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80年代粵語歌壇的天皇,比四大天王更牛逼的人物!都在這了


1.許冠傑 早在70年代末期在香港歌壇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把粵語歌曲推向大眾併為人們所接受。作為粵語流行歌壇的開山鼻祖,許冠傑對粵語歌壇的發展與貢獻功不可沒。到了80年代許冠傑將事業重心轉向電影,拍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同時,在音樂方面也出了不少好作品,像《紙船》,《沉默是金》,《急流勇退》等都堪稱經典。

2. 羅文 70年代末就已經成名,當時當紅程度跟許冠傑不相上下,聲線獨特,唱功強大,收放自如,舞臺魅力十足,他的經典作品無數,其中《獅子山下》一曲,更是被當做“香港市歌”。他最大的貢獻除了對粵語歌壇的推進之外,最重要的是他培養了一班香港的明星,為香港娛樂圈的傳承做出巨大貢獻,其中鄭伊健、容祖兒、關淑怡、周海媚等等都師承於他。

3.林子祥 林子祥音域寬闊,高音無解,唱快歌簡直是一絕,在《我是歌手》上作為李克勤的幫唱嘉賓,讓不少人見識了他的強大,簡直就是魔王級的存在,其實他在85年勁歌金曲頒獎典禮現場演唱的《十分十二寸》才叫厲害, 其他合唱的明星,直接成了配角,那高音輸出簡直了。整個80年代,他都處於一線巨星的位置,即使在譚張爭霸期間,他的星光也不曾暗淡過。


4.關正傑 主動放棄領取香港樂壇的最高獎項“金針獎”,在樂壇時間不足七年,卻有非常多的經典之作,《人在旅途灑淚時》,《大地恩情》,《漁舟唱晚》等經典,如今不在樂壇,樂壇上仍有他的傳說。張學友參加歌唱比賽就是唱的他的《大地恩情》奪冠的,另外張國榮在告別演唱會也表示關正傑是自己的學習對象。

5.譚詠麟 80年代粵語歌壇最重要的男歌手之一,80年代獲獎最多的一位,他的著作愛情三部曲,奠定了他樂壇巨星的地位,強大的唱功,加上獨特的音色,將歌曲演繹的浪漫唯美,打破了傳統的民間小調,自成一派,也是將粵語歌壇推向巔峰的重要人物之一!

6.張國榮 1977年出道到1986年《有誰共鳴》一曲,真正意義上成為粵語歌壇的巨星,苦苦煎熬並奮鬥了十年,雖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成名之路卻非一帆風順,張國榮不是一夜成名的明星,是通過不斷的積澱和在演藝上面的打磨突破,才令他一直處在亞洲頂級巨星的行列!


7. 陳百強 在當時粵語歌壇主要還是翻唱日本歌曲的大環境下,他是一個難得的創作歌手,80年代雖不像譚詠麟和張國榮取得那樣輝煌的成就,但在80年代前期發展也是相當不錯的,相比譚張他大紅的更早,只是後來被譚張趕上而已,他創作的經典歌曲很多,為香港歌壇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這也是為什麼會追頒給他“金針獎”的原因。

8.鍾鎮濤 作為溫拿樂隊的主唱,在溫拿樂隊解散之後,成員紛紛單飛,鍾鎮濤事業的重心放在了電視劇上,跑到了臺灣拍了不少文藝偶像劇,當然在拍戲的同時歌唱事業也沒閒著,只是當他回過神來,香港歌壇已經是譚張的天下了,鍾鎮濤好多作品都是出自自己筆下《只要你過得比我好》,《不可不想你》,《要是有緣》等等也非常不錯,當然他還有一首最出名的改編歌《讓一切隨風》也是他在80年代的重要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