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論語》103:節約與過度節約,可見道德是有標準的?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

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評述】桴,木筏。由,子路的名,孔子弟子。材,裁,量尺度的意思。

孔子由於覺得天下沒有明君,自己的治國理念,無法實行,想乘著木筏出海,來實現自己的治國理念。在這種情境之下,孔子眾多弟子中,孔子認為只有子路會跟著他。

子路聽到夫子這麼說,以為是表揚他,故“聞之喜”。

孔子見子路會錯了他的意思,所以說:“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至於“無所取材”的原因,看看下面的例子也就清楚了:

勇敢是好品德,但好勇就不好了。

自信是好品德,但過於自信就不好了。

孝順是好品德,但公私不分就不好了。

節約是好品德,但一毛不拔就不好了。

……

可見,所謂的道德,是有標準的,是有尺度的。

道德標準,其實說的就是“中庸”,說的就是“止於至善”,說的就是“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說的就是“矯枉過正”……

換成白話來說,所謂的道德標準,就如鞋子的尺碼一樣。鞋子尺碼對於人而言,絕不是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短越好,於人而言剛剛好是最好的。

所以要把道德落實好,就必須把道德標準化、量化、具體化。

幾點上班就是道德標準化的具體體現。沒有幾點上班,如何判斷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好品德)?道德標準化、量化在法律最為明顯。

讀懂《論語》103:節約與過度節約,可見道德是有標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