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曾經的紀錄片,怒吼過躁動過的魔岩三傑,發福又沉默的小市民

我曾經看過盛志民的《心·心》,當時看到很難受,感覺很空,好像是為了做文藝片才做文藝片,現在想起來第一印象就是那種若有若無似是而非的所謂的“文藝片氛圍”,對內容和主題的印象很單薄。儘管入圍過柏林電影節,儘管他做過賈樟柯的製片,但我始終不喜歡盛志民的風格,太空。我喜歡的片子是看的時候融入劇情,看到很流暢很輕鬆,但是當深夜回味其中的細節時,幡然醒悟,然後難受的睡不著。而大多數的電影都讓我看的時候就難受無比,看完就忘了,這不是電影的問題,這是我的問題。

這部曾經的紀錄片,怒吼過躁動過的魔巖三傑,發福又沉默的小市民

這部電影在圈裡面傳來傳去已經很久了,電影院沒有,網上也找不到資源,去各個影像店問了幾圈未果。最後在一個朋友的家裡看到了他有盜版碟,就死皮賴臉拉著他又跟我看了一遍。結果有點失望,還是空,空空如也。這部電影是紀錄片的形式,不專業、不嚴謹,讓人更難受的是不知哪學來的風格,不倫不類,還有節奏的把握也很糟糕,怪不得我朋友說這部電影不好看。但是我還是給這部影片打90分,因為我知道我的毛病,太挑。這九十分主要不是給電影,而是給那些20年前的搖滾人,我的偶像們。即使他們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出場時間,即使崔健的出場很突兀且尷尬,儘管何勇已經屈服於生活,儘管張楚變得自閉變得平庸,儘管竇唯一直在拜pose裝逼。

這部曾經的紀錄片,怒吼過躁動過的魔巖三傑,發福又沉默的小市民

畢竟他們曾經都是一座座偉岸的燈塔。最後的字幕讓我看的幾乎留下了眼淚,因為一個實際的問題擺在我面前,那些搖滾先驅不是神也不是英雄,他們只是普通人,在鏡頭前甚至有點痴傻。他們沒有舞臺上光芒萬丈的光環,讓我手足無措。幾年前,我曾經參與過一箇中國搖滾樂專題的製作,當時已經沒辦法接觸到傳說中的“魔巖三傑”,不知他們是瘋了死了還是傻了成仙了,只能去黃燎原的畫廊中,直勾勾的看著蒼白的身體雕像,發出一聲嘆息。

這部曾經的紀錄片,怒吼過躁動過的魔巖三傑,發福又沉默的小市民

黃燎原說他大學的時候跟張楚關係很好,經常自己跑到北師大找張楚玩,然後風風火火叫了一群人去喝酒,大家酒量都巨大,喝一宿都沒人趴下。他很懷念那一段單純的時光,單純的人。只是單純而已,不是所謂的“理想主義”,沒有什麼偉大理想,也沒有所謂追求、使命感啊、信仰啊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日子過得平淡而真實。他不明白為什麼到了搖滾樂就成了動不動激情澎湃。這是一個碩大無比的遺憾。我覺得。

這部曾經的紀錄片,怒吼過躁動過的魔巖三傑,發福又沉默的小市民

十幾年後,魔巖三傑聚集在賀蘭山腳下,儘管一波波的觀眾跋山涉水的趕過來,但是味道早就變了。何勇身上大的離譜的水手服真是扎眼,加上他歇斯底里的吼叫,怎麼都不如當年的那句北京話“吃了嘛?”最後的單純也沒有了。說實話,何勇是“魔巖三傑”中我最喜歡的,雖然他只有一張專輯,但是封面的那雙充滿了朝氣和力量眼睛我至今都記得,一閉眼就能浮現出來。2005年何勇寫信給張炬,他在信中說“對音樂真實的追求,和愛情的失敗,寫滿了我們的青春。如果音樂算個屁啊,愛情算個屁啊,炬炬!我,現在算個屁呀”。

這部曾經的紀錄片,怒吼過躁動過的魔巖三傑,發福又沉默的小市民

我曾經為此痛哭流涕。而現在我再也不會了,因為我是傻逼。就這樣。那個專題出版前的某個夜晚,我的一個不愛說話同事突然蹦到桌子上,怪吼了一聲,然後叫到:下面,我給大家演唱一首《垃圾場》。然後一字不差地念叨著歌詞。全體都在看著在桌子上瘋瘋癲癲。這是真的,當時這個同事只有十幾歲,是北京人,崔健、何勇、張楚、黑豹、指南針還有唐朝這些人的歌他張口就來,他認為這些人比周杰倫和王力宏更有前途。我也這樣認為。

這部曾經的紀錄片,怒吼過躁動過的魔巖三傑,發福又沉默的小市民

我喜歡舌頭的《小雞出殼》,喜歡還沒有上過湖南衛視的謝天笑,喜歡年輕的超載,我對零點不怎麼感冒,不喜歡孤零零的唐朝,不喜歡拋棄鮑家街的汪峰。我覺得金城武不如高旗帥,我覺得五月天沒有冷血動物牛逼,我覺得何勇應該痛罵“四大天王”,我覺得現在的宋柯是傻逼而35歲之前的宋柯是了不起的音樂家。

這部曾經的紀錄片,怒吼過躁動過的魔巖三傑,發福又沉默的小市民

這是我的個人觀點,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看待這些都有自己的想法,也許你們覺得我就是個傻逼,我也無話可說。這無關緊要,要緊的是我們可以自由選擇,但是我們絕對不能承認不倫不類的搖滾。

這部曾經的紀錄片,怒吼過躁動過的魔巖三傑,發福又沉默的小市民

崔健二十多年前還在唱《刀子歌》,他說中國的搖滾就是刀子,而西方的搖滾就是洪水。我覺得這很對,搖滾不是烏托邦,是一把可以割掉人的理性割醒人的刀子。如今的崔健說,他現在也就湊合,湊合就是不好也不壞。而在北京方言中,“湊合”的意思是牛逼。然後他舉著話筒問場下成千上萬的觀眾怎麼樣,觀眾大吼“湊合!”

這部曾經的紀錄片,怒吼過躁動過的魔巖三傑,發福又沉默的小市民

我覺得這部紀錄片就應該有我說的這些,我雖然還不能拍好紀錄片,但是我知道什麼是好的紀錄片。要知道紀錄片要獨立、封閉、自我、叛逆、思想、能力等等等等,而不是這些囉囉嗦嗦加上膩膩歪歪的反思啦失落啦商業性啦失落啦,已經亂七八糟的中二價值觀。

這部曾經的紀錄片,怒吼過躁動過的魔巖三傑,發福又沉默的小市民

崔健不幼稚,何勇是勇士,張楚是痴狂,竇唯是浮世。烏托邦從未存在過,但是搖滾依舊在搖著,搖滾讓我們心神盪漾,五味雜陳,六神無主,七葷八素,九牛一毛。這些真的是存在的。可惜在89年之後,這一切就不復存在。曾經的魔巖三傑,如今在大銀幕上發福、沉默,遲鈍的對社會提出要求,再也發不出一聲怒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