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能不肯改:商业套路与融资手法始终不变

汉能不肯改:商业套路与融资手法始终不变

虽然李河君一直坚持“我们往往高估三至五年的变化,而低估10年的趋势。”多数场合都在宣扬大势、国运等理念,但是直到如今,很多人都对其眼花缭乱的商业模式始终存疑,上中下游闭环让人觉得逃不出黑箱操作、关联交易的圈子。

2015年5月20日,汉能股票停牌后。陆续推出太阳能汽车、汉瓦、汉墙等新产品,并公布价值不菲的订单,以表明其移动能源战略取得进展。去年以来,还持续招兵买马,充实公司人员。新的生产基地也有投产,一片繁荣景象。

不过,即便是新的生产基地,也跟2015年前的模式隐约相通,隔着层层持股结构,汉能、汉能合作机构及地方政府还是清晰可见。一些地方通过园区落地了,但其他的并没有明确改变,汉能依然一成不变?汉能为何不肯改?

在争议声中,停牌3年半后,香港上市公司要私有化,李河君500亿私有化计划的资金何在?备受争议的商业套路与融资手法为何始终不变?

这一次李河君玩的是什么?(请看详细报道:http://weekly.caixin.com/2018-11-02/101342046.html)

详细报道请看:

汉能不肯改

文 | 罗国平 黄凯茜 实习记者 蓝鸣

10月23日,在港股上市并已停牌三年多的汉能薄膜发电集团有限公司(0566.HK),其控股公司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突然在官网宣布将对汉能薄膜“下定决心”私有化,甚至公布了要约价格与方式。

与此同时,汉能控股集团创始人及实际控制人李河君,罕见而集中地接受腾讯、《中国企业家》杂志等多家媒体专访,高调“要约私有化”,并称“响应国家号召,回归A股”。

十天过去,11月1日晚间10点半,汉能薄膜的私有化公告才悄然出笼,称控股股东汉能移动提出对公司所有股票进行私有化,要约价为每股不低于5港元,较停牌价3.91港元溢价28%,以现金或股票置换。

汉能薄膜股本为421.46亿股,目前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士持有约73.96%股份,如全面收购提议落实,即收购剩余26.04%股份,收购规模将约为548.74亿港元(约合482亿元人民币)。汉能薄膜称,私有化原因是“市场环境变化和经营需要”。11月2日,汉能薄膜发布季度公告,强调私有化过程中继续停牌,且“概不保证复牌”。(参见《汉能不肯改》http://weekly.caixin.com/2018-11-02/101342046.html)

在不少市场人士看来,汉能所讲的商业故事、施展的融资手法,在经历2015年“5·20”暴跌事件和监管部门处罚训诫后,并没有本质改变。

此轮整改之前,汉能薄膜与母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是典型的“左手倒右手”。上市公司多年营收大部分来自母公司及关联公司。据彭博报道,香港证监会代表律师Victor Dawes曾于2017年8月庭审时透露,此案件涉及数十亿港元的不当行为。香港证监会至今未作出汉能薄膜是否满足复牌条件的公开批复。

财新记者问询时,香港证监会坚持不对单一公司置评。光伏新政正在推动“补贴退坡”,全行业如临寒冬,而汉能薄膜未经审核的半年报却“逆势”大涨,令业界瞠目——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4.15亿港元,同比增约615%;净利润73.3亿港元,同比增近30倍。营收和利润大幅增加的同时,是陡增的应收账款,截至2018年6月底,汉能薄膜各类应收款项目共计226.14亿港元,同比增103.77%。

(某地)临空产业园指挥部的一位负责人透露,汉能薄膜暴跌停牌之后,项目一度被搁置,首期项目至2017年3月才获得环评通过。合作过程中,汉能未能兑现承诺,当地政府也没有给汉能提供太多优惠,土地都由汉能租赁。

项目公司武汉阿尔塔科技有限公司由汉能控股全资持有,当地政府未有任何持股。她还表示,2018年以来,汉能几乎没再要求指挥部提供过服务,项目并未有实质进展。

可以佐证的是,(武汉)黄陂区政府2018年1月在官网公开披露,项目已完成场平,但由于汉能薄膜尚未复牌,缺少投资资金,目前尚未开工。

在距黄陂千里之外的淄博,产业园内的墙上展示着强调“坚信、确信”等词汇的各种标语,号召员工认同薄膜是一场能源颠覆,必须相信汉能的事业。李河君常拿汉能与苹果、谷歌等公司对比,声称要把汉能打造成伟大的企业——到2019年底,汉能的目标是实现400亿元盈利、2000亿元收入、1万亿元市值,李河君如何将此变成现实?(参见《汉能不肯改》http://weekly.caixin.com/2018-11-02/101342046.html)

投稿邮箱 | [email protected]

找能豆君 | icaixinenergy ; icaixinenergy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