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劉恆坐上皇位之後,全力剷除了呂雉黨羽,爲何將張嫣留下?

ChungKeung


其實,呂后死前曾料到,自己百年之後,呂家人或許會被清算。於是,呂后臨終前,對呂祿千叮嚀萬囑咐,叫呂祿一定不要去給自己送葬,免得為人所制。

可呂祿躲過了初一,卻沒躲過十五,呂祿最終還是被人算計,乖乖地交出兵權,而後呂家被滅門。功臣和劉氏諸王對呂家人多狠呢?且不說呂祿、呂臺、呂嬃這樣實權派人物,就是劉章的妻,也被劉章親自派人殺掉了。

常言道,一日夫妻百日恩,劉章和妻子原本挺恩愛的,劉章妻雖為呂家女,但本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原則,已經徹底倒向了劉家,還是免不了被屠戮的命運。

在權力鬥爭面前,兒女情長算得了什麼呢?不過是多巴胺製造的幻覺吧?

呂家人遭遇如此嚴重的滅頂之災,但跟呂家人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孝惠皇后,卻在誅諸呂的行動中平平安安,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

通常認為,孝惠皇后是魯元公主和原趙王張敖的女兒,而魯元公主是劉邦和呂后的獨生女,所以孝惠皇后身上流著呂家的血,符合呂后為孝惠帝挑選皇后時採用的親上加親原則。

但是,別忘了,雖然孝惠皇后身上流著呂家的血,但孝惠皇后身上同樣流著劉家的血,而且流著的是高皇帝身上的血,這跟單純的呂家人完全不同。

功臣和劉氏諸王再怎麼大開殺戒,也不敢輕易動彈對他們地位沒有任何威脅的高皇帝骨肉。

為什麼我要特意強調威脅呢?

當時的孝惠皇后,只是一個沒兒沒女的寡婦,她這一生,雖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她的政治生命,已經徹底完結了,所以根本不會對功臣和劉氏諸王有任何的威脅。

其實,在誅諸呂行動中,同樣逃過一劫的,還有孝惠皇后的弟弟張偃。

實際上,張偃遠比孝惠皇后具有威脅性,張偃的母親是魯元公主,魯元公主的母親是呂后,張偃也是因為這一層關係才被封為魯王,這跟呂祿、呂臺被封王的原因一樣。

但功臣和劉氏諸王竟然放過了張偃,只是把張偃從魯王的位子上給拽了下來,隨後給張偃封了王。

所以這就涉及到孝惠皇后在誅諸呂行動中安全無恙的最主要原因了,孝惠皇后和張偃都是張家人,而非呂家人或劉家人,他們也並沒有真正依附於呂家,所以就逃過一劫了。

而誅諸呂行動,實際上是一場權力鬥爭,在這場鬥爭中殞命的,並非只有呂家人,而是威脅以誅諸呂為藉口的劉氏諸王,所以,孝惠帝的幾個兒子,都在劉恆繼位的當夜,被誅殺了,這幾個苦命的孩子,身上流著的也是劉家的血,他們也姓劉,他們並沒在誅諸呂的行動中撈到任何好處,反而連性命也丟掉了。

所以,誅諸呂的行動,從頭到尾都不是針對呂家的,而是以齊王劉襄為首的劉氏諸王的搶班奪權。至於呂家,不過是劉氏諸王的絆腳石,所以被踢開了,而孝惠皇后,並不是劉氏諸王的絆腳石,所以就被留著了。

參考資料:《史記·呂太后本紀》、《史記·齊悼惠王世家》


遙望燕園


首先糾正一點,呂氏集團不是劉恆繼位後剷除的,而是周勃、陳平等人剷除呂氏集團後,才奉劉恆為帝的。至於呂氏集團被剷除,張嫣之所以沒有被殺,則主要因為整個事件中,張嫣非但沒有參與過深,而且也是一位受害者,屬於被迫嫁給自己的舅舅劉盈。不過張嫣雖然是受害者,但畢竟與呂氏有牽連,因此劉恆繼位之後,張嫣被遷居北宮,孤獨終老。

呂雉掌控朝政,將外孫女嫁給兒子

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劉邦駕崩,十六歲的劉盈繼位為帝,是為漢惠帝。由於曾經的易儲風波,呂雉為了對抗戚夫人,以呂氏集團為核心,拉攏了大批朝臣,形成了極為龐大的勢力。因此劉邦死後,由於漢惠帝劉盈年幼,朝政很快便落入了呂后手中。

