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的盛世隱憂已浮出水面,金誠集團、東方園林……下一個會是誰?

3P,指的是PPP模式,即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是一種鼓勵民營資本、私營企業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的項目合作模式。那麼其實從3P模式的設計初衷是非常好的,能夠讓民企、民資參與基建的狂歡,同時又能夠降低地方債。但是事物總是有多面性,

有的把PPP玩成了龐氏騙局,有的則因PPP吃太多而快要被“撐死”了。比如金城集團和東方園林。

01、5700億PPP龐氏騙局~金城集團

2018年6月5日,我們發過《PPP史上最大的龐氏騙局或將浮出水面?》,裡面對於金誠集團號稱擁有5700億PPP訂單的騙局進行了揭露,為的就是防止更多人上當

而就在2018年6月14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共同主辦的“2018陸家嘴論壇”在上海舉行。郭樹清在主旨演講中再次告誡消費者投資的過程中要注意風險。郭樹清說“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很危險,超過10%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準備”所以對於金誠集團的這一預防針,我們算是打的比較及時的

02、金城大廈將傾

2018年8月6日,風雨飄搖中的金誠集團,在總部召開了2018年半年度全員大會。因為大舉裁員,所謂“全員大會”,其實並沒有多少人。當初號稱的上萬名員工,不知去向了哪裡……

PPP的盛世隱憂已浮出水面,金誠集團、東方園林……下一個會是誰?

會上,韋大大說:不管未來如何,我願意站在這裡承擔所有責任...。不過,韋大大的自信,並未能感染眾多的投資者。因為在此前的7月9日,金誠集團決定:部分產品展期6-12個月(意思就是不能如期兌付了)此後,不斷有投資者趕到位於杭州市拱墅區的金誠集團總部,要公司給個說法

到10月份,金城集團第三季度會議的時候,韋傑董事長還進一步指出,儘管我們充滿信心,但是在目前的宏觀背景及集團現狀下,所有金誠人還是必須充分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必須做好最困難的準備,用“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氣去面對接下來的工作,用最壞的打算去迎接最好的結果。

PPP的盛世隱憂已浮出水面,金誠集團、東方園林……下一個會是誰?

三季度會議推文及留言(到底有多少水軍?)

03、投資者與金誠的談判

面對圍堵的投資者,金誠集團給出的答覆:是的,我的理財到期了,由於公司出現了流動性緊張,所以我們暫時無法兌付本金和利息,但是保證6個月內兌付,我們可以籤個補充協議。

我看了下協議,上面字句了了,大概意思是:

客戶,你的產品到期了,但是暫時不能兌付,我們保證6個月內連本帶息,以及這6個月的利息一起兌付,現在你可以選擇幾種方案:

1. 簽了這個協議,我們保證還;

2. 我們幫你打折30%,轉讓你的份額,不一定轉讓的了;

3. 可將本金和利息,換成我公司的股票,行權價格是3.5。

最後居然還有一句條款,每位客戶必須保密,如有洩密,視作無效。

我心裡簡直呵呵,還保證?拿什麼保證還?就憑一句話?最起碼有點質押有抵押的東西吧,什麼都沒有。股票行權價3.5,我看了一眼現在的價格,2.1,最高價到過4.2。市場沒有什麼成交量,這半年幾乎是一路平線,也就是說很可能買盤和賣盤,都在老闆自己手裡。拿了這股票,但凡我要行權我就虧,按照公司現在這運營情況,估計漲回3.5可能我得傳承到下一代了。

PPP的盛世隱憂已浮出水面,金誠集團、東方園林……下一個會是誰?

04、金誠集團道出了所謂PPP的真實面目

投資者:一位老太太聽完可能更是一臉懵逼了,繼續絮叨著:“我不要你們的股票,我也不要利息了,你就把本金還給我就行了,虧30%我也認了,我真的是看病的錢都要沒了呀,這是我的棺材本啊。”

投資者:“這位領導,既然叫我們來了,讓我們籤東西之前,你們總還是先讓我們瞭解一些情況吧。”我說,“這樣吧,你先給我們解釋一下不能兌付是個什麼意思?既然我這個錢是借給政府建設項目的,那麼還錢的總該是政府吧,難道是政府不肯還錢?”

