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去世 PD-L1對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是否有效

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去世 PD-L1對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是否有效?2018年10月16日早間訊息,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因非霍奇金淋巴瘤併發症於當地時間10月15日去世。艾倫出生於美國西雅圖,與1975年與比爾蓋茨共同創辦了微軟,並開始銷售Basic解譯器。

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去世 PD-L1對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是否有效

早年(1983年),艾倫因罹患非霍奇金淋巴瘤而辭去在微軟的職務,於1990年重返董事會,這期間有接受幾個月的放射治療和一次骨髓移植治癒。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惡性淋巴瘤的一大類型,其病變主要發生在淋巴結、脾臟、胸腺等淋巴器官,也可發生在淋巴結外的淋巴組織和器官的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因NHL是淋巴造血系統惡性腫瘤的總稱,臨床表現有一定的共同點,且NHL診斷必須依靠病理確診(詳細問診可直接聯繫維港健康預約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腫瘤科醫生)。

PD-L1是什麼?與PD-1免疫治療有什麼區別?

隨著醫學界對NHL免疫學、細胞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特點等不斷研究和認識,新藥的研發、完善的臨床分期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對治療的個體化要求越來越高。目前的主要治療方式包含全身化療、局部放療、生物免疫學、手術切除部分或全部病灶、造血幹細胞移植術或針對油門螺旋桿菌感染引發的胃粘膜相關組織淋巴瘤的抗幽夢螺旋桿菌感染治療等。而屬於生物療法一種的PD-L1藥物是否適用非霍奇金淋巴瘤?

PD-L1藥物(抑制劑)的工作原理是恢復白血球與腫瘤細胞之間的信號,使腫瘤細胞按照免疫系統原有的細胞程序性死亡,從而達到發現並最終殺死腫瘤細胞的目的。

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去世 PD-L1對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是否有效

以上圖中的黃色部分為例,當腫瘤細胞(Tumor cell)上的PD-L1/PD-L2與白血球上的PD-1受體結合,並刺激到PD-1程序性死亡會直接導致白血球沉睡,形成一個陰性的反應,致使白血球不能發揮正常作用。而當使用PD-1/PD-L1抑制劑時,則是重新喚醒白血球繼續正常工作,發現並殺死癌細胞,讓免疫系統迴歸正常的工作流程。

市面上流通的O藥、K藥是PD-1抑制劑,而還在臨床研究的生物免疫療法抑制劑還有很多,比如PD-L1抑制劑Tecentriq、avelumab等。其中Tecentriq已經獲批適用於尿路上皮癌,有最新研究進展顯示,添加tecentriq於肝癌的二線治療顯示有積極效果。

PD-L1與PD-1都屬重啟免疫系統,但針對的部分有不同。PD-L1針對的是腫瘤方向,而PD-1則是針對T細胞這邊,只是針對方向差異。

患者治療方案選擇是需要綜合考量藥物的作用於副作用,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腫瘤科專家表示,首先,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藥物審批就是一個漫長過程,經過多期、不同病情的患者試驗後得到一個適應症數據,FDA會考慮這些然後再行審批。

其次,在治療中的治療方案是選擇新藥或是新藥+比較舊的化療藥同時使用,需要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再去確定,不代表PD-L1免疫療法是最新治療方案就會作為首選。臨床治療時,選擇治療方案時也可能考慮與醫學無關的因素。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作為亞洲第一家及香港唯一一家提供一站式、跨專科癌症診治日間腫瘤中心,與維港健康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患者可直接預約香港綜合腫瘤中心腫瘤科醫生面診,更直接獲取PD-L1藥物治療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