△魯元公主之女張嫣

高祖劉邦和呂后生有一兒一女,兒子便是漢惠帝劉盈,女兒則是魯元公主。後來,魯元公主嫁給了張耳的兒子張敖,生有女兒張嫣。因此,

張嫣是呂后的外孫女,也就是漢惠帝劉盈的外甥女

漢惠帝四年(前192年),隨著漢惠帝劉盈逐漸長大,呂后為了長期把持朝政,更為了形成“劉氏為帝,呂氏為後”的定製,從而真正實現“劉呂共天下”的目標。因此,呂后做主,將年僅十一歲的張嫣立為漢惠帝的皇后,使得劉盈娶了自己的親外甥女。

呂氏外戚掌權,張嫣也是受害者

張嫣和劉盈的結合可以說是呂后一手促成的,是帶有濃厚政治目的的一次聯姻。劉盈對於這場有悖倫理的婚姻雖然不滿,但又無力反抗,只能選擇一直不與張嫣圓房。

△漢惠帝劉盈和張嫣

呂后自然是希望張嫣和劉盈能夠生下兒子的,但由於張嫣年紀實在太小,而劉盈有從心底有牴觸情緒,因此兩人一直不曾生下孩子。而劉盈在觀看了呂后將戚夫人變成“人彘”的傑作後,幼小的心靈遭受重創,竟然就此落下病根,身體日漸沉重。

眼看劉盈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呂后心急如焚,於是設計使張嫣“假懷孕”,然後再強奪漢惠帝與宮女所生之子劉恭,謊稱是張嫣所生,然後將劉恭生母殺死,並迫使劉盈立劉恭為皇太子。

△劉盈、張嫣和劉恭

漢惠帝七年(前188年),劉盈病逝,劉恭被立為帝,是為前少帝,呂后仍然臨朝稱制。然而劉恭長大之後,得知生母被害,揚言長大之後必然復仇,呂后無奈之下將其秘密處死。

漢高後四年(前184年),劉恭死後,呂后又改立劉弘為帝,是為後少帝。之後,呂后又以劉弘娶呂祿之女為皇后,繼續把持朝政。

“諸呂之亂”爆發,張嫣未受牽連

漢高後八年(前180年),呂雉病重,為保證呂氏權勢不衰,她下令任命侄子趙王呂祿為上將軍,統領北軍;呂產統領南軍。八月一日,呂雉病逝,終年六十二歲。

△呂雉

正如我在其他文中所說,呂雉之所以能夠拉攏大量朝臣與戚夫人對抗,原因在於豐沛集團和功臣集團在呂雉和戚夫人之間選擇了呂雉,可一旦呂氏和劉氏之間出現矛盾,這些人必然會選擇站在劉氏一邊。

呂雉死後,眼看呂氏仍然把持朝政和京中兵權,陳平、周勃等人立即對呂氏外戚集團展開了清算,呂祿、呂產等人先後被殺,呂氏不分男女老少全部被處死,呂氏集團就此灰飛煙滅。此後,大臣又認為呂雉所立的後少帝和另外兩個劉盈庶子均不是劉盈親生,於是又將後少帝劉弘廢殺。

此後,在陳平、周勃等大臣的推舉下,代王劉恆被立為帝,是為漢文帝。漢文帝繼位之後,鑑於呂氏集團已經被剷除,而張嫣又顯然是個受害者,因此並未難為於她。

雖然張嫣僥倖未死,但畢竟是呂雉的外孫女,因此在劉恆繼位後,張嫣被遷居北宮,雖仍稱皇后,但並無實權。張嫣就這麼孤獨的在北宮生活了十七年後,終在漢文帝后元元年(前163年)病逝,終年四十歲,與漢惠帝合葬於安陵,諡號“孝惠皇后”。

由於劉盈一直未曾與張嫣圓房,因此張嫣也就成為了歷史上唯一一位至死仍是處子之身的皇后(應該沒有記錯)。


香茗史館


朝野皆知張嫣與諸呂亂政無關,雖被廢,仍稱皇后,居北宮。去世後與漢惠帝同葬安陵,諡號孝惠皇后。張嫣德容俱備,只是生不逢時,二十三歲被廢,長居北宮十七年,默默無聞,於公元前一六三年三月去世,終年四十歲。

張嫣去世後入殮時,宮女們替她淨身時驚奇地發現,張嫣竟然冰清玉潔依然是一個處女。消息不脛而走,天下的臣民無不懷念憐惜她,於是紛紛為她立廟,定時享祭,尊她為“花神",為她立的廟便稱為“花神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