金誠回覆:“這位客戶您好呀,你要相信我們,我們是一家負責任的公司,我們運營一直很好。這次是我們的疏忽,領導也在批評我們。

我們沒有做好流動性安排,我們只是流動性有點緊張,導致這次兌付困難。但是我們已經在處理資產了,我們一定會盡力兌付的。“領導說。

投資者:“流動性困難?你有啥流動性困難?按照你之前說的,我借錢給政府,管你流動性毛事?你得給我好好解釋一下。我是不能理解了,我第一次聽財富公司說自己流動性困難。

金誠回覆:“我們以往每個月的募集量是3-5億,多的時候有8-10億; 加上由於5月監管實施處罰停業半年,我們不能展開募集,6月兌付的金額有10億,我們募集量只有2億,6月是公司籌措了許多資金兌付掉了;但是7月的募集量只有幾千萬,本金無法兌付,只能兌付部分利息,所以我們決定統統展期。

我們的金融產品期限一般是1-2年,但是項目的建設期一般是3-5年,所以通常都需要由發行後面的基金來兌付前面的資金,最近募集非常困難,所以我們的資金流動性有點緊張。

到這大家應該明白了,原來金誠承諾的所謂收益跟你投的項目沒啥關係,你的本金和利息是從金城集團的口袋裡來,或者說是從後面的接盤俠的口袋裡來。在這建設期內,政府是不出一分錢的,這中間需要民間資金自行解決。然後項目建設完成通過驗收,政府才會分期撥付款項,並且最多承擔的利息成本也就6.5%,根本不可能承擔公司給我承諾的收益率。

所以在建設期的時間內,金城集團需要不斷募集新鮮資金來付上一期的客戶本息,募集不到新資金就是他所說的“現金流緊張“甚至是”資金鍊斷裂“!但是政府會不會還錢呢?會的,除非項目按期完工並且通過驗收!所以,如果這期間金誠集團還是募集不到資金的話,很有可能建設都不能完工,也就別談政府按期還錢了。

05、東方園林的PPP生死之路

關於東方園林的文章,我們之前發了很多,也分析了很多。比如在《缺錢的東方園林前腳計劃引入國企戰略投資,後腳就簽約三峽集團?》一文中,我們也分析了東方園林目前出現的局面的,比如PPP步子邁的太大,週期長、高負債、股價大跌、股權質押、存貨無法按時結算和部分應收賬款無法回收等現象。那麼媒體圈很多也報道了這一事件,也羅列了一大堆數據、原因等等,那麼我在此就補充幾點大家所沒有談到的。

相關鏈接:

06、東方園林雖然接了很多PPP,但都是一些爛PPP

對於PPP的概念也許大家都有所瞭解,但是可能瞭解的不是很深入。PPP的含義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也就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業務。比如政府要修個市政廣場,可以做成PPP項目,交由相關社會資本去運作,回頭通過市場化運作和經營,社會資本獲取相應的收益。本來這是一個多贏的政策。但是眾所周知,現在大部分金融機構都開始給PPP項目“斷供”了,問題出在哪裡?

其實這就要涉及到當時國家推行PPP的初衷了。財政部2013年開始出臺鼓勵PPP業務的政策,發改委、財政部等部委在2015年開始大力推廣PPP業務,當時的本意是通過這項業務取代各地的政府投資公司,也是相當於為政府減輕債務但是我們都知道,觸動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現狀是各地方政府的投資公司並沒有被取代,反而好像活的越來越滋潤了(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要嚴控PPP的原因)。因為你要知道,一般政府主導的投資項目,首選是各地方政府的投資公司,其餘被挑選剩下的最苦最累且沒什麼油水的才會拿來當PPP業務做。而這在我們 一文中,我們已經說的非常清楚了,東方園林所接的PPP項目基本上都是這類項目(生態環保水治理類項目,且佔比超70%)。

07、東方園林沒有看清政策的風向

除了東方園林接了爛PPP以外,還有就是沒有看清形勢。因為我們都知道和傳統融資方式略有不同的是,PPP模式前期需要企業鉅額墊資(動輒上億元),換句話說,該模式受外部金融環境影響巨大,政策松的時候你好我好大家好,倘若國家調控收緊,影響會非常劇烈。

實際上,國家並不是沒有給何巧女的東方園林謹慎對待“PPP項目”的機會。早在去年11月財政部就發佈了《關於規範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管理的通知》。當時很多民營企業對PPP項目的態度都變得尤為謹慎,由原先的蜂擁而至變為了觀望。

