜果蔬菜,杜絕浪費。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綠色出行,傳播綠色理念,適度消費。

陳正翠一家把真愛和責任織成手絹,揩乾生活的眼淚,用羸弱的雙肩,為至親的人撐起一片藍天。他們用人間的大愛,詮釋著生活的真諦,用人間的至孝,顯示著超越平凡的勇氣。在她身上我們看到的是生命與生命的扶持,孝道和愛心的接力,和諧與幸福家園夢的生動實踐。

(趙 清 黃兆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