而在今年就在今年4月出臺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業內稱“資管新規”)相當於明示了,意味著政策的全面收縮,表明“非標”類融資將會被全面擠壓,民營企業或成為監管的“重災區”。但是東方園林依然沒有剎車,仍然大舉接PPP。這才導致了其需要不斷的接項目,靠新項目的資金來維繫老項目,否則就是崩盤。所以從這我們要吸取教訓,做政府類項目,一定要看政策風向,而不能一味埋頭。

08、PPP吃多了國企降負債,而民企則是要命

當然了,我們上面說了那麼多東方園林的不是,但是那全都是東方園林的錯嗎?不是的,因為PPP融資難的問題不是東方園林一家的特色,而是幾乎所有民企的痛點。但是你看,同樣的經營模式的為什麼國企(尤其央企)可以融到資?所以這就不是項目問題,也不是單個企業的問題,而是體制問題,難道不是嗎

國企(尤其是央企)更容易抓住PPP帶來的發展機遇,因為“PPP模式”是有錢人的“遊戲”,國企主要具有三方面的優勢:信譽優勢,銀行樂於把錢給國企;市場的優勢,在高壓的反腐態勢下,政府官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敢把項目給國企;能力的優勢,大型建築國企在品牌、規模、能力上更勝一籌。幾個優勢疊加,使目前絕大多數“PPP”項目成了大型央企、省級國企、上市建築企業的囊中之物。另外與民企相比,央企做PPP最大的優勢在於和地方政府溝通成本更低,以及更容易獲得相對低廉的融資成本,央企能夠拿到政策性貸款。而這些都是民企所無法比擬的。

09、起死回生的新玩法

那上面我們說到了根本點,那是不是有一種央企國企和民企相結合的路徑呢?是的,這就是為什麼東方園林要和三峽集團聯姻的根本所在。

三峽集團是長江流域實力雄厚的央企,此前合作如中國建築、中國鐵建、中國能建,中國中鐵、中國電建、北控集團、碧水源等均為赫赫有名的央企或質地優良的龍頭企業。而東方園林在生態環保業務領域的領頭羊地位自然不言而喻。在本次合作中,雙方將借力三峽集團超大型央企的資金和項目資源優勢,而東方園林則以“輕資金、重技術”的方式參與生態長江、綠色長江的保護和改造,此舉有望成為環保領域國資與民企共同參與PPP模式的創新樣本

此舉將充分發揮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在資金和技術方面的不同優勢,也極大程度緩解了因PPP項目融資回款週期較長而對民企資金面形成的掣肘。

業內人士指出,國資與民企以聯合體的形式中標,由國企作為主要資本金出資方,民企作為技術提供方,通過工程利潤反哺與確保資本金收益,這種全新模式,或將成為未來PPP項目的主流趨勢,也充分體現了行業領先者的應變能力。

那麼近期東方園林一直在埋頭推動與央企、地方國資PPP項目的合作,例如10月初,東方園林與中車環境就簽訂業務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全域環境綜合提升、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開展多種模式的合作。基於東方園林強大的市場能力、技術能力與創利能力,足以為國資帶來大量優質投資項目機會和資本金投入的穩定回報,有消息稱,國資方的反饋十分積極,還有多家央企、地方國資平臺正與其展開密切接觸、深入洽談。

業內人士認為,東方園林這種對於PPP模式的創新與探索,堪稱PPP模式的東方之道,可謂給國家重大生態環保PPP項目的落地,指出了一條可行之道。國企的資金優勢與融資能力優勢明顯,民營資本技術實力雄厚,運營能力強大。讓國資成為PPP項目的主要投資方(即承擔SPV公司的資本金),從資金層面推動國家級及各區域重點項目落地,讓民企成為PPP項目的主要設計建設運營方,從技術與人才層面保證項目的建設質量與運營效率,這應該是後續大型PPP項目模式的破題之道。

因此很多人說:從本次東方園林與三峽集團的合作模式來看,民企參與PPP資金難的痛點有望迎刃而解

我覺得這還為時尚早,因為在以政府為主導的去槓桿的潮流中,國企央企也面臨的同樣的問題,那麼這就又好像回到了原點,這麼多錢從哪裡來?有多少個三峽集團能夠英雄救美?是再次加槓桿嗎?

我們唯一能肯定的是,至少目前的東方園林已經出了ICU,不會像金誠集團一樣,成為一個即將倒下的龐氏騙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